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四宴

科舉四宴

科舉考試是中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考試制度,它始於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7年),一直沿襲到清光緒31年(1905年),歷時1300多年。為了籠絡天下士人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為統治者效勞,古代科舉制度還組織順利通過科舉考試的士子參加由官方、朝廷主辦的盛大慶祝宴會,以示恩典,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 由於科舉制度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故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舉四宴
  • 詞語類別:國學辭彙
  • 詞語含義: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 沿襲時間:隋朝至清朝
  • 宴會性質:慶功宴
基本信息,相關解釋,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基本信息

科舉考試是中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考試制度,它始於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7年),一直沿襲到清光緒31年(1905年),歷時1300多年。為了籠絡天下士人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為統治者效勞,古代科舉制度還組織順利通過科舉考試的士子參加由官方、朝廷主辦的盛大慶祝宴會,以示恩典,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
四宴分別為: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相關解釋

由於科舉制度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故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
鹿鳴宴:是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而起名。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瓊林宴:是為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起於宋代。“瓊林”原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開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112年)以前,在瓊林苑宴新及第的進士,因此相沿統稱“瓊林宴”,後一度改為聞喜宴,元、明、清稱恩榮宴。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意思。
會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比鷹揚宴更大

鹿鳴宴

“鹿鳴宴”是為鄉試後新科舉人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明清沿用,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悠悠鹿鳴”……而取名為“鹿鳴宴”有祝賀之意。此宴設於鄉試放榜次日,宴有地方官吏主持,宴請之人除新科舉子外,還有內外簾官(考場工作人員)等。據《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韓愈在《送楊少尹序》中也寫到“楊君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科舉賀宴之所以取名“鹿鳴”,是因為鹿與祿諧音,古人常以鹿來象徵“祿”的意思,以為有“祿”就能升官發財,新科中舉乃是入“祿”之始。但古人比較含蓄,不願把升官發財掛在口上,因為這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是有距離的,於是就取了“鹿鳴”這個有些詩意的名字。

瓊林宴

“瓊林宴”是為殿試後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始於宋代。宋太祖規定,在殿試後由皇帝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賜宴都是在著名的"瓊林苑"舉行,“瓊林苑”是設在宋京汴京(今開封)城西的皇家花園。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在瓊林苑宴請新及第的進士,故該宴有“瓊林宴”之稱。《宋史·樂志四》又載:“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所以政和二年以後,又改稱“聞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稱“恩榮宴”。雖名稱不同,其儀式內容大致不變,仍可統稱“瓊林宴”。據載,遼也曾設宴招待新科進士,地點在內果園或禮部,但也沿襲宋人,稱之為“瓊林宴”。
宋朝狀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賜瓊林宴恭和詩》描寫瓊林宴盛況:“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雲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燕席巧臨牛女節,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
科舉四宴

鷹揚宴

“鷹揚宴”是武科考鄉試放榜後而設的宴會。清制,武鄉試放榜後,考官和考中武舉者要共同參宴慶賀,其宴就叫“鷹揚宴”。清吳榮光《吾學錄·貢舉》載:“武鄉試揭曉翼日,燕(宴)監射主考執事各官及武舉於順天府,曰鷹揚燕(宴),儀與鹿鳴燕(宴)同。”
所謂“鷹揚”,乃是威武如鷹之飛揚之意,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大意是頌揚太公望的威德如鷹之飛揚)”之句。鷹揚既是對新科武舉人的勉勵,又是考官們的自詡。

會武宴

“會武宴”是武科考殿試放榜後舉行的宴會。古代科舉,自隋朝開始,武科殿試放榜後都要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宴會,以示慶賀,名曰“會武宴”。這在清吳榮光的《吾學錄·貢舉》中也有記載:“《通禮》武殿試傳臚後,燕(宴)有事各官暨諸進士於兵部,曰會武燕(宴)。”清梁章鉅《浪跡叢談·武生武舉》也云:“文稱鹿鳴宴武稱鷹揚宴,人皆知之;文進士稱恩榮宴,而武進士稱會武宴,則罕有知者。”
武科殿試不同於武科鄉試,故會武宴的規模比鷹揚宴要氣派得多,排場浩大,群英聚會,盛況空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