秦詠誠

秦詠誠

秦詠誠(1933—2015年6月25日),作曲家。遼寧大連人。曾任旅大歌舞團創作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畢業於東北音樂專科學校作曲系研究生班。後任遼寧歌劇院創作員,遼寧樂團副團長,瀋陽音樂學院副教授、院長,中國音協第三、四屆理事和遼寧分會副主。作品有管弦樂《歡樂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濱音詩》,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和我的祖國》 、《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電影音樂《創業》等。聲樂協奏曲《海燕》1981年獲第二屆全國音樂作品(交響音樂)鋮良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詠誠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贛榆縣
  • 出生日期:1933年
  • 逝世日期:2015年6月25日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東北音樂專科學校
  • 主要成就:獲第二屆全國音樂作品鋮良獎
  • 代表作品:《歡樂的草原》(1954)等
個人經歷,音樂作品,知名作品,藝術特色,

個人經歷

1933年7月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祖籍江蘇省贛榆縣。
1948年參加大連地下黨領導下的關東社會教育工作團。14歲開始發表歌曲。1952年進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師從李劫夫霍存慧學習作曲。
秦詠誠
1956年在東北音樂專科學校(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擴建)研究生班畢業並留校任教。
195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蘇聯作曲專家列·西·古洛夫學習一年。
1978年任遼寧省樂團副團長、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
1986年至1996年任瀋陽音樂學院院長。
從瀋陽音樂學院院長崗位退下後,秦詠誠應邀在北京做《音樂生活》雜誌的主編,定居北京。
曾任文化部交響音樂比賽評審、全國音協小提琴創作 ”金鐘獎”評審。多次在瀋陽及全國各地舉辦大型的國際音樂節。為提高全民的音樂藝術素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2015年6月25日凌晨2點50分,著名音樂家,原瀋陽音樂學院院長、教授、遼寧省政協常委、遼寧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音樂生活》名譽主編、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藝委會主任秦詠誠在京病逝,享年82歲。2015年6月27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竹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音樂作品

幾十年來,在教學和工作之餘,譜寫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其中有管弦樂作品:
《歡樂的草原》(1954),交響詩《二小放牛郎》(1959),聲樂協奏曲《海燕》(1963),
《石油英雄贊》(1965與劫夫合作);小提琴曲《抒情曲》(1956),《海濱音詩》(1962);
《我為祖國獻石油》《我為祖國獻石油》
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1964),《滿懷深情望北京》(1965),《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1972),《我和我的祖國》(1985), 《感受祖國》(1998), 《石油聖火》(2003), 《石化城之夜》(2003);電影音樂《創業》(1965),《情天恨海》(1989),《元帥與士兵》(1981)等等。其主要作品曾多次在國家和省級比賽中獲獎。多年來他的作品被:劉秉義李谷一鄧玉華呂繼宏張金利劉玉婉麥穗等著名歌唱家傳唱,使的作品家喻戶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9歲時創作的聲樂協奏曲《海燕》,這是中國第一部聲樂協奏曲,當年公演的時候引起人們的震驚。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個兒子正好出生在作品即將寫完的時候,於是被取名“海燕”。

知名作品

《我和我的祖國——秦詠誠作品自選集》2005年在北京出版發行。該集分聲樂篇、器樂篇兩冊,選自秦詠誠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作品。

藝術特色

秦詠誠作品的最為直觀的魅力,是他的旋律之美。這應當源於他民族民間音樂的深厚功底和對西方音樂文化的透徹領悟,源於他的聰慧,源於他的情感。情感幾乎成了孕育他創作之樹的豐厚土壤。從塑造準確的音樂形象入手,從表現深刻的思想感情出發,是他音樂創作的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點。
在秦詠誠的旋律中,無論是聲樂協奏曲《海燕》中的海燕形象,小提琴獨奏曲《海濱音詩》中的海濱意境,還是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和電影《創業》中的石油工人的形象等等,我們總會感受到他由於感情的積澱而導致的準確的形象思維。他總是善於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最寶貴的信息,然後通過他的音樂傳導給每一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人。 生活的歷練告訴他,音樂創作本身所包含的意義是極為深廣和豐富的。他把自己置身於社會和時代的前列,力求在作品中表現出時代的意識和情愫。他用自己的心靈觸覺、用自己摯真的情感去發現,去感悟生活,他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抒情的過程,是靈魂在音樂上的一種自白,而且充滿了生活中的所有經驗,通過音樂,傾瀉出來,恰如抒情詩人用詩句把它傾瀉出來似的”。(《我的音樂生活》—柴科夫斯基梅克夫人通訊集》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頁)他善於“把握時代脈搏,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化作與時代相適應的曲調。”(秦詠誠語)因此,他作品中的每一個音符都蘊涵著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蘊涵著他對家鄉、對祖國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熱愛;因此,他的作品才得以雅俗共賞,才得以久唱不衰,才得以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
秦詠誠秦詠誠
歌詞和旋律是內容和形式的兩個載體,其辨證關係應當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對於不同的歌詞內容,秦詠誠會用不同的思想感情去理解,會用不同的音樂語彙去詮釋。例如:男中音獨唱《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題,從男中音的中高音區開始,旋律呈“前緊後松”、分解和弦上行的進行狀態,塑造了生動的中國石油工人的形象。
海濱音詩
海濱音詩》是秦詠誠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為復三部曲式結構。這首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曲作者在突出樂器技巧的同時,更加充分發揮了小提琴在音色及演奏方面的歌唱性與抒情性。《海濱音詩》構思了一個非常富有歌唱性的音樂主題,尤其是A段的“b”旋律所使用的音區,更適合人聲的吟唱。作品呈現給聽眾的是碧波輕盪、微風輕拂的海濱景色,優美動聽的小提琴旋律,神采飛揚,似浪花飛濺,似行雲流水,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凝聚了大自然綺麗景色中的萬種柔情。作者借景抒懷,聽眾心曠神怡,仿佛進入了“無我之境”。A段,A大調上的抒情、歌唱性主題。旋律音程以級進及四度以內的進行為主,兩個純五度、一個大六度和一個小七度音程的運用,形成了主題“小波浪式”的旋律線條中的大跳進行,平穩中的大跳,增加了旋律進行的幅度,頗有感慨之情。隱伏在A主題中的逐漸向上增長的e—#f—#g—的進行,則使旋律的發展更加自如。更加舒展。B段,在同主音小調上進入,開始兩小節的落音用了八度音程的對比(合頭換尾),並在b主題中有所體現,由此形成了“八度進行”的特性旋律音程。B段在開始了兩個樂句的呈示之後,作者開始使用音程擴展,節拍變換,由弱到強,轉調模進等主題發展手法,將音樂推向了華彩段,調性回到了A段調性——A大調。之後,在A大調上作省略再現,直至音樂在小提琴泛音上結束——但餘音不息,留下了無限遐想。
《海濱音詩》《海濱音詩》
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
這首歌第一次發表在1972年5月1日《人民日報》,而創作這首歌要早一些。
這首作品的領唱部分,是一個不方整的“起承轉合”樂段旋律進行特點:較多地使用了相對長時值的音符,旋律氣息較長,很多處用了“一字多音”的類似“拖腔”的寫法。除了第三樂句的兩小節“轉”句之外,其餘三個樂句都有“平穩中的突然大跳”的進行特點,使旋律剛柔兼備,張力增加。第二樂句開頭的“錦繡”二字,為了按字行腔,遵循“四聲”規律,用了“e g”而不是其他的音,並打破主題的詞曲結合規律,重複了“更加壯麗”四個字,使音樂的動力感更強。第三樂句是兩小節的模進,是結構上的緊縮,和聲上具有小調色彩,並結束在弱拍上,為後面的“合”句也是A段的“高潮”作了充分的準備。第四個樂句開頭的八分休止符,使第三樂句的結束和第四樂句的開始都顯得非常從容。(這種手法在《我為祖國獻石油》等其他作品中也多有使用,並同樣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隨後,在“太陽”兩個字上用了一個八度大跳,既體現了“秦氏旋律風格”,又表達了曲作者的真實情感。
我為祖國獻石油
這首三段式的歌曲作於1964年。是作者幾次親臨油田體驗生活的第一感受。易唱易傳的旋律,向上明快的節奏,使這首作品在問世近四十年的同時,也流傳、紅火了近四十年。
這首作品,旋律進行的最大特點就是多次使用了下行的三音列進行:使旋律風格在傳統的大調色彩中融人了“五聲性”。旋律音程的使用大都在四度以內(只幾處用了六度音程)。A段為方整的“起承轉合”樂段,“起句”的旋律,是主功能的分解和弦,從中音區迂迴向上,“承句”從高音區迂迴向下,與“起句”形成了逆行的旋律線條。B段為重複性的四句樂段,c和a在和聲上具有小調色彩。c是a的變化重複,其中“迎朝陽”一句的進行,構成了這個樂匯在高八度上的緊縮重複。d是A段b的變化重複(合頭換尾)。C段開始兩小節的模進,是A段中a和b的緊縮形式,之後,用了一個切分節奏,這是全曲的一個亮點,節奏的突然變化,帶來了旋律進行的色彩和動力,突出了歌詞的內容。在旋律的進行中,作者還大量使用了八分附點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音型,使旋律增加了跳躍性。在B段和C段中,A段的主題材料多次出現,或變化重複,或緊縮,或擴展。結尾處,“我的家”的“家”字,和“樂開花”的“樂”字,運用了戲曲中的“甩腔兒”手法,富有民族色彩,是整個作品的“點睛”之筆,體現了石油工人的樂觀主義精神。
秦詠誠秦詠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