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六

禮拜六

禮拜六(星期六),節日起源Saturday(Sat.)—Day of Saturn(土星日)。一個星期的第六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拜六
  • 外文名:Saturday
  • 別名:星期六,周六
  • 定義:禮拜五之後,禮拜天之前的那天
  • 起源:Day of Saturn(土星日)
  • 韓文:토요일
禮拜六,雜誌,

禮拜六

這是一星期中最後一天,它是由掌管農業之神,羅馬主神朱庇特的父親(the god of Agriculture, father of Jupiter)Saturn的名字命名的,也是英語直接用羅馬神話中神名來命名星期名稱的唯一的一天,其餘幾天則是以北歐神話中的神名來命名的。
禮拜六
星期六(或稱禮拜六或周六),指的是一周中星期五之後、星期日之前的那一天。星期六的拉丁語名字是dies Saturni,意思是薩坦日或土星日;法語是Samedi,來源於拉丁語詞,意思是“安息日”;英語是Saturday,可能來源於土星;俄語是суббта,意思是“安息日”。在日語中,把這一天稱為“土”,這是聯繫五行和羅馬神話翻譯的。
古代中國,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六叫土曜日。在中國民間口語稱禮拜六,在台灣簡稱拜六。

雜誌

民初市民文學期刊的代表作《禮拜六》,由周瘦鵑主編創辦。
簡介 :
雜誌發行時間:1914.6—1916.4,1921.3—1923.2
創辦者周瘦鵑模仿美國的《星期六晚郵報》取名,既提示出版周期,又隱含休閒內容。盛及一時,周六早上讀者在雜誌社門前排隊購刊。受其影響,《半月》《星期》《星期三》《禮拜五》等模仿之刊風起雲湧。後來該刊重複使用的廣告用語是:“寧可不娶小老嬤,不可不看《禮拜六》”。引起葉聖陶等進步文人痛罵。代表作家及作品:
禮拜六
在前百期《禮拜六》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有姜杏痴的《劍膽蕭心》,梅郎的《雙妒記》;比較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說有陳小蝶的《塔語斜陽》、《香草美人》,包柚斧的《蝴蝶相思記》,吳雙熱的《蘸著些兒麻上來》;比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有周瘦鵑的《行再相見》、《此恨綿綿無絕期》,葉聖陶的《博徒之兒》,天白的《玉台淚史》;比較有代表性的翻譯小說有天虛我生翻譯的《孽海疑雲》,李常覺、陳小蝶合譯的《恐怖窟》,周瘦鵑翻譯的《寧人負我》。上述小說在民初市民文學中都是較為突出的作品。
1921年3月19日,停刊五年的《禮拜六》復刊後百期《禮拜六》中創作類小說在類型上與前百期一脈相承,其中以短篇為主,長篇也較為突出,中篇則較少。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有程瞻廬的《寫真箱》,江紅蕉的《大千世界》,程小青的《斷指黨》和《長春妓》。短篇小說中周瘦鵑的作品是最突出的。周瘦鵑幾乎每期發表一個短篇小說,並且排列在第一篇,如《一諾》、《血》、《留聲機片》、《父子》、《十年守寡》、《腳》等,這些以悲情為主旋律的短篇小說很受讀者歡迎,可以說是後百期《禮拜六》的招牌作品。其他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還有王鈍根的《汽車之神秘》、《生兒觀》、《不是處女的處女》,張枕綠的《毀譽》、《夢中忙活》,張碧梧的《男女平等》、《虛偽的貞操》,徐卓呆的《二老人》,朱冰蝶的《五字獄》,錢小畲的《筍》,嚴芙蓀的《金和銀》,劉豁公的《當家的》等。後百期《禮拜六》中刊載的翻譯小說都是短篇。與前百期相比,後百期的翻譯類小說數量明顯減少,質量卻大大提高。重要的翻譯小說有一圭翻譯的《兒時恩物》,徐卓呆翻譯的《最後》,林紓翻譯的《德齊小傳》,周瘦鵑翻譯的《末葉》、《友》、《力》、《定數》、《阿弟》、《駿馬》、《貓》等。其中,周瘦鵑翻譯的小說數量最多,質量也最高,基本上能代表後百期《禮拜六》中翻譯小說的最高水平。除了小說,比較重要的各類雜作有王鈍根的《拈花微笑錄》、嚴芙蓀的《黛紅諧乘》、林琴南的《記甲申馬江基隆之敗》、江紅蕉的《武林野話》、姚庚夔的《靜香樓隨筆》、徐卓呆的《噴飯錄》、顧明道的《歐戰瑣憶》、呂碧城的《美洲通訊》、王一之的《海外歸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