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與循環經濟模式構建

科學發展與循環經濟模式構建

本書從產業經濟學角度出發,對發展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系統梳理;對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已開發國家循環經濟的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和總結歸納。

本書是對循環經濟進行全面闡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對循環經濟戰略及生態皆有綜述,是較為權威的構建模式。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發展與循環經濟模式構建
  • 作者:劉煒
  • ISBN:978-7-5017-9616-8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第1版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劉煒(1970.10~ ),男,河南固始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副教授,國家註冊諮詢工程師,企業法律顧問,管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曾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20餘篇,先後獲得2006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十一屆河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主持多項地市級與大型企業委託的經管類課題,並多次獲得地市級科技獎和社科優秀成果獎。

內容簡介

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我國循環經濟的箭式發展模式,提出了動脈產業生態化模式、靜脈資源產業化模式,並就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延伸分析。

目錄

第一章 科學發展觀與循環經濟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是人類發展觀的又一次飛躍
一、人類發展觀的演變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載體
一、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循環經濟的理論意義
第三節 循環經濟理論發展評述
一、關於生態學的研究
二、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三、關於循環經濟的研究
四、簡要述評
第四節 本書邏輯結構與框架
一、本書邏輯結構
二、本書研究架構
第五節 本書的成果貢獻
第二章 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
一、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第二節 生態學理論
一、生態系統及其結構
二、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
三、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一、可持續發展的特徵
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三、可持續發展的實施原則
第四節 循環經濟理論
一、循環經濟的特徵
二、循環經濟的物流模式
三、循環經濟的操作原則
第三章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歷程
一、循環經濟發展的萌芽階段
二、循環經濟理念的引進階段
三、循環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第二節 我國循環經濟的立法狀況
一、法律方面
二、行政法規方面
三、地方性法規方面
四、行政規章方面
五、政策性檔案方面
第三節 我國循環經濟試點成績和經驗
一、農業生態園區的典型實踐
二、工業生態園區的典型實踐
三、試點城市——貴陽的典型實踐
四、試點省——遼寧的典型實踐
第四章 已開發國家循環經濟實踐的借鑑與啟示
第一節 德國循環經濟實踐
一、發展歷程
二、法律體系
三、政府支持
四、中介組織
五、實施效果
六、未來方向
七、經驗總結
第二節 日本循環經濟實踐
一、發展歷程
二、法律體系
三、角色定位
四、實施途徑
五、政策措施
六、經驗總結
第三節 其他國家循環經濟實踐
一、美國社區中的契約安排模式
二、芬蘭的公眾參與模式
三、丹麥的生態工業園區模式
第四節 已開發國家的實踐對我國的借鑑與啟示
一、立足國情,選擇切入點
二、立法先行,依法推動
三、制定政策,鼓勵參與
四、制定計畫,明確目標
五、技術創新,發揮優勢
六、體制創新,密切配合
七、機制創新,全面參與
第五章 我國循環經濟的箭式發展模式
第一節 發展模式的現實基礎
一、經濟處於快速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
二、經濟面臨複合型的環境問題
三、循環經濟實踐從工業領域開始
第二節 發展模式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箭式發展模式的構建
一、模式的產生過程
二、模式的主要內涵
三、模式的主要特點
四、模式的推進流程
第六章 動脈產業生態化模式
第一節 生態農業的實現
一、生態農業的實施層面
二、企業層面的實現途徑
三、園區層面的實現途徑
四、社會層面的實現途徑
第二節 生態工業的實現
一、生態工業的實施層面
二、企業層面的實現途徑
三、園區層面的實現途徑
四、社會層面的實現途徑
第三節 生態服務業的實現
一、服務主體生態化
二、服務途徑清潔化
三、消費模式綠色化
四、與其他產業生態耦合化
第七章 靜脈資源產業化模式
第一節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體系
一、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
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體系的構建
四、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體系的運作
第二節 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體系
一、廢舊家電處理的現狀
二、廢舊家電處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體系的構建
第八章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延伸分析與推進措施
第一節 利益相關方博弈均衡分析
一、利益相關方博弈體系構建
二、構建過程中的博弈均衡求解
三、影響最優均衡實現因素分析
四、利益相關方博弈均衡分析結論
第二節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制約因素
一、發展循環經濟的管理主體缺位
二、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屬性界定模糊
三、缺乏發展循環經濟的全民意識
四、國家缺乏總體規劃和實施舉措
五、科學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六、缺乏適合循環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
第三節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推進措施
一、舉國上下建立統一的組織機構
二、確立靜脈產業的產業地位
三、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全社會參與意識
四、從發展規劃入手加強巨觀導向
五、構建循環經濟評價體系
六、建立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體系
附錄1 “十七大”報告節選
附錄2 “十一五”規劃節選
附錄3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附錄4 日本《促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
附錄5 德國《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
附錄6 德國《關於避免和回收利用廢棄物法案》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