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基礎方法論: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研究

《科學基礎方法論》,是由作者陳其榮和曹志平二人合作編輯出版的書籍。書籍類別為社會科學哲學範疇。出版於2004年6月。

本書探討了科學的基礎方法論,將人類科學的基礎方法論概括為“質的”科學劃界標準方法論等;提出了廣義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基礎方法論
  • 作者:陳其榮 曹志平 著
  • ISBN:ISBN7-309-04015/B.217
  • 類別:社會科學  哲學
  • 頁數:328頁
  • 定價:21.00元
  • 出版時間:2004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開
  • 字數::257千字
書籍信息,作者,書刊類別,主要內容,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陳其榮 曹志平 著
定價:
21.00元
頁數:
328頁
ISBN:
ISBN7-309-04015/B.217
字數:
257千字
開本:
32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04年6月


作者

陳其榮 曹志平 著

書刊類別

社會科學,哲學

主要內容

本書探討了科學的基礎方法論,將人類科學的基礎方法論概括為“質的”科學劃界標準方法論等;提出了廣義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等內容。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區分
第一節 歷史上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劃界的理論
一、絕對主義的科學劃界理論
二、相對主義的科學劃界理論
三、馬克思的批判的歷史的科學劃界理論
第二節 科學劃界的概念、層次及過程模式
一、科學劃界的概念
二、科學劃界的邏輯層次
三、科學劃界的過程模式
四、科學劃界的二重性
第三節 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的提出
一、科學劃界的一元標準
二、科學劃界的多元標準
三、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
第四節 科學劃界的“質的標準”的運用
一、運用“質的標準”區分科學與非科學
二、運用“質的標準”區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
第二章 理性與非理性的內在交織: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思維方式的差異與同一
第一節 科學思維方式:從抽象理性到辯證理性
一、科學思維方式的理性與非理性之爭
二、自然科學思維方式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人文、社會科學思維方式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第二節 現代科學辯證理性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
一、現代科學思維的向度——多元系統思維
二、現代科學思維的邏輯本質——機率統計性思維
三、現代科學思維的主導方式——“人性化”思維
第三節 科學思維方式與常識、哲學、宗教思維方式比較
一、科學思維方式與常識思維方式
二、科學思維方式與哲學思維方式
三、科學思維方式與宗教的思維方式
第三章 認識的“非中心化”: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的共同基質
第一節 認識的“非中心化”及其二重性
一、認識的中心化與“非中心化”
二、認識“非中心化”的二重性
第二節 “非中心化”:科學認識發生的基本條件
一、認識“非中心化”的自然科學模式
二、社會科學認識的“非中心化”
三、人文科學認識的“非中心化”
四、人文、社會科學認識“非中心化”的特殊性
第三節 認識“非中心化”的經驗方法與科學抽象方法
一、科學事實:認識“非中心化”的關節點
二、人文、社會科學中經驗方法的困難
三、認識“非中心化”的科學抽象方法
第四章 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自然科學與人文、
社會科學解釋的一般與個別
第一節 人文主義與邏輯實證主義“解釋觀”批判
一“解釋”的語義及其影響
二、傳統人文主義的“解釋”觀
三、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解釋觀及其引起的爭論
四、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對傳統人文主義
和實證主義解釋觀的超越
第二節 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自然科學
與人文、社會科學解釋的基本類型
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中常用的解釋類型分析
二、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的基本特徵
三、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的普遍性
第三節 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自然科學與
人文、社會科學解釋的一般邏輯
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解釋的巨觀結構
二、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的微觀模式
三、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的適用標準及特殊問題
第四節 理解與解釋關係中的定律解釋:自然科學
與人文、社會科學解釋的本質屬性
一、解釋的“本質”概說
二、“科學解釋”的本質屬性:提供理由與說明原因的辯證統一
三、人類科學解釋的演進邏輯:從“對自然的解釋”到“對人的解釋”
第五章 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元方法論思想
第一節 方法論與本體論、認識論的一致性
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從“理解
或解釋”到“理解與解釋”
二、理解與解釋關係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自然
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辯證理解
三、一個重要的“元方法論”思想:“理解與解釋”的
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的一致性
第二節 方法論和科學觀、社會觀、人文觀的一致性
二、科學方法論與“兩種文化”形式
二、方法論與科學觀、社會觀、人文觀的統一性
第三節 方法論的轉移、滲透與科學發展水平的一致性
一、自然科學方法論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移植、滲透的三個層次
二、限制自然科學方法向人文、社會科學移植和滲透的基本因素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