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石神

我國許多地區從古代沿襲下來的祭石神的習俗,來源一般都非常古老,很多地方的這種習俗,都帶有原始社會文化的痕跡。河南、山東和雲南的彝族都有類似的習俗。

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祭石神的習俗。漢族民間相傳,每年農曆正月初十日為石神誕辰日。河南的一些地方,各家在這天向石頭焚香致祭,並把餎饃作為節令食品,認為此日食用餎饃,一年內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落(得)錢。在山東一些地方,這天不準搬動石頭,不準使用石制工具,在昌濰一帶,這天至石神前焚香燒紙,祈求石神降福。在鄄城等地,則舉行抬石頭神的活動,當地人於初九日夜間,在一平滑的石頭上噴灑涼水,上置一瓦罐,使二者凍結在一起。初十日清晨,選十名女童輪流抬著瓦罐奔走,抬時,如果石頭始終不脫落,則預示五穀豐登。鄆城一帶,抬石頭神則用男性,將石頭神抬起來則為豐年,否則為歉年。祭石神在雲南峨山彝族地區則又不同。每年農曆二月的第一個屬牛日舉行祭石神活動。祭祀時,在兩棵“龍樹”前各放一個橢圓形石頭,象徵雌雄二性,用雞或豬為供品。連祭三天后,大家就在樹下會餐。祭祀的第二天,由兩個已婚但還沒有孩子的男青年各搶一塊石頭圍“龍樹”繞圈,其他人則往他們身上潑水,以祈求石神保佑他們能生兒育女。這天,每家還在供奉的石神前插三松枝,以象徵人丁興旺。代表石神的石頭,當代話稱作“米金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