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樓(明代朱栴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日登樓》是明代朱栴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幾句表達了作者在面對天地抒發自己孤寂無所寄託寥栗的感情,後幾句借逐漸落山的夕陽和漸入生命尾聲的枯草來形容頹廢落敗,看到國家經過戰亂後殘破零落的景象而感到愁楚。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思念京城之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日登樓
乾坤牢落此生浮②,憀栗幽懷謾倚樓③。
衰草斜陽關塞遠,殘山剩水古今愁。
千林木葉經霜日,萬里風煙滿目秋。
回望長安在何許④,雁聲過處暮雲稠。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宣德寧夏志》。
②乾坤:天地。牢落:無所寄託的樣子。
③憀(liáo)栗:即寥栗,悽愴的樣子。
④長安:漢朝、唐朝的京城,今陝西省西安市。這裡借指明京城北京

作者簡介

朱栴(1378~1438),號凝真。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冊封為慶親王,封地寧夏。因當時寧夏糧餉不足,暫住古韋州城(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建文三年(1401年),奉命遷王府於寧夏(今銀川市)。死後謚曰“靖”,故稱“靖王”或“慶靖王”。朱栴天資聰穎,學問廣博,長於詩文、草書。著有《(宣德)寧夏志》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