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房頭村

禪房頭村

禪房頭村位於孝義市區西30公里,全村總計222戶,約845人,土地總面積3126.3畝。禪房頭故名於家莊,後因在村頭建有玉泉寺,寺又稱禪房,故更村名為禪房頭村,並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禪房頭村
  • 外文名稱:Champhontto
  • 別名:於家莊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禪東生態區、禪西農牧區、禪北工礦區、禪南住宅區
  • 政府駐地:下街里新村區
  • 電話區號:0358
  • 郵政區碼:032303
  • 地理位置:呂梁山東麓、兌鎮河上游、陽奚谷中端
  • 面積:3126.3畝
  • 人口:約845口
  • 方言:孝義話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玉泉寺、晉西南區黨委舊址
  • 火車站:陽泉曲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J
  • 省份:山西省
  • 地市:呂梁市
  • 族姓分布:任、張、王、於等
  • 舊時區劃:上街里、端中街、下街里、東溝里
村莊簡介,民間諺語,歷史沿革,抗戰老區,示範村建設,政府行動計畫,

村莊簡介

位於市區西30公里處,全村222戶,845人,土地總面積3126.3畝。 禪房頭村是于姓的最早來到這個地方,原名叫於家莊。據 說,後來村里來了兩個和尚,在村落的西北角修建了一座寺廟叫玉泉 寺。這兩個和尚法號分別是真禪,真旺(又叫二亥),同住在這座寺廟。真禪和尚每天在廟裡念經做法,而真旺和尚是個徒有虛名的假和尚。為了表達對真禪和尚的敬意,人們又將玉泉寺喚作禪廟。就因為有了這座禪廟,而且禪房又在村頭,於是將原名於家莊改名禪房頭村。村頭建有玉泉寺,寺古稱禪房,後更名禪房頭,並沿用至今。
禪房頭村地處孝義市西部山區、兌鎮河上游,分別與本鎮下莊村、段封村、張家莊村以及兌鎮鎮原家莊村、前嶺村接壤,是故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中共晉西南區黨委機關、中共晉西南區省委黨校及中共汾孝中心縣委所在地,是孝義市五個抗日模範先進村之一。村北側有孝義鋁礦一期,南部與柳灣礦區隔村相望,境內有縣道克柳公路、鄉道柳南公路及錯落有致的戶戶通水泥硬化公路。
禪房頭物產豐饒,自古人傑地靈。
地域名稱:寺上、小豆溝、資窯陂、紅灣子、腳踏溝、武窪踏、東溝里
主要農產品:蘋果、杏兒、梨兒、葡萄、黃豆、豆角、花椒、洋柿子、玉蜀黍、苦薺菜、核桃、紅薯、山藥蛋、醋溜、杜梨、枸棘、桑葚、朝陽花、酸棗等
日常飲食:米湯、餶壘、包皮面斜旗旗、掐疙瘩、碎蛋蛋、饃饃、玉蜀黍窩窩、蔥油花捲、莜麵尖尖、栲栳兒、燜面、調粉皮、伴家湯、各色色飯、炒山藥蛋、調茴子白、餾紅薯、核桃仁仁餅、烙餅、圪洞洞餅、圪朵兒、火燒、月餅、抿尖兒、黃煎餅、菜攤攤等
特產:醯醋、散酒、粉皮、醬油、豆腐、醯油、貫陷糖、乾粉、醯瓜兒、老豆腐、鋁礬土、千層底布鞋、脖套等
村內資源:煤炭、鋁、熔劑石灰岩、耐火粘土礦等
企事業單位:禪房頭村民委員會、禪房頭寄宿制國小、陽泉曲衛生院禪房頭分院、茂泰礦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禪房頭醯醋加工廠、禪房頭散酒加工廠、禪房頭磚廠、禪房頭麵粉加工廠、禪房頭粉皮乾粉加工廠、禪房頭馬號、禪房頭鐵具製造廠、禪房頭家輝工程隊、樂驪生態園等
標誌性建築:大家劇院戲台、村民服務中心、玉泉寺、禪房頭基督教堂、禪房頭魁星樓等
民俗:麵塑、剪紙、鬧秧歌、虎頭鞋製作、作洋柿子醬、醃鹹菜、織毛衣等
民間遊戲:跳皮筋、丟沙包、裝貓耗兒、老鷹抓小雞、挑花繩、跑鐵環、打琉璃蛋、打寶、扣洋片兒、盪悠秋、丟手絹、打雪仗、拔河、跳繩、打彈弓、吹肥皂泡泡、打鏈條槍、疊紙飛機等
名人:任茂堂、王士禮、任茂勇、任小俊、陳國亮等

民間諺語

1、眼過千遍不入手過一遍。
2、人是吃話的鱉。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4、親弟兄明算賬。
5、鬼怕的是惡人。
6、侄女像家姑,外甥像舅舅。
7、香時不吃臭時聞。
8、過事是過不是咧!
9、一分錢跌倒英雄漢。
10、得過且過,陽圪嶗嶗里暖和。
11、醜媳婦遲早要見婆的面咧!
12、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13、立秋不吃炸麥子,死了變成野鵲子。
14、燜圪蘆吃得香。
15、圈子正拉兄弟,圈子歪拉妹妹。
16、一顆耗兒屎害了一鍋粥。
17、出門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18、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19、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20、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歷史沿革

據傳約元末明初于姓來此立莊建村,名曰於家莊。後由遷入上街里的于姓、端中街里的任姓、下街里的張姓和東溝里的王姓這四大族姓聚集的四大里(里為古代行政級別,里正一般由族長擔任)相互交流融合而成禪房頭村的雛形。
清朝初年,本村聯合周圍13個村莊在村頭建有玉泉寺,寺又稱禪房,故更村名為禪房頭村,並沿用至今。
玉泉寺現狀玉泉寺現狀
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版《孝義縣誌》記載,屬於孝義縣正西鄉的禪房頭村當時有四十四戶人家,總計198口。後因玉泉寺年久失修,於民國年間,約1926年玉泉寺翻修重建,並剪彩開觀。

1936年2月末、3月初,紅軍東征行軍至禪房頭,紅軍曾於禪房頭村東部一溝谷與閻軍作戰駐軍,傷亡慘重,禪房頭——原家莊戰場作為兌九峪戰役的次戰場為日後的抗日戰爭的順利推進做了良好的的鋪墊,這一溝谷地區現名紅灣子,據傳紅灣子曾現累累屍骨。

清光緒版孝義縣誌清光緒版孝義縣誌
兌九峪戰鬥中,禪房頭民眾給了紅軍很大支援。戰鬥過程中,雙方傷亡都很大。紅軍的傷員,當地老百姓很快就抬走了。有兩個傷員被禪房頭村老鄉藏到村後玉泉寺的廟裡,每天送水送飯,不久康復後就送回了部隊。
紅三十軍在石樓、中陽、孝義、汾陽、交城、離石、(今)交口縣等地擴充紅軍300人。是東征紅軍指引呂梁山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為了擴大抗日力量,東征紅軍大力展開了“擴紅”運動,經過廣泛宣傳教育,呂梁山上掀起了參加紅軍的高潮,出現了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相爭當紅軍的許多動人事例,青年人絡繹不絕地跑到“報名處”報名。許多青年學生毅然離開學校報名當紅軍,參軍人身份複雜,有煤礦工人、燒磚的、燒瓮的、打長短工的,有農民、商人、山村醫生、在校學生和願參加紅軍的俘虜兵,還有剛結婚的夫妻一同報名的。多數是青少年,但也有部分中年人。僅2個多月,紅軍在呂梁山擴充兵力七八千人。禪房頭有王子欽、王子仲、張國基等加入了紅軍隊伍,為日後的全面抗日做好了武裝基礎。
兌九峪戰鬥中,禪房頭民眾給了紅軍很大支援。戰鬥過程中,雙方傷亡都很大。紅軍的傷員,當地老百姓很快就抬走了。有兩個傷員被禪房頭村老鄉藏到村後玉泉寺的廟裡,每天送水送飯,不久康復後就送回了部隊。
1937年8月,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第二校即抗大步兵學校之一部分改編為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韋國清任隨營學校校長,9月6日,韋國清率隨營學校隨八路軍總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隨營學校從韓城入晉,經侯馬北上到達晉北前線。10月12日,由於形勢變化,八路軍總部向南轉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率政治部為一路,韋國清帶領隨營學校同行,來到孝義、汾陽一帶,隨營學校駐禪房頭,這裡是交通要道,進出的口子,政治部機關駐裡邊,隨營學校住外邊,保衛政治部機關。他組織隨營學校一面擔負警戒保衛任務,一面以學員隊為單位走村串戶,宣傳抗日救亡。隨營學校的幹部、學員和戰士,在禪房頭附近的幾十個村子,以戰鬥的姿態,飽滿的熱情,組織民眾,收編潰軍和建立地方政權。五個學員隊,每個學員隊負責十幾個村莊,走村串戶,動員各家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搶,積極為抗日做貢獻。隨營學校還組織一個地方工作團,在八路軍政治部民運部的領導下,同當地的“犧盟會”一起,發動民眾,參加抗戰。隨著民運工作的展開,各學員隊都組成了地方工作團。全部的幹部和師生學員,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民運工作中。師生們還利用閻錫山提出的“剷除壞官、壞紳、壞人”這一口號,進行了改造舊政權的工作,讓民眾參加選舉,調動了民眾抗戰的積極性。孝義縣的許多青年看到隨營學校的招生廣告後,紛紛前來報考,被錄取的學生,毅然告別父母親友,投入建路的戰鬥生活中。至1938年元旦前夕,韋國清率部隨八路軍政治部南下洪洞。在此間的兩個多月里隨營學校師生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發動組織民眾抗戰,二是做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團結抗日力量。
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進駐禪房頭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進駐禪房頭
1938年5月下旬,楊尚昆率“總政後梯隊”即中共中央北方局到達禪房頭,宣布成立中共晉西南區黨委,林楓任書記。楊尚昆、林楓等率區黨委機關駐禪房頭一帶。晉西南區黨委一駐進孝義,就創辦黨員訓練班。1938年秋,改建為黨校,林楓兼任校長,禪房頭村大槐樹下(即王家大院,在新農村建設中被拆)就是學員們上課的教室。這個教室沒有黑板、沒有桌凳,上課時只有站在大槐樹下講課的“老師”和席地而坐聽課的學員。黨校設三月班、一月班、半月班,分批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各縣訓練縣委、區委領導和基層組織幹部。毛澤東同志為區黨委的報紙《五日時事》寫了報頭。晉西南根據地在黨政軍民共同努力下迅速發展起來,為壯大山西抗戰力量,保衛陝甘寧邊區河防的安全作出了貢獻。1938年10月—11月,晉西南區黨委離開禪房頭。
抗戰時期的楊尚昆抗戰時期的楊尚昆
抗戰時期的林楓抗戰時期的林楓
1938年8月,由於汾陽日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馬莊慘案”,汾陽縣委在汾陽二、三區的活動處於困難境地。為此,中共晉西南區黨委決定,將汾陽縣委和孝義縣委合併,組建中共汾孝中心縣委,直屬晉西南區黨委領導。縣委機關駐孝義禪房頭。9月下旬,汾孝中心縣委在禪房頭召開擴大會議,落實擴軍任務。會後,全黨動手,黨員帶頭,一個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了擴軍500人的任務。“晉西事變”後,為維護黨同閻錫山在山西共同抗戰的大局,中共汾孝中心縣委於1940年5月奉命撤離孝義,留下部分縣區幹部,轉入地下活動。
1946年12月30日,孝義縣長楊漢三出席了呂梁區黨委書記羅貴波、副書記解學恭在孝義縣郭家掌村召開的汾孝戰役支前工作會議。會後,孝義縣委、政府即在禪房頭召開各區、村負責人和黨員會議;接著,全縣實行總動員,全力以赴支援前線。縣委書記呼延群親自主持後勤工作,縣委、縣政府組織了5000餘民兵、民工參戰,當嚮導、運彈藥、運糧草、救傷員,搶制了百餘付雲梯,提供了上千塊門板和兩千餘付擔架,出動了300多輛騾馬大車,晝夜兼程,馬不停蹄,往返賓士在通往縣城的大路上,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雞蛋、肉類和作戰物資等。為汾孝戰役的順利開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禪房頭曾先後為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中共晉西南區黨委機關及中共汾孝中心縣委所在地。禪房頭在國共內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輸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彰顯了禪房頭在孝義、在呂梁山區乃至整個晉西南在抗戰初期所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晉西南區黨委機關窯洞晉西南區黨委機關窯洞
晉西南區黨委機關院落晉西南區黨委機關院落
晉西南區黨委機關院門晉西南區黨委機關院門
晉西南區黨委機關旁驛道晉西南區黨委機關旁驛道
新中國建設時期,山西鋁廠孝義鋁礦一期進駐禪房頭,間接帶動了禪房頭的經濟、交通等方面的發展。
晉西南區黨委機關大門晉西南區黨委機關大門
1961年禪房頭村屬孝義縣陽泉曲公社。
文革期間本村玉泉寺遭到毀滅性破壞,泥胎佛像全部被用來焚燒取暖。
1983年禪房頭村屬孝義縣陽泉曲鄉。
1985年禪房頭村屬孝義縣陽泉曲鎮。
1992年禪房頭村屬孝義市陽泉曲鎮。
近年來,老區禪房頭髮展迅速。
在2004年到2007年間,禪房頭村逐步實現了電話、數位電視、水管網、水泥路的戶戶通。
2007年,禪房頭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示範村”。同年,禪房頭國小新校區落成並投入使用。
2009年高標準新農村住宅區建成,9月,孝義市老促會深入老區禪房頭開展宣傳慰問活動,與此同時,禪房頭國小被評為“呂梁市農村寄宿制示範學校”。
2010年,禪房頭村黨總支被呂梁市委、孝義市委表彰為“四星級支部”,禪房頭村村委獲得“崗位目標任務綜合先進獎”和“城鄉環境整治突出獎”,禪房頭村還被評為“推動核桃產業戰略先進村”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先進村”。同年12月18日總投資50餘萬元的陽泉曲衛生院禪房頭分院正式掛牌運行, 解決了當地及周邊十多個村5000餘村民就近就醫問題。
2012年3月12日上午,禪房頭村被確定為呂梁市“百村行動計畫”幫建示範村,這將提升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標準與檔次。當年,禪房頭還被命名為“省級人口計生基層民眾自治示範村”。
2013年,禪房頭被評為第四批“全國人口計生基層民眾自治示範村”。
2015年7月31日,玉泉寺被列入孝義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屆村黨支部書記:王子仲、張國基、任茂全、張有恆、張聚基、張新基、任立根、張振明。
大美禪房頭:
禪房頭村民服務中心禪房頭村民服務中心
禪房頭鳳凰廣場禪房頭鳳凰廣場
禪房頭鳳凰廣場歇腳亭禪房頭鳳凰廣場歇腳亭
禪房頭鳳凰廣場一角禪房頭鳳凰廣場一角
禪房頭大戲台禪房頭大戲台
禪房頭文廟亭禪房頭文廟亭
禪房頭農業大豐收禪房頭農業大豐收
禪房頭古槐禪房頭古槐
禪房頭衛生院禪房頭衛生院
禪房頭國小禪房頭國小

抗戰老區

1937年8月,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第二校即抗大步兵學校之一部分改編為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韋國清任隨營學校校長,9月6日,韋國清率隨營學校隨八路軍總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線,隨營學校從韓城入晉,經侯馬北上到達晉北前線。10月12日,由於形勢變化,八路軍總部向南轉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率政治部為一路,韋國清帶領隨營學校同行,來到孝義、汾陽一帶,隨營學校駐禪房頭,這裡是交通要道,進出的口子,政治部機關駐裡邊,隨營學校住外邊,保衛政治部機關。他組織隨營學校一面擔負警戒保衛任務,一面以學員隊為單位走村串戶,宣傳抗日救亡。至1938年元旦前夕,韋國清率部隨八路軍政治部南下洪洞。在此間的兩個多月里隨營學校師生們主要做了兩項工作:一是發動組織民眾抗戰,二是做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團結抗日力量。
1938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楊尚昆率部分幹部來到孝義,宣布成立中共晉西南區黨委,林楓任書記。楊尚昆、林楓等率區黨委機關駐禪房頭一帶。 那時候,楊尚昆和林楓來的時候,在這院裡住著,這院子窗上都是這么寬的鐵架子,都是鐵窗子,比較安全,當然他們當時不知道具體住誰,總是知道這裡住著八路軍的大人物,當中院裡,學校後面的院裡,住著不知道是警衛連還是警衛排,反正是搞警衛的。每天早上出操,餵著馬,(保衛他的安全)嗯,這下面,新農村建設的那兒,老頭子說那裡就是電台,人家在崖背上玩兒,能聽見點點滴滴的。
晉西南區黨委一駐進孝義,就創辦黨員訓練班。1938年秋,改建為黨校,林楓兼任校長,禪房頭村大槐樹下(即王家大院,新農村建設中被強拆,正在努力復原該處紅色遺址)就是學員們上課的教室。這個教室沒有黑板、沒有桌凳,上課時只有站在大槐樹下講課的“老師”和席地而坐聽課的學員。黨校設三月班、一月班、半月班,分批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各縣訓練縣委、區委領導和基層組織幹部。 下面這個院子裡,立著培訓的東西。
禪房頭村
1938年8月,駐孝義縣禪房頭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戰士劇社青年隊演出後合影留念,1938 年 10 月,犧盟會洪趙中心區戲劇工作者施林杉等人來禪房頭考察了戰士劇社後組建了呂梁抗戰劇社(即後來的呂梁劇社)。
1938年9月下旬,汾孝中心縣委在禪房頭召開擴大會議,落實擴軍任務。會後,全黨動手,黨員帶頭,一個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了擴軍500人的任務。
1938年10月——11月,晉西南區黨委、115師部、師政治部先後離開孝義。中共中央北方局黨委在駐禪房頭期間,積極發展和培育新生力量,圖為該村婦救會秘書宋公英的兩個女兒王子蓮和王子香在北方局離開時被送往延安學習,參加了革命隊伍。
婦救會秘書宋公英的女兒王子蓮和王子香婦救會秘書宋公英的女兒王子蓮和王子香
遺址簡介:位於禪房頭村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晉西南區黨委舊址是一個二進式院落,一扇緊閉的木門、一面坑坑窪窪的磚牆是我對於這個革命遺址最直觀的印象。由於長時間無人居住,還沒有來得及進行修葺,院子裡已長滿了雜草。歲月的風吹雨打讓原始的木窗、牌匾、房檐滿目滄桑。走在用石塊堆砌的台階上,我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崢嶸歲月的氣息。歲月在這面牆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駐孝義縣禪房頭的戰士劇社青年隊演出後合影駐孝義縣禪房頭的戰士劇社青年隊演出後合影
除此之外,紅彎子紅軍戰鬥遺址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舊址晉西南區省委黨校舊址中共汾孝中心縣委舊址《五月時事》報社舊址八路軍一一五師戰士劇社舊址等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禁使人扼腕長嘆。
關注抗戰軍烈屬和革命烈屬
王艾甫《84份未發出的陣亡通知書》及93閱兵,開始引起了當地政府對抗戰軍烈屬革命烈屬的關注。
解放戰爭期間,太原會戰烈屬任德遠
太原解放到現在已經56年了,這84份陣亡通知書也沉睡了56年,我們現在無法確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陣亡通知書沒有發出去,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性。王艾甫發現了84份陣亡通知書後,就萌發了要找到他們家屬的想法。十年來,王艾甫四處打聽陣亡通知書上的烈士家屬,但畢竟勢單力薄,效果不大,直到今年,他在舉辦戰爭題材的文物展覽時,通過一些新聞媒體介紹了這些沒有發出的陣亡通知書,這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也得到了民政等相關部門的支持,烈士家屬下落的許多線索從各地湧來,這給了王艾甫極大的鼓勵,有了這些線索,他又發動自己所在的收藏協會會員們一起想辦法尋找。
就在他們討論期間,山西省保德縣的馬發穎女士打來電話說,她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個陣亡烈士有可能是她的親屬。這個線索立即引起了王艾甫的重視。馬發穎女士說,她已去世的祖母有兩個弟弟,小弟名叫任光遠,大弟年輕時外出當兵一直沒有下落,報紙上刊登的一個陣亡烈士名叫任伐遠,很有可能就是她祖母的大弟,也就是她的姥舅。馬發穎:他們瞅這個叫任伐遠,那個姥舅叫任光遠一樣比較像,我說是不是弟兄,我說隨便打聽打聽,具體是不是還得你們去考察才知道。據馬發穎介紹,她老家在山西省孝義市陽泉曲鎮,還建議王艾甫到她老家去找她的父親馬全夫,以及為她姥舅看房的任立根了解情況。
王艾甫收藏的84份陣亡通知書,由於是在戰爭時期登記的,登記人員可能因為時間緊張、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陣亡烈士、甚至有的烈士遺體不全不好辨認等情況,造成所登記的陣亡通知書資料有差錯,再加上有的戰士參軍後喜歡改名,各地的方言對姓名的發音也不同,又由於年代久遠,有的地名變更頻繁,知情人相繼去世,所以說僅僅根據陣亡通知書上的簡單資料去尋找烈士家屬是十分困難的。王艾甫這次要去尋找烈士任伐遠的家屬,他又將遭遇怎樣的困難?
孝義位於太原以南100公里處,在該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據當地民政部門介紹,解放前這個村外出當兵的人很多,而且有的人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和民政人員一起趕到的王艾甫首先找到現年81歲的老支書任茂全了解情況。任立根也沒有能夠提供有價值的線索。由於陣亡通知書上的烈士任伐遠籍貫不詳,也沒有留下照片,與任德遠親近的父母和姐姐、弟弟都相繼去世,一時無法確定這個任德遠就是烈士任伐遠。勞累了整整一天的王艾甫和太原市、孝義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帶著遺憾離開了,也許,纏繞在他們心中的這個謎將永遠無法解開。
烈士英名錄:
張立泰,男,1910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決死隊戰士,1939年3月參加革命,1940年10月在汾陽市三道川戰鬥中犧牲。
任三喜,男,1918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洪趙支隊戰士,1939年8月參加革命,1942年作戰犧牲。
任趙拴,男,1900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孝義市游擊隊戰士,1939年參加革命,1940年在汾陽市三道川戰鬥中犧牲。
張邦太,男,1921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濱海軍區後勤部科長,黨員,1937年參加革命,1944年在忻縣戰鬥中犧牲。
王子欽,男,1901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一五五師六八六團二營教導員,黨員,1939年參加革命,升至團級幹部,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王子欽隨左權將軍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而壯烈犧牲。
張丕元,男,1921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一二〇師直屬支隊副指導員,黨員,1937年參加革命,1939年在五寨縣戰鬥中犧牲。
任茂通,男,1905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洪趙支隊排長,1939年參加革命,1941年在汾陽市三道川戰鬥中犧牲。
任能善,男,1917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一一五師陳支隊班長,1937年10月參加革命,1940年8月在臨縣戰鬥中犧牲。
任茂森,男,1916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民兵,1947年在孝義市兌鎮村戰鬥中犧牲。
任茂堂,男,1909年生,孝義市陽泉曲鎮禪房頭村,朔縣五區區長,黨員,1937年參加革命,1946年1月在朔縣大塗皋村被敵殺害,反動派殘忍的將其頭顱懸於城樓示眾。
作為孝義市的五個革命老區之一,禪房頭對革命者本人及其後人的關心關注程度遠遠不及其他老區,對革命者的革命精神的傳承似乎出現了斷代,沒有充分體現革命及抗戰遺址的教育宣傳作用。

示範村建設

2012年3月12日上午,呂梁市直單位幫建我市新農村進點座談會召開,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百村行動計畫”,提升全市新農村建設標準與檔次。
據悉,孝義市有禪房頭村等10個鄉村被呂梁市確定為新農村幫建對象。“百村行動計畫”將從幫建村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部門和行業優勢,以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為突破口,以培訓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為關鍵,以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為重點,在資金、項目、技術、智力和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並注重創新幫建方式,通過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生產建設項目等方式,幫助培育發展產業、完善建設機制,激發農村內在活力,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以幫建促自建。
座談會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管理辦公室主任、新農辦主任蘇志旺介紹了我市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情況以及今年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呂梁市農經局局長、幫建隊隊長李建明指出,呂梁市各幫建單位要把握孝義市新農村建設特色,結合各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尋找最合適、最有效的發展道路;建立月報送信息制度;與對口鄉村做好協調配合,早日建成標誌性工程,共同做好今年的結對幫建工作。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十二五”全省“兩件大事”之一,今年市將先行先試、放膽爭先,啟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級聯創”工作;完善市域城鎮化總體規劃,啟動建設4箇中心集鎮,全面鋪開社區化中心村編制工作,將移民搬遷後的舊村莊改造建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園區;同時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建立以工補農、以財扶農、以城支農、以項惠農的新農村幫建機制;創新管理,最佳化服務,加快推進新農村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按照省、呂梁市的安排部署,將“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緊緊抓在手上,培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

政府行動計畫

未來禪房頭將繼續推進“鎮級精品村”建設,為此,禪房頭村將:
  1. 繼續推進“綜合黨建示範村”建設。
  2. 建立便民超市、便民洗浴中心和便民紅白喜事廳。
  3. 繼續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
  4. 儘早實現網際網路戶戶通。
  5. 設立集電話費、電費、網費為一體的自動繳納室。
  6. 設立法律宣講、民事調解及安全教育室。
  7. 設立公安室(即鎮派出所的常駐機構)。
  8. 設立自動取款機農行、工行各一台。
  9. 設立村史展覽室。
  10. 探索新的出村口,修建禪段公路(禪房頭—段封村)。
  11. 開通禪房頭直達市中心的定期公交。
  12. 修復建古寺廟、教堂、特色民居大院、抗戰遺址及紅色革命遺址。
  13. 加緊禪房頭村委會和茂泰居委會的融合,成為孝義市村礦一體化的典型。
  14. 將禪房頭國小改擴建為晉西南抗戰學校。
  15. 爭取黨報《五月時事》報刊復刊,引導老區人民繼續朝著正確的革命道路邁向前進。
  16. 重新組建八路軍一一五師戰士劇社,以豐富老區人民的精神生活。
  17. 持續弘揚黃色的禪宗文化、紅色的革命文化和綠色的生態文化。
最終在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引下,在企事業單位的積極配合下,及在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為樹立老區禪房頭新農村新形象而不懈奮鬥。
衛生院衛生院
晉商大院輝煌不再晉商大院輝煌不再
新農村一角新農村一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