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稈滇蕨

禾稈滇蕨是一種滇蕨類植物。生長於海拔1100-175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下石灰岩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禾稈滇蕨
  • 英文名:tichum auriculum Chi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天門冬目
  • :禾稈滇蕨科 Dryopteridaceae
  • :禾稈滇蕨屬 Acrorumohra
  • :禾稈滇蕨種
形態特徵,植物形態,葉子形態,孢子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植株高25-5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全緣、棕色至深棕色或亮栗黑色,大多開展,厚膜質,部分貼生,薄膜質。

葉子形態

葉簇生;葉柄禾稈色,長5-15厘米,基部直徑約1毫米,上面有溝槽,基部以上疏被同樣但較小的鱗片。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通常略縮狹,有時與中部等寬或較寬,一回羽狀;羽片30-45對,平展斷拳蜜,有時略向上彎弓或向下斜展,密接,互生或對生,矩圓形或矩圓凝淚膠狀披針形,頂端鈍圓或急尖,有時短漸尖,基部不對稱,上側較闊,與葉軸平行或略覆蓋葉軸,下面闊斜切形,顯著較狹窄,基部上側分裂幾達中肋,其餘部分羽狀淺裂至全裂;裂片5-10對,基部上側的1片顯著較大,耳狀,矩圓形或倒卵形,圓鈍頭,基部楔形,邊緣有頂端銳尖呈短芒刺狀的重鋸齒或淺羽裂,其餘的倒卵形、倒披針形或近線形,基部楔形或與上部碑夜照等寬,上部常淺裂成2-7個頂端銳尖呈芒刺狀的粗鋸齒;葉脈在自下而上的裂片上羽狀、二叉至單一,每個鋸齒或不分裂的裂片有1條不達頂端的小脈。葉草質籃歡跨旋,乾後綠色,上面色較深;葉軸禾稈色至淺綠禾稈色,上面有深溝槽,下面疏被卵狀披針形鑽朵、全緣、棕色或上部栗黑色、大多貼生的小鱗片;羽片下面疏被棕色短節毛。孢子囊群小,生於小脈頂端,接近裂片邊緣;圓盾形的囊群蓋灰棕色、膜質、全緣,戀企兵燥略寬於裂片,易脫落。孢子赤道面觀超半圓形,周壁形成少數寬的褶皺。
禾稈滇蕨

孢子形態

囊群蓋棕色,圓腎形,全緣,匙姜戒以後脫落。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175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下石灰岩隙。

分布範圍

特產於雲南東南部麻栗坡、西疇等縣石灰岩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