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中國 (1550-1900)

科學在中國 (1550-1900)

《科學在中國 (1550-1900)》一書由[美] 班傑明·艾爾曼所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在中國 (1550-1900)
  • 作者:[美] 班傑明·艾爾曼 
  • ISBN:9787300219509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美] 班傑明·艾爾曼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原作名:On Their Own Terms : Science in China 1550-1900
譯者:原祖傑
出版年:2016-5-1
頁數:692
定價:69.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ISBN:9787300219509

內容簡介

《科學在中國 (1550-1900)》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班傑明·艾爾曼在對中國學術思想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1550至1900年科技發展史的一次重要探討。17世紀初,歐洲人在鐘錶、槓桿和滑輪等重要機械製作上已經領先於中國了,但同時他們也在向中國人學習絲綢和瓷器 的製作技術。基督教傳教士對於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無疑發揮了關鍵作用,無論是耶穌會科學知識與中國古代科學的嫁接,還是新教徒影響下歐洲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都為後來晚清改革者和國共兩黨精英所一致倡導的科學進步奠定了基礎。與許多學者貶抑中西接觸之前乃至甲午戰爭之前中國科技發展水平不同,艾爾曼從中國人的自然史觀和學科分類等角度論證說,中國人對科學從來不乏興趣,這也正是傳教士介紹的歐洲科學能夠在明、清朝野得到重視的根本原因。艾爾曼在本書中重新審視了一個被學術界一直視為當然的觀點,即科學在明、清時期的中國是失敗的,而在歐洲、日本是成功的。為了剝離甲午戰爭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明、清中國科學失敗論的外殼,艾爾曼以驚人的耐心和毅力考察了與中國科學以及中國人科學思維相關的各個領域,向讀者展示了中國人“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重構現代科學的努力。

作者簡介

班傑明·艾爾曼 Benjamin A. Elman, 1946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980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方學博士學位,先後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教授(1986—2001)以及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和歷史系雙聘教授(2002-)。主要從事中國文明史、清史和 中國思想史的研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思想文化史(1000-1900)、中國科學史(1600—1930)、帝制晚期中國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史(1600-1850)。著作主要有《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1984)、《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1990)和《晚期中華帝國科舉文化史》(2000)。

叢書信息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共67冊), 這套叢書還有 《清代水利與區域社會》,《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誌》,《中國新史》,《十九世紀前的俄中外交及貿易關係》,《義和團的起源及其運動》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