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古城

福全古城

福全古城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地處晉江東南部,北距泉州40公里,東臨台灣海峽,北接深滬鎮,南連圍頭灣。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悠久歷史的晉江市唯一保存相對完整的古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全古城
  • 歷史:600多年
  • 地理位置: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
  • 北距:泉州40公里
發展歷史,保護與開發,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一)古城歷史沿革。
號稱“百家姓,萬人煙”的福全古城具有悠久的歷史。唐代光啟年間,林廷甲來福全戍守。至宋代,福全已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大商貿港。據《海防考》載“福全西接深滬與圍頭、峰上諸處並為番舶停泊避風之門戶,哨守最要。”《閩書》稱“福全汛有大留、圳上二澳,要衝也。”《萬曆泉州府志》載“北自烏嶼,南屬東石,中間若福全所,永寧衛,龜湖,潯美諸處,各有支海穿達,能蕩滌氛瘴,通行舟楫,利運魚鹽。”明朝皇帝朱元璋為鞏固海防,下令設立沿海衛所。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興造建福全所城,置福全守御千戶所,曾經多次抗禦海上入侵的盜寇,有力保障了閩東南地區的安寧。
(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美籍華人許瑞安教授主編出版了《福全古城》一書。2007年關瑞明教授主持並編制了《福建省泉州福全古村的保護性規劃》文本,並於2007年5月入評為第三批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確立了福全古村的文化價值和學術地位。

保護與開發

(一)加強古城基礎設施建設,設計福全古城區域文化品牌標誌。
在古城改造中必須繼承和發揚古城的歷史文化,做到既全面保護好古城風貌,又要改造其落後的基礎設施,緊跟時代步伐,實現古城文化與現代生活創新意識的有機結合。通過保護古城格局、街巷、優秀歷史文化遺存等,並結合古城保護配套建設新區,安置居民拆遷建設,滿足古城居民居住以及古城發展需要,主要建設污水排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自來水工程、綠化工程、架設路燈、休閒健身路徑、建設文化廣場,實現保護與拆遷和諧開展,使福全古城成為晉江市的一個文化旅遊點,以促進古城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
福全古城城設四門,即南門、北門、東門、西門,可以以古城的四座城門作為區域文化品牌標誌,為福全古城設計一個具有蘊涵區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標誌,使之成為區域文化的品牌象徵,成為文化古城的商標。
(二)發揚和傳承民間民俗文化。
福全古城保存並傳承下民眾喜聞樂見的嘉禮戲(提線木偶戲)、布袋戲(掌中木偶)、大鼓吹、南音、高甲戲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在此基礎上定期舉辦民俗文化節來傳承古城的民間民俗風情。
(三)開發福全古城文化旅遊。
古城的旅遊資源豐富,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有古城牆、古街古巷、蔣氏家廟、蔣德璟故居、翁思道故居(昭信侯)、福全媽祖廟、福全城隍廟、許厝潭、林氏宗祠、無尾塔、元龍山關帝廟及大量摩崖石刻、碑刻等。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是福全古城打“文化牌”的一個重要手段。統籌規劃福全古城旅遊整體藍圖,整合人文、歷史、民俗、生態、商貿、休閒等旅遊資源,以保護優先,適度開發,挖掘福全古城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發展文化旅遊可以通過歷史的足跡,尋求文化的內涵,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發揮好文化遺產的功能,把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游古街古巷、古城遺址、觀民居、宗祠,打造一條探尋古代文明的古遺址文物旅遊線路。
(四)加強福全古城的整體推介。
創建福全古城這一區域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文化古城”品牌建設中,要充分考慮福全古城的歷史文化發展背景、人文淵源演變等多種因素,使現代文明和閩南文化在打造古城文化品牌中成為主調和基調。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注重品牌運營與資本運作的協調發展等;同時,敢於創新整合和文化包裝並進行廣告宣傳,加大對文化古城的宣傳推介,探索製作一套融匯閩南文化、古城形象、發展前景等內容的宣傳媒介提高古城的知名度。

地圖信息

地址:201省道東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