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辦學歷史溯源於1958年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開設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1978年設立建築機械科,1992年成立建築設備工程系,2002年更名為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13年組建成立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2015年開始招收市政工程與暖通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方向碩士研究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 簡稱:環境學院、城建學院
  • 創辦時間:2013年9月2日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福建理工大學
學院介紹,師資隊伍,專業設定,現任領導,機構設定,行政機構,教學科研單位,歷史沿革,學院地址,

學院介紹

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福建理工大學環境與設備工程系風光
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建有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電氣、給排水工程、環境工程、基礎化學五個教研室;製冷空調、建築消防、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流體力學等十二個專業實驗室和基礎實驗室。在省內外20多個重點企業中建立了產學研實習基地,還建立了“福建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設有“福建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高校科技創新平台)、“福建理工大學-福建海源企業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福建理工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和“福建理工大學燃氣與節能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承擔了包括省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32餘項科研課題,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目前主持包括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項目在內的13項科研項目。
擁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教授和聘為國家教育部環境工程教學指導員會委員等高水平師資力量,教師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開展產、學、研合作,力爭為福建省培養一線套用型高技術人才。聘請省內外10多名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和顧問,參與人才的培養和建設。辦學質量得到各方面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多次名列全校前茅,受到工程界的歡迎,在海西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9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48人,“雙師型”教師占比55%以上。專任教師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人才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優秀教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6人。學院聘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行業企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兼職專家學者23人。

專業設定

環境工程
福建省重點學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環境管理規劃及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及運營管理能力,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能在環境工程公司、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環保部門、科研單位、學校、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等從事設計、施工、研究開發、教育、管理和規劃等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及其實驗、有機化學及其實驗、物理化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評價、環境工程實驗、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
主要實驗和實踐性教學要求:主要實驗和實踐性教學有認識實習、工程測量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環境監測實習、金工實習、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城市與建築給排水工程課程設計、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校園環境監測與評價、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環境評價課程設計、操作實習(實訓)、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通過實驗和實踐性教學,要求學生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踐技能;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就業方向:能在環境工程公司、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環保部門、科研單位、學校、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等從事設計、施工、研究開發、教育、管理和規劃等方面工作。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福建省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能從事建築暖通空調工程、城市燃氣工程、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建築節能減排、舒適潔淨建築室內環境等方面的工程設計、施工與工程監理、科學研究、設備開發、安裝調試和運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德、智、體、美綜合素質良好的、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複合型人才。
主幹課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建築環境學、建築環境測試技術、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自動控制原理、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冷熱源工程、暖通空調、燃氣輸配工程、燃氣燃燒與設備、空調用製冷技術、建築電氣、建築給排水工程、建築設備自動化。
主要實驗和實踐性教學要求:主要實驗包括:大學物理實驗,化學實驗,工程力學實驗,流體力學實驗、工程熱力學實驗、傳熱學實驗、建築環境測量實驗,專業平台實驗專周,專業方向實驗專周;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軍訓,認識實習,金工實習,測量實習,CAD專用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暖通空調課程設計,建築電氣課程設計(I),燃氣輸配課程設計(II),建築給排水工程課設(I),鍋爐及鍋爐房課程設計,燃氣燃燒與設備課程設計(II),供熱工程課程設計(II),制冷機房課程設計(I) ,安裝概預算大型作業,操作實習(Ⅰ),生產實習(II),畢業實習,企業培養學習實習(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畢業設計。(Ⅰ)是指建築環境工程方向,(II)是指燃氣工程方向。
就業方向:政府管理部門、大專院校、設計院和企事業單位。就業的主要行業包括:建築業,能源工程,燃氣工程,市政工程,建築設備生產、銷售、安裝施工企業,暖通空調行業,建築水電行業,熱能利用設備,換熱設備等等。
給排水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意識,能在水的開採、加工、輸送、回收與再生回用和可持續利用這一循環中,從事給水排水工程規劃、設計、諮詢、監理、施工、運營、研究開發等方面的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工程專門人才。
福建理工大學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校園風光
主幹課程: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質工程學、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水工藝設備基礎、城市水工程儀表與控制。
主要實驗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專業認識實習、工程測量實習、金工實習、水泵與水泵站課程設計、給水排水管網課程設計、建築給水排水課程設計、水質工程學(1)實驗專周、水質工程學(2)實驗專周、水質工程學(1)課程設計、水質工程學(2)課程設計、安裝操作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設計院、城市公用事業部門(或水廠、污水處理廠)、建築施工企業、監理諮詢、大中型企業從事與水有關的設計、施工、管理、技術諮詢及研發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
培養目標:培養擁有綠色工業理念,具備寬厚的專業理論與實踐基礎知識,通曉化工生產技術的專業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從事化工過程與工藝的設計、最佳化、管理,及精細化學品的研發和套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電工電子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與分析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製圖、化學反應工程、石油煉製工程、化工分離工程、精細化工工藝學和化工設計等。
專業方向:石油化工方向;套用化工(精細化工)方向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技術能力:獲得特定的英語表達和計算機套用技能;擁有強健的體魄與健康的心理素質,具有高度的綠色工業使命感和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能夠結合化工生產的社會經濟目標,從事研究、開發、設計、生產與企業管理等工作,以及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表達與交往能力和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能適應繼續升學要求及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需求。
適用方向:到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食品醫藥、能源冶金、環保質檢等部門從事工業設計、產品開發和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中等院校從事科學教學工作,以及適宜繼續攻讀化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可爭取的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化學工程師、化學工藝師、化工設備工程師、工業檢驗師、化學調配師、醫藥工程師、精細化學品工程師、高分子材料工程師,套用化工工程師和教師資格證等。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賴宏圖
黨委副書記、院長:蔣柱武
黨委副書記:周邦
副院長:林小英
副院長:丁翠翠

機構設定

行政機構

院辦公室主任:林輝
教學幹事:林恬
教務幹事:宋玲清
行政幹事:倪柳芳
院黨總支秘書:張喜珊
院團委書記\學工辦主任:潘江濱
院輔導員:陳德堃、邱黎蘇、鄭俊挺、黃鑫、林恬、陳婕

教學科研單位

教學機構
建築環境與設備教研室
主任:李興友
建築電氣教研室
主任:黃俊青
給水排水教研室
主任:陳禮洪
環境工程教研室
主任:林小英
化學教研室
主任:蔣曉瑜
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實驗中心
主任:修福榮
福建省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主任:劉心中
科研機構
福建省高校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劉心中
環境工程保護研究所
所長:李靜玲
福建理工大學-福建海源企業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
主任:劉心中
燃氣與節能技術研究所
所長:侯根富

歷史沿革

福建建築工程學院(1963)
福建建築工程學校(1974年復辦)
建築機械專業科(1978年4月—1984年4月)
支部副書記:鄭文龍
主 任:王元海
建築機械專業科(1984年5月—1992年6月)
支部書記:林錦基
主 任:張貞森
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1978)
建築設備工程系(1992年9月—1994年8月)
支部書記:關光福
主 任:林錦基
副 主 任:林 琦
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1994)
建築設備工程系(1994年9月—1998年8月)
支部書記:關光福
主 任:林錦基
副 主 任:林 琦
建築設備工程系(1998年9月—2002年8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林錦基
黨總支副書記:吳選忠
副 主 任:魏鴻榕
福建理工大學(2002)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02年9月—2003年6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林錦基
黨總支副書記:吳選忠
副 主 任:魏鴻榕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03年7月—2005年6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林錦基
黨總支副書記:吳選忠
副 主 任:魏鴻榕
副 主 任:李靜玲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05年7月—2007年5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吳選忠
副 主 任:魏鴻榕
副 主 任:李靜玲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07年6月—2009年2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吳選忠
副 主 任:魏鴻榕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09年3月—2011年3月)
黨總支書記:關光福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林文
副 主 任:魏鴻榕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11年4月—2011年5月)
黨總支書記:盧榕煒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林文
副 主 任: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11年5月—2011年10月)
黨總支書記:盧榕煒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張向榮
副 主 任:侯根富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11年11月—)
黨總支書記:黃志銘
主 任:劉心中
黨總支副書記:張向榮
副 主 任:侯根富

學院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大學城學園路3號福建理工大學旗山校區
福建工程學院旗山校區北校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