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先鋒/共和國故事

王金鋒編寫的《科學先鋒(中國成功發射系列科學實驗衛星)》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本書是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科學先鋒(中國成功發射系列科學實驗衛星)》介紹了中國成功發射系列科學實驗衛星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先鋒/共和國故事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19頁
  • 開本:16
  • 作者:王金鋒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編寫了本書。王金鋒編寫的《科學先鋒(中國成功發射系列科學實驗衛星)》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圖書目錄

一、起步研究
批准實驗衛星研製方案
開始研製“實踐-1”號衛星
準確入軌卻出現意外
啞巴星成為長壽星
二、快速發展
提出“實踐-2”號星研製初案
確定一箭三星新方案
新型火箭研製成功
攻克衛星技術難關
第一次實施一箭三星發射
推遲發射改進渦輪泵
完成發射的最後準備
一箭三星發射成功
三、創造輝煌
用新型火箭發射工作零缺陷
成功發射“實踐-6”號組星
研製“實踐-7”號試驗衛星
成功發射“實踐-7”號衛星
測控跟蹤“實踐-7”號衛星
迎接“實踐-8”號星安全返回
舉行太空種子交接儀式
四、再創新篇
哈工大簽訂小衛星研製協定
哈工大研製小衛星
順利通過衛星出廠評審
護送衛星進入發射中心
發射前的最後準備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哈工大對衛星實施測控

文摘

1970年5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召開現場會。在這次會議上,國防科工委按照“綜合利用”、“一次實驗,全面收效”的精神,提出了中國第二顆衛星的總體方案,並將這顆衛星命名為“實踐-1”號。
“實踐-1”號將要肩負空間科學探測和航天新技術試驗的雙重任務。
不久,技術研究院將“實踐-1”號科學實驗衛星方案匯報中央。
1970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了這個方案。從此,中國的“實踐-1”號進入研製階段。這時距離毛澤東提倡中國研製衛星已經12年了。
那是在1958年5月17日的八屆二中全會上,一位代表提到了中國的人造衛星問題,會議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毛澤東一邊抽菸,一邊認真聽取代表們的發言。抽完一支煙時,毛澤東說話了。
“看樣子,人造衛星把我們都攪得不得安生呀!蘇聯拋上去了,美國也拋上去了,我們怎么辦?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會場上一片寂靜。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領袖,聽著他那用湖南口音說出的每一個字。毛澤東把手掌往外一推,提高聲音說:
當然啦,我們應該從小的搞起,但是像美國雞蛋那樣大的,我們不放。要放我們就放他個兩萬公斤的!
毛澤東似乎被自己的話感染了,話音剛落,便呼地一下站了起來。其他代表更是情不自禁,站起來長時間地熱烈鼓掌。
在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之後十多天,聶榮臻即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召集專門會議,責成中國科學院和國防部五院的負責人張勁夫、錢學森、王諍,組織有關專家擬定人造衛星計畫。但衛星計畫的進展十分緩慢,並且還曾一度停止。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發展了最初的探空火箭,為以後的航天技術打下了良好基礎。
1965年前後,科學院及有關單位對研製衛星開展了許多預先研究。比如電源系統中太陽能電池片,鎘鎳電池的可靠組合,主動無源熱控系統,百葉窗機構在真空狀態下軸與軸之間的真空冷焊等關鍵技術。
P2-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的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儘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定不至於因大而空,我們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複雜的,事態的發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於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於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