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觀瀑圖(明代沈貞創作紙本設色畫)

秋林觀瀑圖(明代沈貞創作紙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林觀瀑圖》是明代沈貞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

此圖描繪高聳突兀的山峰上,溪水從山頂上的密林間跌宕而出,在前川化為瀑布,穿過雲端,直掛而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林觀瀑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 現收藏地:蘇州博物館
  • 作者:沈貞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內縱143厘米,橫61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秋林觀瀑圖
全畫可分為兩大部分,中間的雲霧將畫幅上下分隔。遠處奇峰峨,礬頭突兀,氣勢險峻,山巔高聳,沖入雲霄,煙雲繚繞。峰頂草樹從生,有的樹木挺拔生長,有的灌木倒懸壁崖。山腰間雲氣濛濛,茫茫一片,將整個山勢分隔為二,山勢更顯得高遠險峻。山潤林木間曲溪奔騰、飛瀑溪泉直瀉,像一條條潔白的飛帛一般,勢似劈竹,一瀉千仞。近處為山坡,岩石重疊,有數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根部露裸出土,枝幹粗大,樹幹挺拔直上,枝葉茂盛,似有頂天立地之勢。
在兩高大樹木之下,即大樹蔭下的峽谷間,築有石橋曲欄,有二位高士站立其間,一位高士手持長杖,一位高士右手指點遠處飛瀑,邊觀望邊談論,悠閒自得。點出此畫的主題。
在畫幅右上角有作者自題:“秋林霜重葉痕斑,白髮蕭蕭二老閒。握手相逢無個事,不因論水更論山。洪熙元年秋八月望後二日,西莊沈貞吉”。
此畫亦有近代鑑藏家吳湖帆的題跋:“明沈西莊《秋林觀瀑圖》真跡。西莊名貞吉又號南齋,長洲人,與弟恆吉皆以文名齊稱一時,生建文二年庚辰,歿於成化末季,年登大耋。山水宗法吳仲圭。其侄石田為明代畫苑領袖,蓋得之家學,自西莊上溯仲圭也。”

創作背景

《秋林觀瀑圖》表現的是初秋之景。從畫面右上方題識可知,此作作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秋八月望後二日”,時年沈貞吉26歲,正是年壯氣銳之時。

藝術鑑賞

構圖

此圖人物比例雖小,但卻是此畫主體,起到點睛作用。此畫結構嚴謹,布置得當,其氣勢雄偉。
此作為“高遠”構圖,畫面中間被雲霧一分為二。遠景峰巒出沒,筆力沉雄,山頭苔點細密,在煙雲中顯得神秘、險峻。一飛瀑自山頂傾瀉而下,彰顯出極強的氣勢。近景古樹茂盛,兩個老者立於山間,仰首瞻望高山、瀑布,似在談論眼前偉大的自然之景。

技法

該圖墨彩沉厚,先用乾筆皴擦,後再加濕墨反覆皴擦,略施花青,點濃重,山下坡石墨色厚重圓渾。樹木畫法疏爽,用筆蒼老沉著。樹葉淡青輕施,夾葉用朱膘,既調節了色彩的變化,又使人們感到正是秋深霜重季節,更襯托此畫題的鮮明性。至於對二位高士的描寫,寥寥數筆,刻畫得形神具全,十分生動傳神,把人物融匯到大自然之中,其中景物的村托作用是耐人尋味的。從中可以看出,畫家在運用傳統的筆墨技法來對真實的景物寫生,並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歷史傳承

該圖左下角鈴有“武林翁氏書畫記”印,後歸吳湖帆收藏。現藏於蘇州博物館。

作者簡介

沈貞(1400—約1483),明代畫家。字貞古,號南齋、陶、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世居相城裡。工律詩,善繪畫,尤擅山水,師法董源。弟恆吉,亦善詩畫。貞吉毎賦一詩,畫一畫,必累年經月方出以示人。其畫妙處通宋人,然自重不苟作。傳世作品有《秋林觀瀑圖》軸、《竹鱸山房圖》、《題沈周秋林曳杖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