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飲嘉樂殿詠曲水中燭影

這首詩寫於三月三日,這是一個慶祝春來的節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禊飲嘉樂殿詠曲水中燭影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孝威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火浣花心猶未長,金枝密焰已流芳。
芙蓉池畔涵停影,桃花水脈引行光。

注釋

禊飲
謂古時農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 南朝 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樹草自樂。禊飲之日在茲,風舞之情鹹盪。”《舊唐書·中宗紀》:“三月甲寅,幸 臨渭亭 修禊飲,賜群官柳棬以辟惡。” 宋柳永《笛家弄》詞:“水嬉舟動,禊飲筵開。” 清 吳梅村《畫蘭曲》:“何似 杜陵 春禊飲, 樂遊原 上采蘭人。”
嘉樂
古代用於宴饗祭祀的鐘磬之樂。《左傳·定公十年》:“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 杜預 註:“嘉樂,鐘、磬也。”《晉書·樂志上》:“光天之命,上帝是皇,嘉樂殷薦,靈祚景祥。” 唐魏徵《享太廟樂章·肅和》:“嘉樂斯登,鳴球以詠。”
嘉美喜樂。《禮記·中庸》:“《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 漢 焦贛《易林·剝之晉》:“鳧舞鼓翼,嘉樂 堯 德。”
曲水
古代風俗,於農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晉 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就水濱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因引水環曲成渠,流觴取飲,相與為樂,稱為曲水。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詩:“曲水流觴日,倡優醉度旬。” 清魏源《岱麓諸谷詩·岱谷陪尾山源》:“人間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參見“ 上巳 ”。參閱 宋 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曲水》。
燭影
(1).燈燭的光亮。 唐杜甫《夜》詩:“絕岸風威動,寒房燭影微。”《宋史·鎮王竑傳》:“未幾,遙見燭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聽颼颼的風起,檐下一樹丁香花紛紛亂落,瞥見金光一閃,燭影無焰,有個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二:“黯黯的燭影,寂寂的風聲。”
(2).燈燭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唐李嶠《銀》詩:“思婦屏輝掩,遊人燭影長。” 唐盧綸《送黎兵曹往陝府結親》詩:“步帳歌聲轉,妝檯燭影重。”
花心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毛文錫《紗窗恨詞》之二:“雙雙蝶翅塗鉛粉,咂花心。綺窗繡戶飛來穩,畫堂陰。” 宋蘇軾《墨花》詩:“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 元郝經《瓊花賦》:“噴蕊蝶於花心,引輕絲而不狂。”
(2).燭花之心。 南朝 梁劉孝威《禊飲嘉樂殿詠曲水中燭影》:“火浣花心猶未長,金枝密焰已流芳。”

作品賞析

第一句的“火浣”指火浣布,在王嘉(公元四世紀)的《拾遺記》里有一則關於火浣布的記載。“花心”在這裡指燈芯,如果燈芯是用火浣布製作的,那么它不但不會在燃燒中消耗掉,反而還會因為蠟燭在消耗而顯得越來越長了。詩的第二句融合了視覺、味覺和嗅覺一系列感官上的感受:“金枝”指百枝燈一類的燈盞,“密”通“蜜”,指蜜蠟。詩的最後二句描寫了止水和流水中的兩種燭影:燭光在芙蓉池中的倒影是靜止的,但是“桃花水”才是曲水流觴之所在。桃花水原本指春潮,因為河水在桃花開放的時候上漲;但是,它也令人想到陶淵明筆下飄墜著桃花的流水。在這首詩里,映照著燭光的曲水一片紅艷,而且,隨著水的流動,光焰也似乎在流動,“桃花水”也因此取得了新的含意。

作者簡介

劉孝威(?~548)南朝梁詩人、駢文家。名不詳,字孝威。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子、劉孝綽第六弟。生年不詳,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詩勝,三兄孝儀以文勝,故孝綽有“三筆六詩”之譽,氣調爽逸,風儀俊舉。初為安北晉安王法曹,轉主簿。隋書·經籍志》著錄《劉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輯有《劉孝儀孝威集》。今存詩約六十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