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的竹子

中國竹文化源遠流長。我國人民對竹子的認識和利用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世界上認識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也是與竹子有著最密切關係的國家。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文明過去被稱為是“竹子”文明。從竹子與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源遠流長的關係、竹子在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發展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竹子與中華民族物質文明進化的息息相關中都可以得到豐富的證明,中國不愧被譽為“竹子文明的國度”。熊文愈教授對此曾有精闢概括: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話傳說的竹子
  • 出處:神話傳說
竹米與鳳凰,釋加牟尼住竹園,觀音竹與觀世音菩薩,斑竹和湘妃之淚,“帕桑雅目蒂”的房子,夜郎竹王的傳說,

竹米與鳳凰

竹子開花結實是較為罕見的現象。傳說中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典出自《莊子·秋水》的《惠子相梁》和《詩經·大雅·卷阿》。《莊子·外物》中也說鳳凰“以練實(竹實)為食”。“有鳳來儀”是漢語中的一個著名成語。《紅樓夢》中“瀟湘館”是一個造園精美的竹園,匾額即題為“有鳳來儀”。在金庸大師的筆下,“有鳳來儀”也被用作華山派劍法一個重要招式的命名,因為華山派掌門岳不群在江湖中被稱為“君子劍”。
其實竹子開花是其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只是其開花周期較長,一般認為是40-60年。所以薛紀如先生詠竹詩云:“莖作鞭兮橫地生,枝成稈兮直指天。葉變籜兮抱青筍,花難遇兮自成仙”。很多竹子開花總是先發生在個別竹叢或竹株上,隨即逐步漫延,繼而全面枯死。其實如麥粒,民眾因旱災缺糧,常採拾以代糧食。也有些竹種屬於花而不死或花而不實,甚至至今未見記載過開花現象。
科學研究證明,竹米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較高,富含澱粉和各種微量元素,味香可口,既可食用又可入藥。據分析含有18種蛋白質水解的胺基酸,含量比竹筍的更高。

釋加牟尼住竹園

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後,即率領他的徒弟僧人到了印度菩提伽耶以北約70km處的靈鷲山,受到當地國王頻毗娑羅的優待。釋迦牟尼對國王宣傳教意,國王非常高興信服不疑。為了報答釋迦牟尼給他的國家傳經講道,國王就把靈鷲山附近的一個竹園送給釋迦牟尼,供他和他的弟子們居住。這裡也就成了釋迦牟尼講道說法、集訓弟子的地方。因此,我國許多名剎古寺中都種植竹子,昆明還有“筇竹寺”。

觀音竹與觀世音菩薩

觀音竹是我國剛竹屬的一個竹種,在華南地區多見。觀音竹與觀世音菩薩有直接聯繫。據民間傳說,古代有一年夏天,孽龍肆虐,興風作浪,洪水猛漲,淹沒了農田和村舍,淹死了人畜,人民處於水災深重的困境,盼望著上天來保佑,救民於水火。人民的善良,感動了觀世音菩薩,她架雲而來,先從天上放下一口大鐘,把孽龍扣在鐘里,打入深潭,讓它永世不得作亂,接著又拋下一枝竹子,用竹枝掃去洪水;竹枝入土生根,慢慢長成竹林。竹林保持水土,保護堤岸,調節氣候,使人民免受水的危害。為了銘記觀世音菩薩的恩典,人們就把這種竹子稱為觀音竹。

斑竹和湘妃之淚

毛澤東同志在《答友人》這首詩里有“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的詩句。相傳在我國上古時期,有一個名為舜的帝王,他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舜帝到南方視察,死於蒼梧,葬在湖南寧遠的九嶷山下。二妃聞訊趕來,非常悲痛,淚如雨下,淚珠落在竹上,便留下斑斑淚跡。娥皇和女英很想念舜帝,悲悲切切,痛不欲生,投入湘江而死。據說愛國詩人屈原在《九歌》中蔡奠的湘君和湘夫人,就是指娥皇和女英兩個妃子,因此後人又把斑竹稱為湘妃竹。湘妃的神奇故事,感動了歷代的詩人,如唐代詩人高駢曾有“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的詩句。

“帕桑雅目蒂”的房子

傳說傣家人古時不會蓋房子,大都居住在山洞裡或棲身在樹上。後來帕桑雅目蒂模仿鳳凰低頭掃尾用茅草或竹片蒙住人形屋面,從而設計蓋成了兩層高腳竹樓,代代相傳成為“傣家竹樓”。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全樓用竹建造的竹樓已不多見,但人們仍稱它為“竹樓”,這不僅是一種習慣問題,而是包含著傣族人民對竹樓的無限眷戀之情。滇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都有住竹樓的傳統習慣,一幢幢竹樓淹映在翠竹叢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竹文化,是雲南珍貴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又是一項難得的旅遊資源。採用現代竹建材更新和改善傳統竹樓,以新型竹建築替代傳統民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

夜郎竹王的傳說

據古史記載,夜郎的國王是“竹王多同”。竹王的故事是夜郎文化中著名而又古老的一個故事,最早見於《華陽國志》,范曄修《後漢書》時又轉引了這個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婦人在河邊洗衣,上游有一截大竹筒流到她身邊,她將竹筒帶回家中,聽到竹子中有嬰兒啼哭,她將竹筒劈開,裡面跳出一個嬰兒,見風就長,成了一個英俊、勇武智慧的男兒,大家就擁戴他當了夜郎的國王,稱他為竹王,名叫“多同”(即“多筒”)。走遍夜郎故地,無論是在彝、仡佬、土家、布依、壯、侗、水、苗、瑤等民族中都可以蒐集到這個傳說。夜郎故地的竹崇拜,以及由此產生的紀念竹王的活動及遺址,遍及西南各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