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科普蘭(科普蘭(美國作曲家))

阿隆·科普蘭(美國作曲家)

科普蘭(美國作曲家)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隆·科普蘭(AaronCopland,1900—1990),美國作曲家。祖籍俄國,是第一位被認為有本土風味的美國作曲家。30年代多次訪問墨西哥,1936年根據墨西哥流行曲調創作管弦樂幻想曲《墨西哥沙龍》,十分成功。用這一風格寫作的其他作品尚有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牧區競技》和《阿帕拉契亞之春》。晚年少創作,轉而從事指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隆·科普蘭
  • 外文名:AaronCopland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90
  • 職業:作曲家
  • 代表作品:《墨西哥沙龍》等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創作,作品,舞劇音樂,歌劇,個人作品,個人評價,經典作品,寂靜的城市,我們的城鎮,林肯肖像,第三交響曲,小伙子比利,個人軼事,

人物經歷

創作

1900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1917年隨魯賓·戈爾德馬克學音樂理論,1921年赴巴黎,為娜迪婭·布朗熱門下第一個正式的美國學生。返美後,1923-1924年創作管風琴與樂隊交響曲,在布朗熱初訪美國時演奏管風琴聲部。
1930-1933年放棄爵士樂,在《鋼琴變奏曲》和《短交響曲》(1933年)中採用比較嚴峻的勛伯格式的風格。同時出於對公眾與當代作曲家之間的日益擴大的鴻溝的擔憂,寫作一些比較平易近人的大眾化風格的音樂。

作品

科普蘭的老師是戈德馬克,他的第一首作品是《管風琴交響曲》(第一交響曲,1924)。這首作品1925年首演後,科普蘭被貶為不協和音的信徒,指揮家達姆羅什當時曾說:“才23歲就寫出這種東西,再過5年會殺人。”科普蘭的成名之作是1936年他根據墨西哥流行曲調而創作的管弦樂幻想曲《墨西哥沙龍》。科普蘭一共作有4首交響曲:第一號為《管風琴交響曲》,作於1924年;第二號為《短交響曲》作於1932—1933年;第三號作於1946年;另外還有《舞蹈交響曲》,作於1925年。
4首交響曲中目前經常演奏的是《第三交響曲》(1944—1946)。科普蘭的《鋼琴協奏曲》,作於1926年,標題為《爵士樂協奏曲》,這首作品採用了爵士樂的語彙,是一首極具現代特色的協奏曲。科普蘭的《單簧管協奏曲》,作於1947—1948年,為搖滾樂王班尼·古德曼(B.Goodman)而作。1925年第一次演出後,他被貶稱為不協和音的信徒,指揮達姆羅什說:“才23歲就寫出這種東西來,5年後他會要殺人了。”波士頓的庫謝維茨基卻因此約他寫作管弦樂,庫謝維茨基還於1927年指揮他作的鋼琴協奏曲的首演。在這兩部作品中,科普蘭用爵士樂的因素,清除他自認為“過於歐化”的味道。

舞劇音樂

科普蘭的舞劇音樂都是和美國女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MarthaGraham,1893—)合作的結果。這種合作始於1931年,科普蘭的第一部舞劇音樂是根據《鋼琴變奏曲》改編而成的《狄斯拉姆》。舞劇《阿帕拉契亞的春天》作於1943—1944年,描述19世紀前半葉賓夕法尼亞州境內阿帕拉”契亞山的春天,背景是一個新建的農家,人們正聚集而參加一位拓荒者的婚禮。《小伙子比利》是科普蘭三大舞劇(其他兩部為《阿帕拉契亞的春天》和《牧區競技》)之一,這首作品受林肯·卡斯坦(L.Kirstein,1907—)之約而作,以曾被好萊塢拍成西部片的2l歲的暴徒比利為作品名稱,作品中運用了大量西部民歌。
科普蘭的管弦樂《劇場音樂》屬早期作品,作於1925年,呈獻給庫塞維茨基,1925年11月20日由庫塞維茨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科普蘭的管弦樂《聲明》,受美國作曲家協會委託,為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隊而作,作於1932—1935年。另一部管弦樂《林肯肖像》作於1942年。這一年美國參加二次大戰,指揮家科斯特拉涅茲(Kostelanets,190l—)委託3位美國作曲家用音樂描寫3位美國偉人肖像。其中湯姆遜(Thomson,1896—)頌揚紐約市長拉加迪亞作了《拉加迪亞市長圓舞曲》;克恩(Kern,1885—1945)作了《馬克·吐溫肖像管弦樂》;科普蘭則作了這部《肯肖像》。

歌劇

科普蘭的兩幕歌劇《溫柔鄉》,作於1954年,該年4月1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這部歌劇描述了這樣的故事:30年代中期,正在收穫期間的某農家,兩位流浪漢來找工作。農家的家長爺爺無意給他們提供工作,母親聽說流浪漢在附近欺負少女大為驚慌,只允許他們住宿一晚後就離去。但農家少女羅莉愛上了流浪漢馬丁,馬丁約羅莉私奔,羅莉一口承諾。深夜,馬丁與同伴協商,同伴特普認為流浪生活不適合於羅莉,勸說馬丁自己悄悄離去。羅莉發覺自己被遺棄,決心離家出走,母親以溫柔鄉的價值給予勸阻。此曲的組曲共分三個部分:1.第二幕的前奏曲及接著的羅莉和馬丁的愛情二重唱;2.第一幕開始時的羅莉的畢業舞會情景;3.結尾是母親準許兩位流浪者住一夜,平靜的農家夜晚幽靜的竊竊私語。
科普蘭的《喪歌》,為悼念斯特拉文斯基,為長笛、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第一號作於1971年,第二號作於1973年。鋼琴三重奏《維捷布斯克》,實際是猶太主題的練習曲,作於1929年。鋼琴奏鳴曲作於1939—1941年。此外,科普蘭共收集、編曲兩集《古老的美國歌曲》,第一集編於1950—1954年,第二集編於1952—1958年,分別都為5首。

個人作品

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牧區競技》、《阿帕拉契亞之春》
阿隆·科普蘭阿隆·科普蘭
管弦樂:《鋼琴協奏曲》、《戲劇音樂》、《短交響曲》、《墨西哥沙龍》(組曲)、《我們的城鎮》(電影音樂)、《阿帕拉契亞之春》(組曲)
鋼 琴:《鋼琴變奏曲》

個人評價

科普蘭是國際上公認的第一位具有美國本土風味的作曲家。音樂創作涵蓋了他一生的各個階段,時間達60年之久。作品風格展示出他一直不斷創新、開拓的特徵。從早期使用爵士樂素材為作品貼上“美國音樂”的標籤,以具有現代音樂語言的和弦、和聲進行、節奏、速度來體現音樂創作的求新及強調對古典音樂模式的突破。到開始在旋律、節奏、調式調性等方面作出極富實效的探索,最終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貢獻而成為美國專業音樂發展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此外,作為教育家,他發明的音樂教育法開闢了音樂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作為音樂評論家,他為後世留下了極具學術價值的寶貴著作。作為指揮家,他詮釋的柴科夫斯基等一批作曲家的作品,已被列為經典之作。科普蘭——美國人民的驕傲。

經典作品

寂靜的城市

馬里納指揮英國聖馬丁樂團
作品簡介:《寂靜的城市》(為小號、英國管和弦樂器而作)作於1940年,原為歐文·肖的戲劇配樂,1941年改編為樂隊作品後,色彩感濃烈,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唱片裡,另收錄了巴伯的《慢板》、艾夫斯的《第三交響曲》等作品,這是一張美國當代音樂的合集,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

我們的城鎮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人們認識科普蘭大都不會記起他那些爵士風加法國味的《劇場音樂》和《鋼琴協奏曲》。倒是這些吸收了美國和拉美民間音樂的通俗化大眾作品成了他的代表作。美國是個實用主義國家,科普蘭為電台、電影、劇院寫的實用音樂便不脛而走。“科普蘭指揮科普蘭作品”似乎更是一場“普及”音樂會。《我們的城鎮》表達了一種美國音樂中少見的安寧與寂靜,有點像巴伯的《柔板》。《小紅馬》是電影配樂改編的組曲,六段音樂有著各不相同的“畫面感”。《墨西哥沙龍》是科普蘭訪問墨西哥後寫的“音樂隨筆”,音樂生氣勃勃,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讓你自然地感到仿佛正與胸懷坦蕩的墨西哥人在一起。《拉丁美洲素描三幅》是他晚期的作品,那種熱烈活潑的風格絲毫未減。

林肯肖像

作品簡介:《林肯肖像》是樂隊的配樂,作於1942年。以兩首美國歌曲為素材,一是福斯特的《坎普敦的賽馬》,一是民歌《春野山地》寫成。樂曲大致分為三段:一、圍繞著林肯個性的神秘的宿命;二、描述林肯生活的時代背景;三、給林肯本人的畫像。1946年2月14日由羅津斯基指揮紐約愛樂樂團首演。這張唱片,是《為普通人而作的鼓號曲》那一張的續集,也是科普蘭作品的合集。其收集的作品除《林肯肖像》外,另有《約翰·亨阿隆·科普蘭相關書籍利》、《鐵路敘事曲》、《在世時的諾言》、《五首美國老歌》、《黑人民歌變奏曲》、《戶外序曲》和《為普通人而作的鼓號曲》。這張唱片的效果不比雷恩那張差,作為進一步了解科普蘭的曲目,值得推薦。

第三交響曲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第三交響曲》作於1944-1946年,受庫謝維茨基所託而創作。1946年10月18日由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這個版本是科普蘭對自己作品的體會與表達,應該說是權威版本,因而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另外,列文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的演錄版也很不錯,值得一聽。

小伙子比利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獨幕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是音樂會上演奏得最多的曲目,作於1938年。情節為:在一處草原上,牧人騎馬閒逛,幾個墨西哥少女正跳“耶拉波”舞作樂。這時兩個醉漢發生爭吵,眾人圍觀,比利隨母親夾雜其間。結果爭吵者互相開槍,比利的母親中流彈死亡。比利持刀刺死兇手逃跑。後被捕入獄,逃出。在沙漠中,比利疲憊交加,與女友正在睡覺時被捕。這版CD演錄的是這部舞劇的全曲,唱片裡有火爆的音響,有大鼓山崩地裂的轟鳴,被評為“20世紀音樂最佳收藏”。另外,《企鵝唱片指南》推薦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的演錄版也很不錯,值得一聽。

個人軼事

有“美國音樂泰斗”之稱的科普蘭,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俄裔猶太人家庭。他五歲起學鋼琴,十七歲隨戈德馬克學音樂理論,但對其嚴格的傳統教學法頗為反感,興趣偏重德彪西斯克里亞賓、穆索爾斯基等作曲家。1920至1924年,他在巴黎師從娜迪婭·布朗熱,醉心於花都令人振奮的文化氛圍。其時賈吉列夫的俄國芭蕾舞團正在上演德彪西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上述作曲家對科普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格羅戈》(1922-5年,1930年改寫為《舞蹈交響曲》)都有明顯的影響。布朗熱以管風琴家身份首度訪美時,委託他創作《管風琴交響曲》(1924年),科普蘭由此確立其美國主要作曲家的地位。
在巴黎期間,他耳聞目睹歐洲各國民族音樂風起雲湧,立志發展美國本民族的風格。1926年創作的《鋼琴協奏曲》等若干早期作品,採用爵士樂節奏和美國黑人布魯斯歌曲的和聲。但作曲家自認為“我的最佳創作之一”的《鋼琴變奏曲》(1931年)卻典型地反映了其早熟的現代抽象風格和簡潔的表達方式。作品新鮮、獨特的科普蘭風味貫穿其全部創作,遠比爵士樂更恰如其分地成為美國新興經典音樂的標誌。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益惡化的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促使科普蘭尋求更流行、更緊貼時代的風格。三部牛仔芭蕾《小伙子比利》(1938年)、《牛仔競技會》(1942年)和獲普利茲獎的《阿巴拉契亞的春天》(1944年),體現了這種追求。這些作品贏得了廣大的聽眾,並連同其譜寫的電影配樂(為《女繼承人》的配樂獲1948年奧斯卡獎),成為無數好萊塢西部片背景音樂的樣板。科普蘭的大眾風格還反映了左派政治立場或“共黨傾向”——按麥卡錫委員會的說法。1953年,該委員會一度禁止其作品的留傳,但音樂界卻一致支持科普蘭。雖然科普蘭的創作風格包含大量美國民歌的成分,但他從不照抄照搬,而是嵌入自己獨特的節奏,並且總是將民歌元素融於其與眾不同的、廣闊的音樂視野。第三交響曲(1944-6年)的終曲樂章,是他自己譜寫的著名民歌風格的聖歌《凡人號角》(1942年)擴展而成的一首幻想曲。
科普蘭從未放棄嚴肅的抽象音樂語彙,甚至還在兩部管弦樂作品《內涵》(1962年)和《內省》(1967年)中,對十二音體系作過滯後的探索,不過,其時他對美國音樂已由塑造轉為順應。科普蘭的靈感逐漸消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停止創作。受到廣泛愛戴的科普蘭,轉而鼓勵曾在坦格伍德音樂節和哈佛大學師從於他的年輕同道,甘願被他們逐步取而代之。晚年熱衷於指揮,但1983年終因患早老性痴呆症而退休。生平最後一場音樂會,他選擇了《阿巴拉契亞的春天》,也許因為這部作品是對震顫派(Shaker,美國基督教新教一派別,因在宗教儀式中渾身顫動而得名)歌曲《簡單的禮物》的變奏。其一生之音樂創作,當此日益錯綜複雜的時代而澤被萬千聽眾,是為明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