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帽峰

禹帽峰

禹帽峰在壺口瀑布東岸,龍王廟後,一座孤峰,猶如天上飄下的一頂帽子扣在壺口東岸。在夕陽餘輝照射下,遠遠望去,它似要飄飄欲下,頗有清幽之感;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據說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變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帽峰
  • 地理位置:吉縣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壺口瀑布
  • 別稱:石帽山
簡介,景點介紹,相關傳說,形成原因,氣候條件,特產,

簡介

禹帽峰在吉縣縣城西南約25公里,在壺口瀑布東岸,龍王廟後,有一座孤峰,猶如天上飄下的一頂帽子扣在壺口邊。 在夕陽餘輝照射下,遠遠望去,它似乎在風中悠悠而動。在光線漸暗的時候,它又似乎飄飄欲下,頗有清幽之感。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傳說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變成的。

景點介紹

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晉陝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瀕陝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里。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至此,500餘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 ,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中國古籍《書·禹貢》曰“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兩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裡冒煙”,更是罕見。亞洲飛人柯受良和吉縣飛人朱朝暉先後駕駛汽車和機車成功飛越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和陝西省宜川縣之間,在山西吉縣城西南25公里黃河之中。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為山西省著名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
禹帽峰禹帽峰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捲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到達吉縣境內,水面一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50餘米,《書·禹貢》中只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龍王廟,禪寺座北面南,規模不大,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長60米、東兩寬51米多,寺內現分東、西兩院,有殿宇6座,除主體建築大佛殿三間是唐代原物外,山門內的四合院中,東、西配殿,即建於明代的龍王廟和建於清代的觀音殿、菩薩殿。東跨院全為僧房,也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唐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形體俊美、古樸。三間正殿高大雄偉,據實際測量,面寬十一點六二米,進深九點九米。方整的基台幾乎占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間見方,單檐灰瓦歇山頂,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梁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屋頂重量主要是通過梁架由檐牆上的柱子支撐。檐牆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各柱,柱頭微向內傾,與橫樑構成斜;四根角柱稍高,與層層迭架、層層伸出的斗拱構成“翹起”。即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湊,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個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體現了中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正殿重建於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中國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堪稱國寶。殿內的一根大平樑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顯的墨跡:“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顯等謹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證。推算起來,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書題記的兩行字跡很淡,四周似乎被颳去了一層,所以,有字跡處微覺高起。看來,原有題記不止於此,或許在爾後修理時曾被刨去。
禹帽峰禹帽峰

相關傳說

大禹當年斧劈孽龍尾巴變成的那座山時,他怒髮衝冠正舉起巨斧往下劈去,水突然泛著青光,挾這著狂風惡浪,把他的斗笠掀起甩在壺口岸上。原來里是南海龍王的後大門,孟門山是後大門下的石照壁,這股衝擊而來的風浪是龍王欲保全龍宮風水寶地,以此警告大禹斧下留情。 心急如焚的大禹為了儘快制服洪水,顧不得去拾被風掀飛的斗笠,運足全身力氣,舉起利又向堅硬的岩石劈去,終於劈通了河道,使黃河水順河槽而去。禹也沒顧上去撿回斗笠,便踏上疏通九河三江的征途。
禹帽峰禹帽峰
南海龍王雖沒有保住石照壁,但每見到留在河岸上的禹帽便十分生氣,欲將斗笠拿在後大門處焚燒掉,以此削弱禹的法術神力。兩岸民眾知道了,便把大禹帽子抬到龍王廟後的頂上。龍王為保全他建在人間的廟宇,只好作罷。天長日久,禹的斗笠便成了一座石帽山,後人為紀念禹的功德,把這座石帽山稱為禹帽山。

形成原因

五台山脈的禹帽峰是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早在1.8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北大西洋擴張,南面的日本板塊向北面推進,華北平原下面的岩層受到擠壓彎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內蒙古和華北間相對運動形成的五台山系,其構造既年輕又複雜。五台山運動時形成一種褶皺與斷層相結合的大型構造推覆體,使一些巨大岩體被掀起移動數十千米,覆蓋在其他岩體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狀的平臥褶皺。禹帽峰是這種推覆體構造的典型。

氣候條件

由於四季氣候和水量的差異,禹帽峰景色也時有所變。禹帽峰最佳觀賞期分為兩段,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農曆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匯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叫做“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壺口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主瀑難以接近, 但遠遠望去,煙波浩淼,威武雄壯。大浪卷著水泡,奔騰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勢,飛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彩虹。”此情此景,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數九寒冬,禹帽峰又換上了一派銀裝玉砌的景象,在那瑰麗的冰瀑面上,涌下清涼的河水,瀑布周圍的石壁上,掛滿了長短粗細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滾的碧浪,更顯示出一幅北國特有的自然風光。
禹帽峰禹帽峰

特產

台蘑台蘑即五台山蘑菇,集食用、營養、保健為一體的優良純天然食品。台蘑主要生長在五台山山頂、山腰的野生草叢、樹林裡,品種有銀盤、香蕈等11種,是純天然無污染,不需要進行任何加工,自然採集,自然乾燥,保持其原有營養價值的高檔土特產品,1994年獲全國林業名特優產品博覽會“銀質獎”。台蘑菌肉細嫩,味道郁香、濃厚,烹調簡單,有人體所需的18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能夠解肉膩,舒胃腸,提高智力指數,增強體質,延年益壽,並且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冠心病、腎臟病、糖尿病、膽結石、肝硬化等療效。據專家鑑定,對抗癌具有一定作用。台蘑年產5000公斤,運銷北京,上海等地。 台芪台芪,即五台山黃芪。該品生長在海拔1500—3000米的五台山地區。這裡坡廣土肥,氣候環境適宜。據查明可用野生藥材300多種,現已採集到的140多種中尤以野生黃芪最佳,質量最好,根條壯,藥物含量豐富,遠銷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年銷量50噸以上,是中老年人滋身壯體的理想補品。該品為園柱形,上端較粗,長40——90厘米,直徑1——35厘米,總灰分小於5%,酸不熔性灰分不超1%,乾燥品含量測,含黃芪用甙(C44H6804)不少於0.04%,浸出物照水溶性侵出物測定法項下侵法測定不少於17%。該品甘溫、潤肺、補氣固表、制尿托毒、排膿、生機。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糖,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痛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瘺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黃芪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糖。
禹帽峰禹帽峰
定襄東峪磨盤柿東峪,在定襄縣南莊鄉境內,滹沱河畔。四山環繞,中間低洼,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形成獨特的小氣候,是該區惟一的柿子產區。迄今已有60多年的栽培歷史。東峪柿子主要以磨盤柿著稱,該區共有柿樹1萬餘株,年產量增加到850噸,成為山區農民治窮致富,振興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該地的柿果色澤美觀,味甜汁多,鮮美,是高產的木本糧食,富有較高營養價值。100克成熟的果實中含有糖分1218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含有維生素A、B,、B:、C等,其含量比蘋果、栗都高。柿除生食外,可制柿餅、柿乾、柿餡、釀酒、作醋。生食柿子有醫療作用,可降血壓,治胃痛,解酒毒等。華北地區的磨盤柿、雞心柿,是有名的重要土特產品。柿花還是良好的蜜源。
原平中陽木瓜杏中陽杏栽培始於明代。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中陽杏的品種繁多尤以木瓜杏為最。其特點是個大、形圓、肉厚、核小、汁多,香甜濃郁、里外透黃。瓤帶金絲,屬粘核甜仁,果實陽面有紅暈。單果重46——62克,大的可達70多克。中陽杏營養豐富,是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的佳品。在醫藥上具有祛痰平喘、止渴生津、開胃潤腸的作用。目前,中陽共有杏樹800多畝,年產量1000噸左右,是大杏的定點生產基地。在中陽鄉辦起了果脯加工廠,主要加工杏乾、杏醬、杏脯、杏罐頭等。這些加工品不僅國內走俏,而且遠銷西歐、日本、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