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河鄉隸屬四川省萬源市,地處萬源市西南方,距城區90公里,幅員面積48.56平方千米,轄半邊街、金鋼壩、老鷹寨、向崗嶺、三官場五個村,33個村民小組,5993人(2017)。境內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峰高聳,最高峰茅頂寨海拔1332米,最低海拔廟子壩335米,峽谷內澌灘河倒流向西貫穿全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鼎鼎大名的荔枝古道就此經過,遺蹟多多。

2016年12月,秦河鄉三官場村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1月,秦河鄉三官場村入選四川“最美古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河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
  • 下轄地區:五個村
  • 政府駐地:半邊街
  • 電話區號:0818
  • 郵政區碼:636355
  • 地理位置:萬源市西南方
  • 面積:48.56平方千米 
  • 人口:5993人(2017) 
  • 車牌代碼:川S
  • 行政區劃代碼:511781
歷史沿革,鄉情簡介,古道文化,古道,姓氏,建築,古墓,字型檔塔,石桅桿,牌匾,紅色文化,地方人物故事,農耕文化,自然風景,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秦河鄉始名秦家河,清乾隆末年前隸屬通江縣,嘉慶初至道光二年屬四川北道保寧府巴州太平鄉,之後歸東道綏定府太平縣七鄉管轄;民國初屬太平縣六區,後屬三區;1952年,建秦河鄉人民政府,政府駐地今老街,隸屬河口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名秦河鄉,駐地金鋼壩。

鄉情簡介

秦河鄉屬典型農業鄉,耕地面積6336畝,林地面積48860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菸葉、油菜、花生為主,2014年糧食總產量3950噸。畜牧業以生豬、肉牛為主,2014年生豬飼養量 1.49萬頭,牛飼養量0.36萬頭,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0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7元,比上年增加946元。河平公路貫穿全境,秦河境內達12公里,有村社道路146公里。全鄉有大小山坪塘25口,龍穴溝水庫一座,渠埝25公里。

古道文化

三官場村荔枝古道文化簡介
2014年8月,秦河鄉大學生村官秦超中指引,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會資助,以“國科大青年志願者秦河文化調研行——喚醒西部貧困山區青少年對家鄉文化的認知,鼓勵青年投身貧困山區經濟建設”為主題的研究生社會調查團隊6人一行,在萬源市文聯、秦河鄉黨委政府的熱忱幫助下,來到秦河鄉開展實地調研,發現秦河古樸風景獨好。
秦河鄉

古道

天寶年間,唐皇帝李隆基為投楊貴妃之嗜好,派人自涪州快馬運鮮荔枝至西安,這所經路線便是著名的“荔枝古道”,全程一千多公里,在秦河鄉三官場村自王家壩,過獅子梁,出龍歇溝到石窩金山水庫,鄉境內長約7公里,如同一條翹首長龍,直指長安。

姓氏

三官場村十個組,除一、十組為雜姓外,二、三、六組為王姓,四、五組為朱姓,七、八、九組為蒲姓;全村兩千五百人,王、朱、蒲三個大姓就占到兩千人,其祖上均是六百年前的明初湖廣填川而來。

建築

三官場村古民居約占八成,其中,古道沿線核心區5平方公里內,保存較好的古建築三合院、四合院四十餘套,聚居院落有大屋基、庫樓灣、李家河三處。
秦河鄉
大屋基院落群:蒲氏家族聚居地,明代蒲一桐所建,大院建築均為木質結構老宅,其中十餘間房屋排成“一”字,幾步大石梯下去,朝門口及兩個並列四合院(三個“口”字)組成一個“品”字。所以,其格局就成為“一品”,寓意一品當朝;院內議事廳、上馬台一應俱全;因蒲一桐任上貪污被朝廷知曉而吞金自殺,所建“別墅”毀於大火,族人後又重建,當年格局沿襲至今。大院內有一棵核桃樹,高大無比,每年可產核桃幾百斤,大院旁有七棵珍奇檬子樹,檬子寓意“萌芽生子”,因蒲氏先祖蒲恩七兄弟分家而栽種,如今這七棵檬子綠樹成蔭。據蒲氏碑刻家譜可以推斷,蒲一桐、蒲恩均是明朝人物,蒲一桐時代在大火中留存下來的排馬梯以及蒲恩親手栽植的檬子樹當屬明代成果,距今四百年以上。
該建築群有五個四合院,代表建築為“五世同堂”蒲延芳宅,該院系穿斗式歇山頂木結構四合院,兩百年左右歷史,保存完好。踏入院子,踩在印盒石上,登上高階沿,光緒年間“壽比南山”牌匾掛堂屋門楣上,兩邊刻文革時期對聯“毛主席萬壽無疆、紅太陽千秋永照”,左右牆壁上分別刻書“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幾個大字。窗花及柱頭下的磉礅雕刻精緻,生動靈活。
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庫樓灣院落群:九個四合院成群連在一起,均是清代建築,有大型字型檔塔、十一個精雕墓組成的豪華墓林、石桅桿、古牌匾等包圍在院落四周,字型檔顯文峰,青冢留名人,古宅見技藝,牌扁證功績,碾房記勤勞,蒼柏透靈氣,無不體現著朱氏族人科舉功名的內幕。代表四合院為“朱櫝明府”,朱櫝明為六品銜州同候補直隸分州,府內有一塊“旨府民府”火焰豎匾和四塊橫匾,該院歷史兩百年以上,堂屋門板上有兩位官員彩像,顏色如初,保存完好。院前有棵古柏樹,為朱櫝明親手栽種。
李家河院落群:六個院子連在一起,周圍布怪石,院前梯田成片。代表建築王化成老宅,建於民國初期,十一步排馬梯拾級而上進印盒石地壩,九間房屋構成三合院。堂屋大門為三開六扇,四個窗花鏤空,通風漏氣且美觀大方,堂屋內置神龕,彩色浮雕猛獸,一塊“三槐遺風”老牌匾,屋頂五根橫樑均施彩繪;六個磉礅,鏤空雕龍,深浮雕戲曲人物及花草;洗臉架、八仙桌、床榻、等等全用精雕,經典至極,現代難以複製。王化成為土豪劣紳,解放初被槍斃,其房屋被分給老紅軍劉定成,桌椅等分給了其他貧農戶。
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零散四合院還有二十餘處,代表性的有村主任向德斌所居住的四合院,木料新鮮如初,保存完好。院旁有向家祠堂遺蹟,存四個石獅,兩個磉礅和一個小字型檔。其次是蘇現良三合院,有一支石桅桿從屋內穿過房頂,似煙囪。
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古墓

人物戰場、石蓮花、石獅子等鏤空雕刻應有盡有的豪華古墓有三十餘座,典型的有“花山”古墓、蒲官芳蒲武元父子墓、朱櫝明墓、蒲文元墓等。
“花山”蒲永芳墓:蒲永芳墓位於秦河鄉三官場村花山組,清光緒甲午年建成,百餘工匠耗時三年,因古墓彩繪亮麗、規模較大,當地俗稱“花山”。“荔枝古道”經此墓前,墓旁曾有驛店,來往商人吃住於此,見此風水寶地與“花山”,爭相談論,“花山”作為一個明顯標誌漸而成為地名;有穿斗式歇山頂木結構瓦房以遮蓋風雨,此在達州獨一無二。墓系一夫三婦四人合葬土冢墓,土冢長5米,寬4米;冢前建四柱三開間三重檐石質仿木結構廡殿頂碑樓,通寬3.5米,高3.5米,主樓設龕,雕墓主生前形象,坊間深浮雕文官武將;碑樓彩繪以紅色為主,藍色為輔,主題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前有須彌座四角攢尖頂碑亭一座,高4.5米,正面檐柱刻二十四孝圖,額坊雕雙獅,亭內陰刻記載墓主生前品性德行及家譜淵源。此墓風水極好,墓前方土石隆起,為胎元結處,字型檔石塔高聳,可保族人文風蔚起,此是其一。其二,墓後豎著的三包寨與左右橫斜的園頂寨和茅頂寨相銜接,猶如一隻巨大蝙蝠朝古墓展翅騰飛;站在茅頂寨,眼觀三包寨,地形如梅花鹿,頭朝古墓;三包寨上三個土包突兀,好似三個仙桃,惟妙惟肖。蝠亦“福”,鹿為“祿”,仙桃即“壽”桃,墓主人“福、祿、壽”三星高照,生前活得滋潤,死後亦能長眠也。再者,獅子梁、污池梁相連,真真是一條龍脈,在墓前與蝙蝠相匯,此時黑蝠為金鳳,三寨二梁自然風景巧妙結合,寓意“龍鳳呈祥”。
蒲官芳蒲武元父子墓:父子兩座墓列在一起,占地三百平米。蒲官芳土冢前建六柱五開間五重檐廡殿頂碑樓;樓前建四柱頂帽碑亭,已垮塌,殘牆對聯中“存古道”三字清晰可見,是為文字佐證;亭旁有一小型字型檔塔。蒲武元墓冢前建六柱五開間五重檐廡殿頂碑樓,樓前碑亭兩座,碑樓及亭被大型石拱遮掩,其內可放四張大桌,夏日酷暑可乘涼,石拱現已垮塌,石材用於修建水渠,剩兩段撐拱石牆還可見證石拱宏達規模。
朱櫝明墓:墓址位於庫樓灣,清光緒十三年建成,系夫婦雙人合葬土冢墓,冢前建三重檐石質仿木結構圓首碑樓,通寬3米,通高3米;神堂刻“贊治大夫”火焰豎匾,旁雕戲曲人物圖三幅,碑樓前設桌案及香爐,再前有一墓主神道碑,中堂陰刻男主人身份“賜贈修職郎準授六品銜候補分州”,該碑被贔屓所託,兩根碩大石包茶藤蔓從地底下爬上贔屓背,沿著墓碑邊沿生長至碑頂,然後四散生長開來,常年生機勃勃,形似大傘,贔屓在下面遮風避雨,實為奇觀。贔屓脖子緊縮,寓意墓主受六品銜候補分州,還未正式上任。
蒲文元夫婦墓:墓址位於三官場村七組朱林祥屋後側,清光緒三十一年建成,系夫婦雙人合葬土冢墓,土冢長5米,寬4米;冢前建五柱四開間三重檐石質仿木結構圓首碑樓,通寬5米,通高4米;主樓設龕,置殿堂,龕左右各刻“福”、“壽”二大字,正上方雕仙鶴,背上騎一壽星,左手持葫蘆,右肩扛斧,長須白髮,作微笑狀;左右墓室外三隻威武石獅基座馱廊柱,廊柱浮雕各式花草、祥雲圖案,坊間精雕文人武騎戲曲人物;碑樓通飾藍、紅、白彩繪,主題形象鮮明,栩栩如生。該墓位於“荔枝古道”主線洞洞店旁,墓上文生蒲仁毓所題“霽月光風懷古道,森蘭馥桂羅堂前”二句詩詞,也把今人的心思帶向了那遙遠的年代。
秦河鄉(四川省萬源市秦河鄉)

字型檔塔

字型檔塔位於三官場村南1公里,建於光緒三年,為密檐攢尖式塔,四方座,5級;座高0.75米;塔身5檐:第1檐塔身為為四方體,第2檐後塔身為六方體;通高8米,塔身1、2級刻有詩文和塔題,塔頂有“文星字型檔”四字。
字型檔塔又叫惜字塔、敬字塔、字型檔樓,“庫樓灣”這個地名也因此塔而來,該塔為朱氏家族共建,為了鼓勵後代用功讀書,求取功名。塔如筆,塘如硯,水如墨,塔內供奉著書紙,文房四寶可謂樣樣俱全。字型檔塔第二層有個圓型洞口,裡面底部有個雕花狀漏孔,古人讀書用過的廢書舊紙不會像現代人一樣隨處丟棄,而是存放著,到了一定數量,就拿到塔內燒掉,希望自己惜字如金的舉動能夠打動神靈,保佑自己能夠取得功名。字紙焚燒後的灰燼經此沉到塔底,而煙霧則從各層頂部孔中一直飄出塔頂尖到天上,老人說,焚燒過後的灰燼上看不到字,因為字是聖物隨火化而升天了,隨意丟棄字紙是對字的踐踏,對文神的不敬。

石桅桿

一些房屋、古墓前可以見到一對高高豎立的石柱,上細下粗,石柱的上半截掛著一個斗形的石頭,兩根石柱的下端分別有碩大的石座支撐。這是我們通常叫的“桅桿”,豎立於古代科舉考試廢止之前,古代某人考取了秀才、舉人、進士或做官,往往會在家門前或死後在墓前樹立桅桿,以示個人功名及家族榮耀,鼓勵後代宗親努力進取,在研究古代科舉功名方面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有些桅桿並不掛斗,而是在石柱頂端各有一石獅。有些桅桿的石柱刻上了文字以記錄主人的生平事跡、取得的功名。石柱頂端有的迅速收攏如毛筆尖,有的為圓球型如官帽的頂珠,意義非凡。秦河鄉保存較好的桅桿有二十餘對。

牌匾

該鄉有許多古牌匾如“節貞壽永”、“節壽雙高”等等。僅州同朱櫝明一個四合院內就有五塊牌匾,堪稱牌匾群。
朱櫝明府牌匾群:
旨府民府:豎匾,火焰匾,掛在庫樓灣朱櫝明府宅朝門口上中央,朱櫝明準授六品銜候補分州時送,金印已丟失,小字已看不清。
節貞壽永:右邊:壽婦 朱苟氏 準此;上中:巴州之印,右漢篆左滿文;中:州牧陳 給;左:同治八年(1869)己巳歲正月下浣日立。朱櫝明祖母早年喪夫、喪子,撫養父母、兒子及孫仍守貞節,巴州州牧陳鴻緒贈匾。
零散牌匾:
五世同堂:寬3米,高1米,上書“五世同堂”,貼金粉,牌匾上中間有一金印,刻“四川太平縣儒學正堂官防記”,飾金粉。金印下方書小字:右給壽民 蒲永芳 準此;匾右邊書:特授綏定府太平縣儒學正堂加五級紀録十次趙 為;左邊書:光緒二十八年壬寅歲季春月望日。蒲延芳九十大壽時,蒲家五世都存,一百餘人且未分家,其族下請時任太平縣儒學教諭趙昌熙題字,送了他這塊匾。
慕義抒忱:寬3米,高1米,上書“慕義抒忱”,貼金粉,牌匾上中間有一金印,左刻漢篆“巴州之印”,左刻滿文,飾金粉。金印下方書小字:右給節義蒲余氏 準此;匾右邊書:署理四川保寧府巴州事即補州正堂嘉五級紀録十次 陳 為;左邊書:同治四年五月十三日 立。蒲榮芳妻余氏性節義,時即將上任巴州州牧的陳鴻緒送了她這塊匾。

紅色文化

1934年,張國燾、徐向前領導的八萬紅四方面軍同劉湘的二十萬川軍在萬源的土地上進行了激烈的反“六路圍攻”的戰役,史稱“萬源保衛戰”。川軍四師“哈兒司令”范紹增部將紅軍包圍在平昌境內的鎮龍鎮和萬源石窩鄉,而這兩地均與秦河鄉接壤,戰役關鍵時刻,傳徐向前曾在此一帶親自督戰,今日三官場村鐵爐壩向家院子後面,百餘座紅軍烈士之墓,長滿了雜草,有的被生長起來的大樹洞穿,這些墓有的只埋了一個烈士,有的多個烈士埋在一起,而大多數墓主人,就連住在向家院子裡的老人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地方人物故事

秦河鄉歷來名人輩出,遠有被朝廷授予文林郎的秦新謨、文舉秦源仁、州同朱櫝明,近代有任山東菏澤地區司令員的杜雨生,有任新疆昌吉州革委會副主任的何發元,有任過四川省蠶桑局局長的秦緒先等紅軍將領。有白手起家的福建省第八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蒲軍勝;全資硬化7.8公里村道路,開闢1000畝茶園的王涌波;引進資金30億打造八台山的向進;萬源市工商聯主席劉榮喜(已離休);《血戰大巴山》的作者秦川等。
蒲一桐:官至明代荊州布政使司,在任上貪污無數錢糧,於老家建了三處衙門,一處為秦河鄉三官場村“一品當朝”大屋基,二處為秦河鄉五村四社庫樓灣,三處為玉帶鄉環路上,每套衙門大約占地20畝。其貪污行為被人告發,在大屋基堂屋裡吞金自殺,告誡子孫:“乾淨做事,清白做人,平安一生。”
武舉朱中山:朱中山為庫樓灣人,力大無比,飯量更是驚人。古時建房安裝最後一根橫樑時,會請親朋參加“上樑”儀式,有外姓老爺舉行儀式時為顯風光,特意請這位舉人表演上樑,等到正式儀式舉行那天,舉人卻嚴重感冒,老爺所辦“十大碗”各色菜品美味至極,舉人卻無胃口。老爺擔心舉人不吃飯沒力氣上樑,便差人弄上“一螺旋子”(量米用的斗,一斗十二斤)米熬一鍋稀飯。等一鍋稀飯被舉人喝光,老爺之前的疑慮一掃而光,儀式開始,四個壯漢抬來一根橫樑,交與武舉,武舉單手撐起,一步一步爬到樑上,將橫樑穩穩一放,賓客無不拍手叫好。
王永波:在三官場村荔枝古道驛站洞洞店旁,一個投資千萬的500畝現代化有機生態茶園剛剛建成。該村王永波早年外出打拚,事業有成,但老家發展依然滯後,於是創辦這個茶園,並全資硬化了7.8公里村道路,百姓不掏一分錢。荔枝古道文化底蘊深厚,茶園的建設更為古道文化“錦上添花”,可以綜合開發觀光旅遊業。
蒲軍勝:從一般的農民工做到工頭而不安現狀,最後打拚成為福建省第八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他積極投身各種社會公益事業,每年都會拿出十來萬捐資助學、扶助孤老。他的一個奇特之處,不習慣使用手機的儲存功能,大腦里已經儲存了近200個朋友的電話號碼。

農耕文化

秦河鄉百姓除了外出務工,就是在家務農,雖然村道路得到硬化,車輛出行方便了,但因為山區偏遠,無經濟貿易,傳統農業仍是主導地位。過去“治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的現象在這樣的古村落里依然不減,“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依然在這裡繼續,做道場、吹嗩吶、田園、火塘、臘肉、醃蘿蔔絲、殺年豬等地道風俗十分風行。另外,該鄉有澌灘河環繞,有水庫,是來客釣魚、游泳、抓螺螄的好去處。

自然風景

裂縫梁:深約五米,寬約兩米,長近一公里,不論外面多熱,入裂縫中則涼氣襲人。
石龜嘯天:兩片圓石中間夾青草,像極了漢堡包,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漢堡包後面有一塊大圓石包,如同烏龜背,而漢堡包則像龜頭,做仰天狀,氣勢凌人。
烏池梁與粉壁寨:有一池,靠天降水,水色似墨,名烏池。池邊有一道梁,形如龍,龍頭為一寨,四邊圍寨牆,中間寨壩約三百平米,池、寨均處大緩坡正中,站寨上俯瞰四方,易於探敵防敵。
秦河鄉的功名文化,紅軍、文革、古道以及古建築、古墓景點,皆是天然保存下來,毫無名勝風景之修飾打造與宣傳,遊客甚少,到來的遊客也都是本地人外面的親朋好友而已。但“遊客”們都覺得這邊風景天然獨好,而且,是沒有門票的。

地圖信息

地址:達州市萬源市萬源河口--平昌界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