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語文學會

福建省語文學會

福建省語文學會,英文譯名:Fujian Chinese Association,縮寫:FCA,是福建省語文教師和語文教研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性社會組織,為福建省一級學會,接受主管單位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福建省民政廳的指導和監督。該會成立於1981年1月,30多年來,為福建省中學語文教學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語文學會
  • 外文名:Fujian  Chinese  Association
學會名單,學會歷史,歷屆會長,閩派語文的興起和形成,一 閩派語文的興起,二 閩派語文的形成,
學會集中了孫紹振、賴瑞雲、陳日亮、王立根等著名專家學者兩千多人,並在福建九地市設有分會,開設大學學術專委會、中學學術專委會、國小學術專委會以及語文培訓學術專委會,成立“語文讀寫能力測評中心,創辦《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開通“海峽語文網”。
從2001年3月開始,福建省語文學會積極協助福建師大文學院,在對全國和我省中學語文教學實際進行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後,歷時四五年,編寫出由教育部通過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國中實驗教材》,並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讚賞,在全國推廣。
福建省語文學會的核心價值和特色是推動閩派語文的形成與發展,閩派語文宗旨是“求實、去蔽、創新、兼容 ”,學會舉辦的四次論壇是閩派語文形成的階段性標誌。此外閩派語文還積極推動閩台文化的交流,並面向全國,舉辦了多次大型活動,其影響波及國內各省。在福建省語文學會的大力推動下,閩派語文已經成為福建對外的文化名片之一,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明顯,多家權威報刊投票推選為最具有影響力的語文學術組織。

學會名單

新一屆福建省語文學會顧問、會長、副會長等成員名單:
顧問:
南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院長、福建省文聯主席
孫紹振:著名學者、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實驗語文教材主編
陳日亮: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人大代表、福州一中原副校長
何強: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海峽分院執行院長
會長:
賴瑞云: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
副會長:
鮑道宏:福建省教育學院文科培訓部主任
林富明:福建師大文學院語文教學與寫作教研室主任
陳學斌:福州第十一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王金石:福州延安中學校長、特級教師
俞發亮: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
曾曉東:漳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學、特級教師
劉 玉:寧德一中特級教師
賴東升:泉州一中校長
徐 聰:福州屏東中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徐金華:連城一中校長、特級教師
黃小青:南平一中校長
陳寶鋁:羅源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聞 盛:海峽西岸研究院院長
陳 榕:東方之訊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秘書長:
陳學斌:福州第十一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石文美:龍巖一中高級教師
陳孔海:福建省語文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袁 磊:福州四十中學校長
專職秘書:
陳 勇:福建省語文學會秘書處
許 建:福建省語文學會秘書處
常務理事:
應永恆:福建教育學院特級教師
石修銀:福建教育學院特級教師
林 瑜:福建師大附中校長、特級教師
卓巧文:福建省普教室語文教研員
馮曉云:福建省普教室語文教研員
林 莘:福州教育學院四附小校長、特級教師
王兆芳:福州一中語文組組長
林維武:師大附中高級教師、語文組組長
林 強:福州十八中校長、特級教師
程 剛:福州教院附中校長
林 育:福州高級中學特級教師
倪時清:福清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陳碧云:長樂僑中校長
泉州:謝貴榮:泉州普教室教研員
方祖欽:泉州市快樂作文培訓學校
龍巖:王鈞濤 龍巖普教室中學教研室副主任
徐 飈:龍巖二中書記、龍巖市語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莆田:黃永俊 莆田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莆田教育學會秘書長
寧德:金 鈞 寧德教師進修學院語文科
三明:蔡亦鋒 三明教科所副所長
范純正 永安一中原副校長、特級教師
南平:呂志勇 建陽一中校長
肖月蓉 南平教師進修學院語文教研員
漳州:李都明 漳州普教室教研員
廈門:黃亮生 廈門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
楊書松 廈門六中特級教師、廈門市湖裡區人大副主任
陳岩立:廈門一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
(常務理事含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學術專業委員會名單:
主任:陳日亮
成員:王立根 陳成龍 楊建成 林志強 蔡偉潭 范純正
林科順 章肖濤 郭海燕 陳忠華 朱之琳 卓德華 錢本殷
(以上名單根據情況作變動)

學會歷史

福建省語文學會下設:大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研究會、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民間培訓機構語文專業委員會、《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社、海峽語文網、學術委員會、福州市中語會。
本會匯聚福建省各界語文精英,先後成功舉辦多起在省內外都頗具影響力的語文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如2003年“國土資源杯”中學生作文大賽、福建省語文教師讀書筆記徵文活動
2004年孫紹振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暨“閩派語文”論壇第一屆年會
2005年福建省首屆“金鹿杯”有獎徵文活動、2005年海峽兩岸首屆中學生演講比賽、2005年全國中學語文教育高端論壇。
2006年“閩派語文”論壇第二屆年會。
2007年“西岸課程杯”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學生演講比賽、2007年福州一中語文特級教師陳日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2007年全國語文教育藝術研討。
2008年中華文化傳統與中學語文研討會、2008年語文特級教師陳成龍“創造性語文教學研討會。
2009年“全國中學語文教育文本解讀大型研討會以及“兩岸四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語文教學”研討會。成立福建省語文學會“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福建省語文學會首次在福建省社科聯指導下,表彰福建省100名優秀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編輯出版“閩派語文教學優秀論文集”。為福建省語文教師、教研員提供了借鑑、學習福建省語文教學優秀經驗的平台。
2010年10月,福建省語文學會代表團21人(福建省中學校長、一線老師、教研員)在王立根會長率領下,赴台灣交流,到台北市立南湖高中、台中明道中學、台中旭光高級中學等學校參觀,並與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等民間組織進行交流。兩岸同仁就中學語文教學問題進行了兩天的交流研討。11月21日至23日,在全國中語會的大力支持下,由福建省語文學會主辦,沙縣教育局承辦的第四屆“閩派語文論壇”專題研討會暨“閩派語文試點縣”授牌儀式在沙縣隆重召開。在全省各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開展“書香校園”大講壇活動。
2011年“第三屆海峽兩岸中學生演講大賽”於1月24日至28日在福州舉辦。大賽由閩台兩地共19支隊伍參賽。與福建省青少年研究會共同舉辦2011年福建省社科聯分論壇活動。積極組織學會會員參加社科聯分論壇活動。11月5日,舉辦首屆“東方偉業杯”青少年書法大賽。此次書法大賽由福建省書協副主席、博士生導師朱以撒教授、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蔣平疇、福州市書協主席陳章漢,福州市書協副主席鄭述信、福州市書協副主席鄭光中任評審。由各市區中學推薦選手,每所中學推薦五幅書法作品,選出決賽者100名現場書寫,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55名。本次活動受到福建省教育廳的表揚。
2012年出版《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為海峽兩岸中學師生提供教育信息、寫作平台,贈送《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給台灣、香港教育局、中學。1月8日,由福建省語文學會《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社主辦,泉州教育局承辦的中學生作文大賽在泉州舉行。有效地推動了泉州地區中學生的語文寫作。2月27日,由福建省語文學會、《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社、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南平市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分會聯合舉辦“2012年南平市《海峽青少年讀寫》作文競賽”。以國學為主題,共有500多位學生參加比賽,組織專家評獎,評選出100多名獲獎選手,並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刊登在《海峽青少年讀寫》,有效地推動了南平地區中學生的語文寫作。6月7日上午,舉辦第三屆福州高考作文同題大賽。由福州各中學通過寫作比賽,選撥出近百名高二學生,參加高考作文同題大賽。王立根會長、語文特級教師組成專家評審會,評選出名次。選撥、培養福州地區中學的寫作人才。6月10日上午,舉辦福州中考作文同題大賽,由福州延安中學、三牧中學、時代中學、屏東中學、華倫中學等十所中學選撥出初二學生,參加中考作文同題大賽。由王立根會長、福建省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組成專家評審會,評選出名次。選撥、培養寫作人才。舉辦第三屆福州中學文社中秋筆會。與福建省青少年研究會聯合舉辦2012年福建省社科聯分論壇會議。組織會員積極參加此次社科聯分論壇活動。9月22日,參加福建省社科聯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開幕式,向現場民眾免費贈送《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組織專家在現場為民眾解答教育問題,受到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領導的好評。
2013年舉辦第四屆福州高考作文同題大賽,在6月7日,由福州八所一類校選撥出近百名高二學生,參加高考作文同題大賽。由王立根會長、福建省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組成專家評審會,評選出名次。選撥、培養寫作人才。舉辦第四屆福州中考作文同題大賽,6月10日,由福州時代中學、三牧中學、勵志中學、華倫中學等十所中學選撥出初二學生,參加中考作文同題大賽。由王立根會長、福建省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組成專家評審會,評選出名次。選撥、培養寫作人才。10月6日,舉辦第四屆福州中學文社中秋筆會。福州一中三牧文社、福建師大附中麥園文社、福州二中《璞石》編輯部、福州四中惠澤文社、福州格致中學于山文社、福州八中清源文社、福州高級中學千墨文社在福州三中舉辦,展開“一句頂一萬句”讀書交流活動、對聯創作活動、主題辯論活動、寫作筆會。10月25日福建省中國小理事擴大會議。福建省語文學會會長王立根、副會長王金石、陳成龍、俞發亮,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會長錢本殷、副會長林莘,以及常務理事共四十多人參加。會議主題:打造富有福建特色的“閩派語文”,建構科學的語文教學體系,籌備福建省語文學會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換屆選舉、福建省語文學會國小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換屆選舉。
本會設立有中學語文教學專業研究會、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海峽青少年讀寫》雜誌(CN35(Q)第10號)。

歷屆會長

第一任會長:陳立夫(1981年到1998年)
第二任會長:陳日亮(1998年到2003年)
第三任會長:王立根 (2003年到2014年)
第四任會長:賴瑞雲 (2014年10月起)

閩派語文的興起和形成

流派,指水的支流,另指學術、文化、藝術等方面有獨特風格的派別。教學流派,是指教學思想或教學方法方面的派別。它產生於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的發展過程之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人們提出了關於教育的不同看法和主張,逐漸形成各自的體系,發展為不同的教學流派。
教學流派的構成有許多要素。構成一種教育教學流派,一般具有下述特點:1.有獨特的教育教學主張、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體系。2.有創始人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有產生的社會根源,發展,演變的過程。4.有它的實際成效和思想影響。教學流派之間的學術爭鳴,學派內的新陳代謝,對繁榮教育教學,加強科學研究,發展與完善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語文教學實踐,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學流派是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必然的重要命題。當下,這一命題引起了更熱切的關注和日益深刻的討論。
中國的語文界,既有地域之分,也有門派之別。漫步心靈的優秀教師們,充滿著教育的勇氣和無限的創造力,有著更高的專業追求,也有著不斷提高的研究、實驗的能力與水平。他們渴望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而和合作夥伴一起,逐步形成不同的教學流派。
風格與流派是語文教學藝術的自我追求。民族化、本土化、科學化、個性化呼喚學派。創立語文學派就意味著把中學語文教育當作一門獨立的科學。流派是人的集合,更是人的創造。
語文教學既是教學又是藝術,傳統的教學實際上語文教師都沒有從藝術上考慮語文教學,我們機械地進行語文教學,失去了我們對語文的享受,過早帶來對語文的職業疲勞,嚴重影響我們語文教師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質量。對每個老師切身發展的方向來說,強化風格流派的意識有利於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 閩派語文的興起

2004年,王立根老師提出“閩派語文”;2006年,成尚榮老師提出“蘇派語文”,程少堂老師醞釀“深派語文”;2007年,王尚文老師提出“浙派語文”;2009年,柯漢琳老師提出“粵派語文”;2010年,張偉忠老師提出”魯派語文”。自然成形的還有“京派語文”“海派語文”……正在崛起的各地語文流派,寄託著各地語文老師的希翼與夢想,閃耀著他們的智慧與榮光。
查閱有關資料,可以看到,“閩派語文”的提出,在全國屬於首創。難怪北大錢理群先生在《對話語文》中這樣說:“據我所知,像你們這樣鮮明地打出‘閩派’的旗號,這恐怕在全國是第一份兒。”
閩派語文的誕生自然有它的條件。首先,改革開放為福建誕生自己的教學流派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基礎。其次,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優良的傳統讓福建文化具有了開放性、兼容性、先導性、創新性以及獨特的地緣與人緣優勢,使閩派語文教學流派的誕生成為可能。再次,高素質的福建語文教師隊伍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已經整合成有望出教學大師的隊伍,而出大師是出教師流派的前提。
怎樣才算是教學大師呢?在教學藝術和教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具有全國性影響,為大家所尊崇的一流教師就算是大師了。大師往往具有以下特點:(1)有科學而獨特的教育教學思想。培養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培養,如何培養,是教育教學思想的三要素。教學大師在這方面有著科學而獨特的見解。(2)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特別是教育文化修養。(3)是理論型的實幹家或實幹型的理論家。(4)有自己的實驗基地或實驗課題。在本學科領域有全國性影響,有一大批追隨者。(5)有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品格。
福建師大文學院的孫紹振老師正是具備了如上的特點。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曾在北大中文系工作一年。1961年奉調至華僑大學中文系。“文革”期間下放。1973年起,在福建師大中文系工作至今。1990年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1992年在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講學,1994年到1995年在香港等大學作研究。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寫作學會名譽會長,福建省閱讀學會會長,福建師大文藝創作美學研究所所長,福建師大語文課程改革與母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福建省政協第六、七、八、九屆委員,第八、九屆常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曾獲1989年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福建省“名師”,曾憲梓全國高等師範優秀教師二等獎。
孫老師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學者,智者,詩人,散文家,理論家,實幹家。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寫作學、美學、文藝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幽默學、語文教育等,主要的研究成果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論變異》《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幽默五十法》《美女危險論———孫紹振幽默散文選》等。其中,《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20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改革開放之初,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引起轟動和爭議,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現已成為當代文學史的重要歷史文獻。近年來出版的當代文學史、詩歌史和當代文藝思潮史都給於肯定的歷史評價。其手稿已經為現代文學館收藏。孫紹振在學術上有獨創的系統性,他把康德的審美價值論引向文學創作領域,提出了“真善美三維錯位”系統理論,在幽默學方面,提出了“幽默邏輯錯位”的理論,在散文理論方面,他提出了“審美、審醜、審智”的散文的理論體系。孫老師的諸多理論自成一體,並在許多方面都有創新和突破,在別人無法深入下去的地方,他卻常能峰迴路轉,出奇制勝。孫氏文論既能上升到形上學層面,又能下降到具體分析方法層面,其錯位範疇有可能成為重建漢語文論的一個根本範式。
孫老師是福建本土一個特別優秀的學者和作家,整整20年,把他個人的問題意識與他的個體在世經驗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把他的理論推導與實證分析跟他的文本實踐立體地糾結在了一起,並取得了既無愧於本土先賢也絕不遜色於當下一些西方權威的文化理論所達到的成就。
孫紹振老師是理論家、實踐家、實幹家。他上下結合——他在理論話語中遨遊的時候,他的心從未離開過現實的土壤;虛實結合——他的內心有著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博大情懷,關心著與他的學術領域密切相關的實踐領域,將理論放在實踐中去發揮效能;破立結合——質疑、炮轟、批判,樹立、建構、完善;大中結合——身居高校,關注基礎教育,投身語文課改,編教材,寫教參,出教學輔導書,到中學開課做示範。
孫老師的文本細讀論為語文教育中的閱讀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文學創作論為語文教育中的寫作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演講與幽默論為語文教育中的聽、說等口語交際提供了理論基礎。2001年,孫紹振負責的課題獲教育部立項,他主持編寫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2004年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在山東、甘肅、山西、寧夏等多個省份使用,成為在全國影響較大,“海西”特色鮮明的閩派中學語文教材。在語文教育與實踐的批判與重建中,孫老師發揮了自己學養和思想的優勢,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做出了卓越貢獻,給語文課改貫注進了當代文化教育的氣息,讓閩派語文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潘新和老師在《走近孫紹振》里這樣說:“他是這場語文革命的核心人物,他的深思熟慮是常人所難以達到的。他的認識、研究方法是很獨特的。他的文本細讀理論與實踐達到了一個時代的高度,閱讀教學將因之豁然開朗。在批判與建構、巨觀與微觀、人與文、道與術的並重中有所傾斜。他為語文教育注入了鮮活靈動的學術氣息。”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國小語文教材審查委員劉錫慶老師在《高考高分作文創意構思組合比較·序》里這樣寫道:“福建有孫紹振這樣的語文大師、寫作名家——特別是在‘新課標’實施後,孫紹振對許多經典名著重新解讀,真知灼見迭出,其才學膽識又躍向了一個新高度,成了語文改革的一面旗幟!”
杭州師範大學金新教授在2010年02月25日《中國經濟時報》發表的《“雨巷”中的閩派語文》中介紹說:“為走出孤寂中咀嚼教育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迷惘與朦朧’,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委員會主任孫紹振逆勢‘炮轟高考’,在中語界產生影響;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日亮傾情‘一個人的語文’,倡導為語文打上生命的底色;福建中語會會長王立根注重‘閩派語文當前的任務’,大聲疾呼:‘語文教師要堅守母語教學陣地,要與應試教育做頑強的鬥爭。’”他提出:“福建語文界有這般執著的語文領軍人物,是福建語文界的幸運。”
這裡要特別提及王立根老師。他為閩派語文的崛起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他首提“閩派語文”,親自確立了“求實、創新、兼容”的宗旨(其後,孫紹振老師補了個“去蔽”),並撰文解讀了“兼容”的內涵。他主持舉辦論壇,使其成為閩派語文形成的標誌。“他善於發現、團結並發揮各種各樣語文人才的長處,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把語文屆同仁齊聚於‘閩派語文’麾下。”(劉錫慶老師語)他領導語文學會,使其成為推動閩派語文迅速崛起的主力軍。他創辦報刊,建立了閩派語文的陣地,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王立根老師,就沒有閩派語文的今天。
綜上所述,孫紹振教授已經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旗幟性的人物。而以孫紹振老師為領軍人物的集群領導(包含陳日亮、王立根、賴瑞雲、潘新和等)的出現,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召喚力和凝聚力,起著學術支撐、研究引領和組織指導的重要作用,帶動了閩派語文的崛起。福建師大文學院長年累月的教育滋潤,培養了領銜名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一線教師組成的語文梯隊。這使福建產生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時代性並產生全國性影響的閩派語文教學流派成為可能並化為現實。
當然,閩派語文的產生自有其特殊的背景,它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歷史的積澱:
閩派語文的興起是福建省堅持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大力推進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升人民素質,協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閩派語文的興起是福建省優先發展教育,培養特色學科,推動教育創新,進一步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的體現。
福建省建設海西經濟區的構想與實踐,為福建語文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台。
福建省建設文化強省,其中自然少不了閩派語文所起的重要作用。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海西”風貌、具有國內外影響的文化品牌,不斷提高“海西”文化的影響力。閩派語文正擔當了如此大任。
閩派語文是海西經濟區強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本土文化豐厚的積澱,帶著歷史年輪的厚重印跡,又閃爍著新時代的光芒,在全國語文界具有獨特的優勢、特色和創造。閩派語文是閩東文化、閩南文化、莆仙文化、閩北文化、客家文化的融合與提煉,是淳樸的山區文化和具有開拓性的海洋文化的聯合,是富有生命意義的綠色文化和燃燒的紅土文化的升華,是媽祖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閩僑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發展,是閩台文化的對接,是現代閩文化對傳統閩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福建區域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澱在語文學派上的投射。
因此,閩派語文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傳承的產物。福建歷史源遠流長,其文化生態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歷經數千年的洗禮而逐漸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2000多年前又有發達的閩越文化。福建歷史文化傳承歷程曲折,其構成成分極為複雜,它與閩越文化的遺風、中原漢文化的傳入、海外文化的衝擊、台灣文化的交融、鄰域文化的滲透等都有密切的關係,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福建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的兼容能力。福建湧現出的一批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朱熹,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等,他們以過人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福建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鑄就了兼容並蓄的閩文化生態環境。現當代文史上薈萃的人才如冰心、林語堂、鄭振鐸、廬隱、許地山、林徽因、林默涵、楊騷、郭風、蔡其矯、何為、余光中等,進一步夯實了福建語文的根基。20世紀文革前福建連續3年勇奪全國高考紅旗,體現了福建省基礎教育的高質量,這就是閩籍老師繼承了文化前輩的遺風,付出了辛勤努力的結果。如今,閩派語文首創者王立根老師正是接過了語文先賢的大旗,搖旗吶喊,讓福建語文再度崛起。
當閩派語文真正融合了區域的寶貴元素,也就有了深厚的土壤、充足的養料和燦爛的陽光,它的特色必然會茁壯成長。閩派語文的重要特色就是海西特色,也就是強調“閩台特色”、“閩台淵源”,強調閩台文化傾向。因為閩台同根同源。
閩派語文的興起,是福建文化教育繁榮特別是語文教育教學思想活躍的一個標誌。這裡有相對一致的教學理念,有自己的理論,有自己的教材,有地域特色和個性特色的風格和教學方法,有出色的成果:有特色的學生,有特色的名師,有特色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一切,都在說明:閩派語文正在崛起!

二 閩派語文的形成

閩派語文的形成主要得益於福建省語文學會。在以全國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王立根為會長,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賴瑞雲,福州延安中學校長王金石、福州屏東中學校長朱之琳、南平一中副校長蔡偉潭、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教研室主任俞發亮、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曾曉東、寧德教師進修學院語文組組長陳成龍等語文特級教師,和福建省教育廳關工委德育中心常務副主任吳永祿,福州實驗國小語文特級教師、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錢本殷,西岸課程研究中心負責人聞盛等為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錢理群,福建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紹振,全國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陳日亮,漳州教育學院教授王鳳貴,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何強等為顧問組成的核心的領軍團隊領導下的福建省語文學會的大力推動下,加強和協調了福建語文同行之間的溝通、聯繫和團結,不斷拓展視野,開闢新的天地,促成了閩派語文的形成,使福建語文事業得以健康發展。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沿海,面對台灣,毗鄰港澳。它歷史悠久,春秋時稱閩越地,秦時設閩中郡,唐中期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簡稱“閩”。南宋時設一府五州二軍八個同級行政機構,又稱“八閩”。“閩派語文”2004年由福建省語文學會會長王立根老師倡導,由於它整合和凸顯了福建語文的整體形象,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回響,同道中人的積極推動,語文閩師的強烈認同。
福建省語文學會舉辦的四次論壇是閩派語文形成的階段性標誌。2004年12月,第一屆閩派語文論壇在廈門市舉辦;2006年4月,第二屆閩派語文論壇在建甌縣舉辦;2006年7月,第三屆閩派語文論壇在福清市舉辦;2010年11月,第四屆閩派語文論壇在沙縣舉辦。四次論壇,福建語文同仁有序集聚,以文會友,以友輔文,共同把脈閩派語文教學的發展,代表了閩派語文形成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始階段。其標誌是在廈門市召開的孫紹振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暨閩派語文論壇第一屆年會。這是福建語文教育界開壇立派的盛會。在會上,高校精英學者與中學一線語文教師親密合作、對話爭鳴、優勢互補,學術引領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福建語文學會會長王立根在會上確立了閩派語文“求實、去蔽、創新、兼容”的宗旨,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閩派語文的十大觀點:1.語文教師要堅守母語教學陣地;2.要與應試教育做頑強的鬥爭,努力改變以作練習代替學語文的不良傾向;3.提倡返璞歸真,堅持語文教學的特質;4.閱讀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品味語言;5.閱讀教學要堅持文本的認真解讀;6.教師要掌握文本解讀的藝術和技巧;7.重視朗誦和朗讀,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8.在作文教學中強調貼近自我;9.不斷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做一個能思會讀善寫精研之人;10.提倡創新精神。這次會議,樹起了閩派語文的大旗。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其標誌是在建甌縣舉辦的第二屆閩派語文論壇和在福清市舉辦的第三屆閩派語文論壇。
在第二屆閩派語文論壇上,特級教師上教學觀摩課,一線教師與專家共同研討,多角度多層面探討對話語文教育健康發展和語文課改中面臨的新問題,對閩派語文在海西文化中的位置達成了共識。孫紹振老師在報告中肯定了教育教學的多樣性,認為“閩派語文”是海西經濟區強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語文界具有獨特的優勢、特色和創造。在會上,他具體地闡釋了“閩派語文”所倡導的“求實、去蔽、創新、兼容”的精髓。而特級教師陳日亮對新課程實施階段語文課如何改革、“閩派語文”應具有什麼樣的福建語文風格特色、新課程與語文高考走勢有何關係等問題作了深入而精彩的發言。
在第三屆閩派語文論壇——福建省語文高考三年自主命題總結和反思研討會上,來自全省一線的語文教師就語文高考命題現狀的評價及問題研究、高考改革發展走向的研究、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考試與教學改革關係研究、高考語文命題的效度信度和區分度、語文學科諸能力測試研究、語文教學與改革課內外研究等問題,展開了積極深入的探討與對話,這次論壇側重對閩派語文高考問題進行了探討,對指揮棒的定位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這期間,福建省語文學會還舉辦了多次研討會,建設名師工程。2004年12月,舉辦了孫紹振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2007年8月,學會與福建師大共同舉辦了孫紹振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07年12月,與福建省特級教師學會、福州一中共同舉辦了“語文教育守正與創新,語文教師修身與育人”為主題的陳日亮語文教育思想研討會;2008年,與福建省特級教師學會、寧德市教育局共同舉辦了“課堂教學創新、骨幹教師發展”為主題的陳成龍創造性語文教學實踐研討會。這些系列會議對我省語文名師的思想進行系統研討,從教師的典型個案總結語文教師修身育人和專業成長的規律,探究語文學科歷史傳承和時代創新的課題,有力促進了語文課程改革和閩派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創建了“求實、去蔽、創新、兼容”的閩派語文教學體系,積極營造了語文學術研究的繁榮局面。
第三階段,深化階段。這以在沙縣舉辦的第四屆閩派語文論壇為標誌。在這次論壇上,孫紹振、陳日亮、王立根、王晨、胡明道、鄒開煌、林富明等著名專家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福建教育學院閩派特色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石文美老師以翔實的資料、豐富的內容、清晰的脈絡對閩派語文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梳理,閩派語文已經初見輪廓。舉辦論壇的同時,福建省語文學會授予沙縣為閩派語文教學試點縣。這為閩派語文的進一步拓展建立了根據地。
閩派語文的形成是福建省語文學會全力推動、持續運作的結果。在這過程中,福建省語文學會除了舉辦論壇外,還做了如下大量的工作:
1.創刊辦報
報刊是學會的喉舌,對外的視窗,宣傳的陣地。福建省語文學會向來就重視交流、溝通,大力加強陣地建設。學會早期編印有《中學生語文報》,發行全省,影響巨大;而後,編印有《中學生語文》,作為學會會刊,刊載八閩語文資訊。2010年1月始,協辦《開放潮·書香校園》,面向全國公開發行;2010年9月始,主辦《海峽青少年讀寫》試刊。這些報刊應運而生,順時而出,浸潤著學會全體員工的心血和汗水,在各地關愛閩派語文的讀者的審視下萌芽,在全省語文同行的關注滋養下茁壯,它們彌補了教師和教材的不足,成為福建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構成和有益補充,滿足了八閩各地的不同需求。
2.編書集文
福建省語文學會編輯的《專家評析福建省語文高考》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福建省有史以來第一部探索高考命題的學術專著,它本著“積極探索、科學實踐、理性思考”的精神,對福建三年語文自主命題進行總結和反思,為後階段的高考命題提供了依據和借鑑。學會還將福建省一線語文教師、教研員的教學論文彙編成《福建省“第二屆閩派語文論壇”論文選集》、《中學語文教學藝術論文彙編》,以推動學習、貫徹《語文課程標準》,促進語文課改的深入發展,為語文教師提供展示能力、交流經驗的平台,打通壁壘,共享成果。
3.組織競賽
學科競賽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近幾年,福建省語文學會連續成功舉辦了“國土杯”“金鹿杯”“東方偉業杯”全省中學生徵文大賽,出版了學生優秀作文集《為了迷人的土地》《和諧之美》《關注》等。三次徵文活動,全省有200多所中學參加,參加徵文活動學生達數十萬人。搭建這樣一個平台,訓練了閩籍學生的語言、感覺和思維,促使他們用明亮的眼睛看身邊的人和事,用純淨的心靈感受身邊的生活和社會百態,用美麗的語言表達他們質樸的愛。健康、有序、有效的作文競賽,拓寬了人才成長的途徑,起到了激發習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張揚學生個性,促進素養形成,增進精神文明,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的作用。
4.書香校園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載體,閱讀是滋養心靈的途徑。福建省語文學會攜手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德育中心、福建省讀書援助協會等單位,在全社會中提倡全民讀書,尤其是倡導廣大青少年讀書,大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活動。貼近教育,關注讀書,牽手師生,紮根校園;傳承文化,增強底蘊,提升素養,內涵發展。不斷激發青少年讀書興趣,培養讀書習慣,營造讀書氛圍,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每個人營造了一個成長的靈動空間。
5.推優彰先
一是推薦任職。推薦學會的代表人物到全國學會去任職。2008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全國中語會第九屆年會上,福建省語文學會王立根會長當選為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俞發亮、朱之琳當選為全國中語會理事,學會顧問陳日亮老師受聘為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會長陳成龍受聘為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
二是表彰先進。2006年開展第三屆評選全國中學語文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的活動,評選獎項分別為“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學校領導、各級教研員),本獎項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最高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福州十八中林強等40人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泉州一中謝貴榮等40人榮獲優秀教師稱號。2009年9月召開的全國中學語文“文本解讀”研討會上,學會表彰了福建省“中學語文優秀教師”、“中學語文先進工作者”各100名。
6.培訓教師
在閩派語文的大旗下,福建省語文學會還積極配合福建省普教室、福建師大文學院、福建教育學院做好福建省中學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組織各地中學語文教師學習新理念,研討新課標,在語文責任和教學使命上提出新的要求,先後培養了數批省市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等先後前往全省各地,分別為參加全省新課標培訓的幾百名語文教師授課講座,深受好評。
7.完善機構
2009年11月22日,福建省語文學會國小語文專業委員會在福州成立。這一機構的設立,在閩派語文的陣地上又樹起了一面旗幟,一面凝聚力量的旗幟;福建省所有鐘情於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志士仁人,將匯聚到這面旗號下面,成為一支馳騁於語文教壇的勁旅。同時,福建省語文學會在原有中語會的根蒂根基上成立小語會,打破了基礎教育各學段各自為政的堡壘,有利於貫通中國小語文的連線,使語文學科能夠一以貫之,為福建省國小語文教學和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聯合交流的平台,創造了一個共同成長的組織環境,讓“閩派語文”進一步脫穎而出。
8.建設基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沙縣語文教育傳承了閩派語文的思想,更新語文教育理念,積極讓語文教學“動”起來,通過創建書香校園、打造墨香校園、開展同課異構教研、重視課題研究等有效措施,初顯了閩派語文教育發展的生機和活力。2010年,福建省語文學會經過研究和協商,選定沙縣作為閩派語文試點縣。這是閩派語文建設基地的第一次嘗試。這項工作對沙縣語文教學、教師專業化提高具有很大的意義,對閩派語文的發展也是一個創新,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9.研究課題
福建省語文學會早在2006年就開展了福建省語文教學及考試科學化專題研究活動。2010年11月成立了語文學會學術委員會,由陳成龍、石文美老師分別擔任主任、副主任,緊鑼密鼓地張羅新時期的課題研究工作。閩派語文的課題研究,是草根性的課題研究,因此敞開大門,歡迎各位老師緊密結合學校實際、教學實際,積極申報課題,開展研究。閩派語文將著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促進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進課題建設,建立項目與人才對接機制,推動閩派語文不斷創新,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項目工程,不斷壯大和發展閩派語文。
10.促進交流
儒風一貫,閩台同根同源。閩派語文的特色之一就是閩台文化的交流。福建省語文學會充分發揮民間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優秀傳統文化。2005年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中學生演講大賽;2007年舉辦了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學生演講大賽,同時開展了兩岸學子採風遊學活動、聯歡晚會、中華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等;2007年開展了兩岸母語教育懇談會,積極促進海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2010年組織閩派精英訪台參觀交流學習,商定2011年第三屆海峽兩岸中學生演講大賽事宜等。
11.輻射全國
福建省語文學會立足本省,面向全國,舉辦了多次大型活動,其影響波及國內各省。2003年12月,福建省語文學會與全國語文教育藝術研究會在福州舉辦了全國語文教育藝術研討活動;2005年8月,與全國中語會、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福建教育》雜誌社在武夷山聯合舉辦了全國中學語文教育高端論壇活動,語文教育界代表人物、新生代領軍人物和文學界有關人士,就當前語文教育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對話與交鋒,深入探討語文教育改革之路,共同推動語文教育的健康發展;2008年4月,福建省語文學會在福州舉辦了中華文化傳統與中學語文研討會,鼓勵學生熱愛經典,走進經典,感受經典魅力,從而在掀起了學習經典文化的熱潮;2009年9月,又在泉州舉辦了面向全國的全國中學語文“文本解讀”研討會。
閩派語文倡導正本清源,強調返璞歸真,弘揚人文精神,注重文本解讀,不斷壯大福建語文教師隊伍,提高福建語文教學效益和質量,加大閩台文化教育交流,增強八閩文化底蘊,支持海西經濟區建設,成為福建對外的文化名片之一,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明顯。這不能不歸功於王立根會長領導下的福建省語文學會。
這是一個具有飛躍意義的重大建構。實際上,閩派語文的形成是個系統工程,已經成了“群、環、場”的關係:由一線中學語文教師為主體在二十世紀80年代建立,吸納部分語文教學研究人員、大學教師、國小教師在新世紀逐漸形成的福建省語文學會為主導的群體——“群”,在新的時期連續性的運作中結成一個環環相扣環環互補的功能環——“環”,構成一個具有學會主體又有周邊單位如學校、科研機構、媒體、社會等共同關心、支持、參與的同構性的昂揚向上的閩派語文教育場——“場”。
當然,語文流派是語文改革的產物。各個時代都會在語文教育改革中應運而生各種語文流派,樹起各式旗幟,彰顯語文教育的時代意蘊和色彩。閩派語文是一個已迅速形成的語文流派,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語文流派,它是傳統智慧和時代精神的迸發,是閩籍語文教師創造精神的生動表現,它有效地推動著閩派語文的新發展,不僅為福建的語文教學流派的形成及發展搭建了平台,而且為福建語文名師的崛起創造了機遇,成為福建語文課程改革深化的最重要標誌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創造會繼續構成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吳勵生,葉勤.解構孫紹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潘新和.語文:審視與前瞻——走近名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3]施清杯.高考高分作文創意構思組合比較[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
[4]金新.“雨巷”中的閩派語文[N].中國經濟時報,2010-02-25.
(本文發表於《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5期;作者單位:龍巖一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