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路兵馬都監

慶曆四年(1044年)置。元豐二年(1079年),因福建路鈐轄司及路分都監俱在福州,轉運使請挪其中一員駐紮建州,朝廷遂令福州、建州各立路分都監一員。路分都監執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路兵馬都監
  • 簡介:慶曆四年(1044年)置
  • 詞性:名詞
  • 分類:職位
  • 禁軍有:宣毅指揮等
簡介,康定元年後駐福州禁軍有:,宣毅指揮,威果第二十四、第二十五指揮,荻蘆寨水軍,延祥寨水軍,有馬雄略第十二指揮,全捷第九指揮,廣節指揮,

簡介

宋初,中央三司(衙)禁兵輪番分屯戍守各州郡,稱為屯駐軍、駐泊軍。輪番到福州戍守的有:屯駐建州營,在朱紫坊之南街東;駐泊杭越蘇營,在閩縣丞廨(即閩都坊);屯駐西京營,在嘉榮坊(即南營)。又有帶號戍兵,名為驍騎者,在驍騎坊;名為驍勇者,在太平坊西;駐泊廣勇,在利涉坊。到福州戍守的還有亳州、壽州等地禁軍。康定初(1040年),朝廷在西部用兵,禁兵復戍陝西,遂令各地招募土兵,就地屯戍,稱就糧禁軍。元豐四年(1081年),福州禁軍隸於東南第十將。元符元年(1098年)後,福州先後增加禁軍馬軍有馬雄略1指揮,步軍全捷1指揮,荻蘆寨水軍,延祥寨水軍。

康定元年後駐福州禁軍有:

宣毅指揮

慶曆中,依蔡襄奏,廢澄海指揮,歸併於新置之就糧禁軍宣毅指揮。慶曆五年(1045年)立300人為額。慶曆六年續招300人。營在廣節。嘉祐四年(1059年)併入威果軍。

威果第二十四、第二十五指揮

嘉祐四年,朝廷令置就糧禁軍2個指揮,各400人,稱威果軍。宣毅營併入威果軍。自荊南至福州依次排列。福州威果第二十四營在永安橋北,第二十五營在乾元寺西。元豐四年(1081年),增招510人,分五都,每都約100人,隸於東南第十將。

荻蘆寨水軍

紹興六年(1136年)置水軍300人,分隸福興、漳泉兩都巡檢使。紹興八年,以福建路安撫使司水軍統領兼福興都巡檢使,移寨於荻蘆門。乾道七年(1171年),荻蘆寨水軍增至550人。

延祥寨水軍

紹興六年(1136年),福建路安撫使司招募120人,充本州禁軍,置寨於延祥寺(侯官縣西南)。乾道七年,延祥寨水軍增至600人。

有馬雄略第十二指揮

元符元年(1098年)設,以400人為額。馬匹自行購充。營在麗景坊內之東。淳熙九年(1182年)有408人。

全捷第九指揮

大觀元年(1107年)置步軍福州全捷第三十指揮。隸於殿前司。大觀三年(1109年),改為第九指揮,改隸東南第十將。分5都,每都100人。營在井樓門內之東。

廣節指揮

熙寧六年(1073年)改福州廂軍教閱保節指揮而成。元豐二年(1079年)升為下禁軍。大觀三年(1109年)撥隸東南第十將。分5都,每都100人。營在康泰門外之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