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華村

祥華村

祥華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祥華鄉政府駐地,海拔854米。祥華古代稱“華山”,四面環山,後改為“華地”,建國後改為祥華。設立於宋,元朝為金田鄉還集裡。明、清為金田鄉還一里。民國時期為福珊鄉華地堡。建國後,1952年7月為十四區。1958年3月20日為祥華鄉。1958年9月15日至11月屬長坑公社祥華大隊。1965年4月18日為祥華人民公社祥華大隊。1984年4月17日改為祥華鄉祥華村。祥華村轄有24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角落。村總面積2萬多畝,擁有耕地2500畝,茶園4500畝,林地面積約1.3萬畝,村居住人口4880人,995戶,旅居海外、台灣210多人,祥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的誕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祥華村
  • 別名:華地  華山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2萬多畝
  • 人口:4880人
  • 方言:閩南語
  • 著名景點:天心寨
自然風光,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風光

地處山區,有雙格尖、仙電山、同發山、電仔尾、倒騎驢、大塔坑、雞翁坑、船領頭、長期尾、高婆林、大橋侖等山,村北有祥華溪,村西有暗竹溪,由東向西南匯入九龍江。村委會設在河口坂,轄22個自然村。該村生產的名茶鐵觀音質優味香,暢銷海內外。村裡有李光地出生地遺址。村民主要為吳、張姓。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58畝(其中:田 畝,地 畝),人均耕地0.75畝,主要種植水稻,地瓜,淮山等作物;擁有林地25836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5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68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路燈。有1265戶通電,有12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00戶(分別占總數的77.24%和77.24%)。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公里。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祥華水能資源豐富發源於銅發山西南的祥華溪(後溪),境內流程31公里。豐富的水能資源為祥華水電建設提供了基本條件。2000年起,祥華溪水電先後投建了裝機容量1.7萬千瓦的一、二、三級電站和茶園溪水電裝機容量3200千瓦的一、二級電站,年發電8500萬千瓦時。此外,祥華鄉於1996年完成與縣電的聯網工作;1999年增設一台主變壓器,更換23台舊式高耗能變壓器;2002年完成全鄉農村電網改造。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9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965萬元,占總收入的91.5%;畜牧業收入4.51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29.39萬元,占總收入的8.3%;農民人均純收入2021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人口

該村2006年有農戶1265戶,共鄉村人口4303人,其中男性2363人,女性1940人。其中農業人口4303人,勞動力3208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祥華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安溪第十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祥華鄉新華都中學於2012年開始建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8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62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社會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情況;財政對農民補貼情況;民政救濟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