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戰鼓

秦漢戰鼓

秦漢戰鼓是流傳於陝西鹹陽市的鼓樂。傳說是秦始皇掌旗官傳下此鼓,古人作戰,戰鼓助威。相傳秦漢戰鼓保留在了中國民間,就是漢陽陵腳下的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掌旗寨村民們逢年過節一直打著的這種鼓調。秦漢戰鼓增添了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該鼓陣容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著古代將士服,主鼓後有“秦”字大旗,旁有數面副鼓助敲,百面鐃鑼緊隨鼓調起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漢戰鼓
  • 分類:地方民間鼓樂
  • 地區:陝西省鹹陽市
  •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三部曲,藝術特色,主要價值,相關器具,歷史淵源,分布區域,

三部曲

第一部,出征曲,也叫慢三火,威武雄壯。
第二部,交戰曲,也叫緊三火,還叫鴨子拌嘴,緊湊激烈,排山倒海。
第三部:凱旋曲,也叫不緊不慢再三火,奔放歡快。

藝術特色

秦漢戰鼓具有歷史性、完整性、綜合性、審美性:
1、歷史性。起源於秦漢時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2、完整性。由出征、交戰、凱旋三部曲組成,每部曲前有流水調。
3、綜合性。鑼鼓聲中,夾雜鎖吶、馬鈴聲。舞龍、耍獅子配合鑼鼓。
4、審美性。再現秦漢雄風,使人得到壯烈之美,精神振奮。

主要價值

1、傳承兩千多年的鼓曲,非常珍貴。
2、把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縣、未央區的民間文化帶動起來。
3、在楊凌農博會,第三屆世界武術散打賽文武盛會產生重要影響,是出色的陝西鑼鼓。

相關器具

鼓、鐃、鑼、鎖吶、馬鈴、刀、槍、門旗、古裝。
門旗門旗

歷史淵源

張西寨,古代叫掌旗寨。有人在軍中掌旗,告老還鄉,將戰鼓調傳給村民,代代相傳。據說秦始皇橫掃六國,劉邦征戰打天下,用此鼓調。

分布區域

渭城區位於關中中部,南臨渭水,北有五陵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發達。原上有秦文王陵、漢陽陵、長陵等11座帝王陵,陵冢成群,神氣飄蕩。渭城區在古代是秦朝的都城,現有秦遺址。西漢為京畿之地。
轄區科研教學單位眾多,二0二研究所、鹹陽師範學院、陝西省中醫學院等。交通發達,連線歐亞大陸的隴海鐵路橫貫東西。距市中心10公里,鹹陽國際機場座落在此,是全國第四大機場,承擔著3條國際航線和18條國內幹線的客貨運輸任務。
張西寨位於漢陽陵南,渭水北岸,在古秦都附近。
作為一種古老的地方民間音樂。秦漢戰鼓起源於秦漢時期。相傳,因秦皇掃六合,統一中國;漢高祖劉邦東征西戰,建立大漢基業都用過此鼓調,故而得名。秦漢戰鼓流傳承至今,大約有兩千年的時間。
該鼓陣容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著古代將士服,主鼓後有“秦”字大旗,旁有數面副鼓助敲,百面鐃鑼緊隨鼓調起伏。該鼓調通過“出征、交戰、凱旋”三部曲調及八卦陣,三星鎮、五星鎮、七星陣等陣法和指揮作戰的“追星棰、攬月棰、沖天棰、撼地棰”等棰法,完整再現了中國秦朝戰樂的恢弘氣勢,對研究中國秦代軍事文化有重要作用。
秦漢戰鼓年代較遠,流傳甚廣,廣大民眾喜歡者甚多。但近幾年卻面臨諸多問題。參加秦漢戰鼓表演傳承的民眾在冊登記的一千多人中,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最大的達到78歲。另一方面,由於是民間文藝,秦漢戰鼓的傳承經費全靠成員自掏腰包。大家集資買鼓,製作服裝。人員的青黃不接及杯水車薪的經費致使秦漢戰鼓的傳承出現危機,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