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戴維斯

科林·戴維斯

科林·戴維斯爵士(1927年9月25日——2013年4月14日)是一位英國指揮家。剛開始的時候他在倫敦學習單簧管。1983年到1992年他指導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83年他獲得卡爾·阿瑪丟斯·哈特曼獎牌。自1995年他是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另外他也是德勒斯登國立樂團的榮譽指揮。戴維斯擅長指揮的是柏遼茲和西貝柳斯的作品。他的演出範疇不但包括了歌劇與自家人的音樂,尚也涵蓋不少重要德奧曲目與民族樂派音樂,當然絕對令人無法忘懷的是他在柏遼茲音樂上所作的努力。蕭提讓柯芬園得到難以辯駁的地位,戴維斯則不但力保住蕭提的「戰果」,同時將柯芬園的藝術水準帶入另一個高峰,因此在1980年受封爵位。2013年4月14日在英國去世,享年8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林·戴維斯
  • 外文名:Colin Davis
  • 國籍:英格蘭
  • 出生日期:1927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2013年4月14日
  • 職業:指揮家
  • 主要成就:倫敦交響樂團主席
指揮技藝,突出貢獻,主要曲目,個人作品,倫敦交響曲,作品簡介,創作背景,創作歷程,相關趣聞,人物評價,人物去世,

指揮技藝

科林·戴維斯的指揮技藝是無師自通的,這點令人有點驚訝,因為他在指揮藝術上所展現出來的高手級表現,讓人五體投地。他對音樂有著崇高的熱愛,並且感染他人。他在排練時不大擺架子,和團員很容易打成一片。他總是先把整個作品走過一遍,接著慢條斯理的整修他不滿意的樂段,有時卻又過度重視細節而犧牲了整體感覺。他的音樂整個來說就是英國文化的翻版:冷靜、清冽。他德奧曲目的特性:「不加佐料的德國豬腳」,所有德奧精髓大概都被蒸餾掉了,但是你說他像托斯卡尼尼,那也不大對,因為他最極力避免的就是作出和托老差不多的音樂風格,畢生對「完全忠實原作」論調提出質疑。也就因此,他對現代音樂的東西十分反感,不認為裡頭有多少真實的情感。
科林·戴維斯科林·戴維斯

突出貢獻

科林·戴維斯到目前為止的表現,最突出的當屬他在柏遼茲音樂上所作的努力,提到這點法國人真的要汗顏了。戴維斯努力挖掘柏遼茲各種幾乎要被遺忘的作品,並加以推介給大眾。最有名的應該是『特洛伊人』,這部歌劇錄音在唱片史上有著相當的意義,成就斐然--或許如此,使得近三十年來沒有人敢再灌錄同曲錄音。另外一個讓人難忘的演出是西貝柳斯,他的西貝柳斯交響曲全集可稱是“西迷”的至寶,不過這個領域倒不是一面倒的受讚揚,他經常運用異常速度,而受到不少抨擊,但可以確定的是西貝柳斯也是他手頭一絕。另外無論指揮歌劇或是灌唱片,他的莫札特音樂也漸受注目。

主要曲目

科林·戴維斯的錄音曲目除了柏遼茲、西貝柳斯與莫扎特外,英國作曲家的作品有提貝特,另外加上貝多芬、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而他最近慢慢把觸角伸到馬勒與布魯克納,著實相當令人期待。他有著雄辯性的指揮才華,表現恰到好處,說服力不錯,但有時就是太清淡了點。以青壯指揮家而言,他可以伸展的領域還很多,或許還會有更多更好的表現。
科林·戴維斯作品科林·戴維斯作品

個人作品

倫敦交響曲

海頓《倫敦交響曲》(科林·戴維斯指揮)
唱片名稱:海頓《倫敦交響曲》
指 揮:科林·戴維斯
演 奏: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錄音年代:1976-1982年
發行時間:1994年
唱片數量:4CD

作品簡介

1790年,海頓的舊主尼古勞斯親王去世。取而代之的新親王安東雖然對海頓十分尊敬,但卻義無反顧地解散了宮廷樂團,這讓空有樂長頭銜的作曲家感到十分遺憾,因此便離開了工作多年的艾斯特哈薩,到了維也納。在機緣巧合下,海頓認識了來自倫敦的音樂會經紀人所羅門,後者盛情要求海頓去英國尋求新的發展。曾經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所羅門擁有自己的樂團並親自擔任首席,他計畫和作曲家一起合作定期開辦音樂會,由海頓負責創作和指揮。雙方一拍即合,由此誕生了著名“倫敦交響曲”,也稱為“所羅門交響曲”。

創作背景

1790年年底,年近花甲的海頓所羅門啟程前往英國,這是作曲家第一次遠離自己的祖
國。1791年元旦後他們到達了倫敦。事實上當時海頓在歐洲已經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所以這位著名作曲家的到來給當地帶來了轟動效應!海頓在這裡也體驗到了與自己擔任宮廷樂長時期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圍。他面對的不再是少數皇親和貴族,而是大批大批慕名而來的音樂會聽眾;同時,所羅門的管弦樂團規模也要比在原先在艾斯特哈薩時的宮廷樂隊大得多;另外倫敦龐大的音樂評價輿論在當時的歐洲也是獨一無二的;所有這些都讓海頓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然而他最終取得了成功,因為在這裡海頓不再有創作上的過多約束和限制,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音樂理念,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倫敦前後數年,海頓總共創作了12首大型交響曲,這也是其音樂生涯中最後的交響曲作品,堪稱巔峰之作。
科林·戴維斯指揮作品科林·戴維斯指揮作品

創作歷程

首先問世的是第96交響曲,這部作品在1791年3月11日在漢諾維廣場音樂廳首演,這也是海頓和所羅門合作的第一場音樂會。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無論是現場的氣氛還是報界的評論都一致叫好。這給了海頓極大的信心,新作接連不斷地問世,第95交響曲很快就創作完成。這部作品和先前創作完成的第96號,便成為作曲家在英國第一個演出季最常演的兩首作品。1791年的夏天,海頓在哈德福夏郡的鄉間小住了兩個月,這裡宜人的氣候以及典雅的景致讓海頓感覺心情恬靜而平和,在這裡作曲家寫下了兩部新作——第93和第94號交響曲,同其寫成的還有第98號。第93號在1792年新演出季上最先精彩亮相,這部出色的作品讓著名的《泰晤士報》也為之動容,刊登了一篇褒獎有加的讚賞評論。實際上,這時候的倫敦輿論界已經完全被海頓的音樂才華所折服,每一場音樂會所能帶來的都只會是熱情洋溢的表揚與讚美。整個1792年的演出季,以第97號交響曲作為尾聲,圓滿結束。回顧一下,在這兩年間海頓總共創作並演出了六首新交響曲(No.93-No.98),這便是第一套“倫敦交響曲”。
兩個成功的演出季讓海頓收益頗豐,知名度也節節攀升,真可謂“名利雙收”。在這裡富裕的生活以及舒暢的心情,讓他曾下定決心永久性地在英國定居下來。但在自己的祖國奧地利還有許多等待解決的事務,所以海頓在1792年7月音樂季結束之後返回了維也納。然而回到奧地利之後的海頓卻感到了不快,這裡與倫敦喧鬧生活的強烈反差讓他覺得不自在,因此作曲家會不時懷念起在英國的快樂經歷。終於在1794年1月,他再次前往英國訪問。對於他的重新回歸,英國人自然是萬分欣喜。但海頓卻並沒有在倫敦定居,甚至停留很長時間,原因自然是多種多樣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海頓為倫敦帶來了第二套新創作的交響曲——No.99-No.104。此番抵達倫敦時,海頓已經完成了第99號交響曲,第101號以及第100號也在此後不久宣告完成。這三部作品分別在1794年2月10日、3月3日以及3月31日在倫敦首演。其中第100號交響曲《軍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1795年年初,經紀人所羅門組織了一系列歌劇音樂會,但由於歌唱家們無法來倫敦客串,所以不得不換成由大型管弦樂團來替代演出。一向和海頓關係密切且合作默契的所羅門邀請海頓為這幾場音樂會創作新的交響曲。作曲家自然欣然應允,寫下了第103以及104號兩部新作品,加上前一年完成的第102號,這三部交響曲構成了一個整體。而這也成為了海頓一生中寫下的最後三部交響曲。1795年8月,海頓離開了倫敦、離開了英國,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雖然作曲家直到1809年方才逝世,但從179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寫過任何一部交響曲……

相關趣聞

倫敦交響曲集一共由12首作品組成,雖然屬於海頓一個時期內的集中創作,但在藝術風格上卻可謂各具特色。首先問世的是D大調的第96號交響曲《奇蹟》,然而這個漂亮而引人的標題,其實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誤會。傳說在這首交響曲首演的那場音樂會上,海頓親自指揮。準備開演前,熱情的倫敦觀眾為了爭睹這位作曲大師的風采,紛紛從後面擠到前台來。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音樂廳天花板上的吊燈不知何故突然掉了下來!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危險的場景並沒有讓任何一位觀眾受到傷害。海頓脫口而出:“奇蹟!”由此這首第96交響曲便有了這樣一個“雅號”。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這很可能是一則捏造的趣聞軼事,也有人根據一些史料查證後認為,這個吊燈墜落的意外其實發生在1795年第102號交響曲首演時,而非第96交響曲首演的音樂會上。英國評論界對於這首海頓登入英倫後上演的第一部新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尤其是它簡練、優美的管弦樂配器,讓聽眾為之著迷。這首交響曲以自己活潑明亮、精緻光彩的氣質為倫敦這個充滿霧氣的城市帶去了以前不曾有過的音樂氛圍。
科林·戴維斯指揮作品科林·戴維斯指揮作品

人物評價

科林·戴維斯就是以指揮柏遼茲作品起家的。戴維斯指揮的柏遼茲作品《音樂聖經》全部都是首選推薦。戴維斯在指揮柏遼茲作品方面的首席地位是很鞏固的。

人物去世

倫敦交響樂團史上任期最長的首席指揮科林·戴維斯,因急病於4月14日在英國去世,終年85歲。倫敦交響樂團的官方網站上貼出聲明稱:“倫敦交響樂團將銘記與緬懷他,並與他的家庭同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