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龍村

秀龍村

秀龍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花山鄉,地處鄉政府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77公里。東鄰新平縣,南鄰文崗村委會,西鄰營盤村委會,北鄰大街鄉。轄向頭山、外村等23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龍村
  • 下轄地區:向頭山、外村等23個村民小組
  • 地理位置: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花山鄉
  • 人口:3141人(2008年)
自然資源,農村經濟,五通概況,人口資源,居住條件,勞務輸出,交通設施,一池三改,村務公開,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27畝(其中:田890畝,地5637畝),人均耕地2.0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6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3500畝。該村有磁鐵礦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4萬元,占總收入的34%;畜牧業收入256萬元,占總收入的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50頭,肉牛30頭,肉羊96頭);漁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159萬元,占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62.5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1901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林業為主。

五通概況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567戶通自來水,有240戶飲用井水,其中,有2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30%)。有77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6%和35%);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3戶(分別占總戶數的31%)。

人口資源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807 戶,共有鄉村人口3141人,其中男性1628人,女性1513人。其中農業人口3141人,勞動力1663人。該村是漢族、彝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96人,哈尼族446人,彝族902人。

居住條件

該村農戶住房均為土木結構。

勞務輸出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0人(占勞動力的15%),在省內務工210人,到省外務工40人。

交通設施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11輛,機車210輛。

一池三改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戶。
全村有1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68畝。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醫療衛生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85人,參合率89%。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4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49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距離鄉中學17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4人,其中小學生156人,中學生9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6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1.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8.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1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1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4人 ,在省內務工170人,到省外務工54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55人,黨員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8人。 團員5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人畜飲水困難,主要飲用箐、溝水,水質未達標,晴天無水,雨天水渾的現象較為突出;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脆弱,排灌能力低,溝渠損毀較為嚴重,晴天溝乾、雨天溝坍的現象較為突出;3、公路等級差,通行能力低,鄉村公路、村組公路、村內道路均為土路,晴通雨堵的現象較為突出;4、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差,上學不便,看病難的問題較為突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按綠色經濟強鄉、畜牧業富鄉、竹產業興鄉的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種植業以發展蠶桑、茶葉、核桃、烤菸為主;畜牧業以發展豬、牛、黑山羊、烏骨雞為主;加快林產業和竹產業發展;積極爭取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