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巨型蜈蚣

秘魯巨型蜈蚣

秘魯巨型蜈蚣,最大41-42cm,蜈蚣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齶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主要分布地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達島,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巴西等亞馬遜河流域國家及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秘魯巨型蜈蚣
  • 別稱:百足蟲、千足蟲、金頭蜈蚣、百腳、川足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唇足綱
  • 分布區域:秘魯、厄瓜多、巴西等亞馬遜河流域
  • 英文名:SCOLOPENDRA
介紹,外形特徵,習性,

介紹

秘魯巨型蜈蚣秘魯巨型蜈蚣
【來源】 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乾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乾燥。
【性狀】 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一對,前端兩側有觸角一對。軀幹部第一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節兩側有步足一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一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外形特徵

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長1.5毫米~34毫米之間。 藥用蜈蚣是大型唇足類多足動物,只有21對步足和1對顎足;“錢串子”是蜈蚣近親,學名蚰蜒,只有15 對步足和1 對顎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對步足。還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對、45 對,最多的達到191對。
秘魯巨型蜈蚣

習性

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氣轉冷時,鑽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於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後(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範圍廣泛,尤喜食昆蟲類。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