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湖道院

禊湖道院

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位於黎里古鎮區西北邊的禊湖之中,原名昭靈侯廟,一名城隍廟,始建於唐代,明嘉靖年間重建後,清順治自嘉慶年間,數度重建、增築、重修。鹹豐年間,毀於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俚人公捐重建,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禊湖道院
  • 所在城市:江蘇吳江黎里古鎮
介紹,1.禊湖道院:,2.虹霓:,3.碧水:,5.城隍:,6.六十將神:,7.眾家王帥:,8.夫人會:,

介紹

1.禊湖道院:

解放後,禊湖道院成了當地糧食部門的倉庫,後存有大殿、偏殿、財神殿等建築。1998年,當地政府對禊湖道院進行全面修復。

2.虹霓:

指禊湖道院西側的秋禊橋,該橋為三孔梁式,俗稱“極擱橋”,不知是橋工有意還是無意,橋面石鋪得每塊都不平,走在上面,總發出“極擱”之聲,當地人呼之為“勿歇不停極擱橋”。

3.碧水:

指禊湖,該湖也叫金鏡湖,湖中央漂浮著一個綠洲,由秋禊橋與岸上相連,禊湖道院便坐落在這綠洲上面。
4.刺史:指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初封為曹王,後任蘇州刺史,在任期間頗有惠政。據民間傳說,他到任那一年正遇特大蝗災,農家顆粒無收,叫苦連天。當時,黎里禊湖邊上有一座官倉,貯糧萬石,李明本想奏明父皇后再開倉賑災,可救災如救火,時間上等不及了,於是,就立即下令開倉濟民。百姓們渡過了難關,可有人在京城參了一本,說李明私開官倉,按大唐律法當斬。李明自忖道:父皇處置此事,實是為難,如不殺他,當眾說不過去;如殺他,則親情難捨。於是,李明就毅然投入禊湖自盡。周圍老百姓聞訊,悲痛萬分,紛紛捐資出力,為他建祠塑像。

5.城隍:

唐末,淮兵圍蘇,吳越錢氏禱於李明祠,頗有靈應,於是,封其為昭靈侯,並改祠為廟。宋元間,當地人俗呼昭靈侯為城隍神,故昭靈侯廟又名城隍廟。元大德三年(1299年),改名為“衍慶昭靈觀”。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侯為“監察司民城隍”。此後,歷代對禊湖道院之神多有加封,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封為“廣佑王”,同治六年(1867年),加封為“普庇按會典城隍神”。

6.六十將神:

禊湖道院正殿(城隍殿)的西側緊挨著元辰殿(“元辰”指吉日,故詩中將該殿稱為“吉殿”),殿內供奉著自“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至“癸亥太歲虞程大將軍”六十尊神像。

7.眾家王帥:

禊湖道院內尚有財神殿、劉王殿、吳王殿等,分別供奉趙公元帥、劉王、吳王等。

8.夫人會:

禊湖道院正殿的背後是夫人殿,供奉著城隍老爺的夫人,以前黎里鎮上要在八月十六,出“夫人會”,出會的排場與上一天的“城隍會”一樣,非常之大,儀仗、鼓樂和鑾駕、轎輿自不必說,尚有不少提鑼、提香的善男信女,兼有扮演戲文者,一路行進,行人尾隨其後,市河兩岸,觀者如蟻,沿途焚香禱告、頂禮膜拜者不絕,鑼鼓聲、爆竹聲震耳欲聾,直入雲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