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

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

學校重視對科技頂尖人才的培養,為此集中了最優勢的財力、物力、人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少年科技館”里陳列的近千件榮譽證書、獎牌就是最好的證明。2004年,台江六小被中國少年科學院定為科技教育實驗基地,同時也是“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每4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於10月19日在蘇州閉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學生人數:1010名
  • 教師人數:49名
學校簡介,辦學宗旨,教學特色,事跡,

學校簡介

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
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1010名學生,49名教師。環境優美,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育人氛圍。學校有一間“少兒科技展覽館”,被定為福建省和福州市少兒科普基地,被全國少工委授予“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基地”,還被省教育廳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學校”。 學校連續三屆(第七、八、九屆)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學校”。

辦學宗旨

從事國小基礎教育,肩負著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

教學特色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把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把全面育人、從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作為學校辦學的方向,學生科技活動領域不斷擴大,科技含量不斷增加,科技活動條件不斷完善,做到內容多樣,形式民眾性,課型靈活。科技教育的碩果纍纍,科技小發明和小論文在國內處競賽中。獲獎作品近千件,有35件科技小發明獲國家專利權,14項科技小發明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128項科技小作品、小論文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學校曾獲“福建省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第一、二、三屆宋慶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省、市、區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還是世界體操技巧冠軍陳寶煌的母校,被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世界冠軍搖籃”的光榮稱號。《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對學校的科技教育作過專門採訪與報導。

事跡

13歲的鄭鑫發明的“靈便兩用花生摘莢機”,在來自4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0多項發明成果中脫穎而出,被評價為“方便使用,極具推廣價值”。 鄭鑫所在的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還有林鈴、劉升兩位同學也在此次大賽中分獲銀、銅獎。
這是福州市青少年第一次在國際展覽會上獲獎。福州市台江區第六中心國小也因此備受關注。校長鄭強說,得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據介紹,台江六小堅持“科技辦學”已逾30年,獲獎近千項。其中國際獎項14項,國家級120項,獲得37項國家級專利
鄭鑫的發明,緣於今年暑假一次偶然的勞動體驗。“我去外婆家幫忙摘花生,花生果長在根部,只能一莢一莢地摘,摘久了手很痛。”即使全家總動員,把手都摘破了,還是不能完成任務。小鄭鑫暗暗尋思,要創造出一種簡便的摘莢機。
在一次科學課上,鄭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科學輔導員葉宏亮鼓勵她:“也許你可以借鑑打穀機的工作原理。”下鄉“考察”幾回,鄭鑫設計出有著密密麻麻“凹”型倒夾鉤的滾筒。通過轉動,齒狀結構的夾鉤可將花生果輕易剝落。摘莢機可通電使用,也可通過腳踏板使用。
“孩子的見識少,動手能力也有限,我們要給予引導、幫助,而不是質疑。畢竟,創意是最寶貴的。”葉宏亮說,學生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老師沒有及時伸出援手,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受挫。台江六小從國小三年級起就設立科學課,每周2-3節,並設有3位專門的科學輔導員。
“每個孩子都是小發明家”,在這所鼓勵創新的學校,孩子們的創意“井噴”般源源不斷。林鈴的“漢語拼音遊戲卡”,使學拼音變成了愉快的遊戲;劉升發明的“防塵鞋”,解決了同學們上電腦課需要脫鞋或加上鞋套的問題。用廢棄啤酒瓶蓋製作的刮鱗刀、用舊式火鉗改造的新式三腳火鉗、兒童音樂電動牙刷、三人行折傘、多輸導管永久澆花器……或簡易或精巧的作品,無不透露出孩子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還有些很‘超前’的創意呢。”葉宏亮老師笑呵呵地說,譬如長了翅膀的教室,遇到地震可以像“神七”般飛入太空。對於這樣的“異想天開”,台江六小的老師們不會斷然否定,而是鼓勵學生用其他方式如畫畫體現出來。  記者剛步入台江六小校園,就聽到一陣“撲啦啦”的振翅聲。抬頭看,校園上空盤旋著十來只灰白色的鴿子。“這也是我們學校的特色。”鄭強饒有興致地指向校園一隅的“紅領巾生物園”。約80平方米的園內,水池、假山、花草樹木一應俱全。幾隻白鷺正閒庭信步,羽毛華麗的環頸雉低頭啄食蟲子,虎皮鸚鵡則趴在鐵絲網上好奇地向外張望。
“學生能觀察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活動,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鄭強說,學生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也須定期觀察、寫出報告。這也是在開展科技活動。學校認為,學生科技素質的培養不能僅靠科技課程,而應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各個學科的教師,在教學裡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現在,就連每天的早會課,都成了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好時光。
儘管短期之內很難被超越,學校卻日益意識到,僅僅培養科技尖子生是不夠的,只有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知曉科技、參與科技,學校才能保持科技教育的領先地位。“所謂底邊寬,才能頂點高,否則將後繼乏力。科技就在學習中,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