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換親

神女換親

“換親”在我國古時稱為“交換婚”,即雙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換為兒媳,或者男子各以他的姊妹交換為自己的妻室均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女換親 
  • 古稱:交換婚 
  • :雙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換為兒媳 
  • 出處:《爾雅·釋親》 
出處,傳說,現狀,神話傳說,一年夏天,第二天,一天夜裡,第二天,

出處

爾雅·釋親》云:“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可見,在我國很早即有換親這種婚配的習俗了。由於己之姊妹因為換親關係,到了妻的母家,稱她丈夫的父母為舅為姑,所以對於自己才會有外舅、外姑的稱謂。

傳說

有人說,在我國西周,姬、姜兩姓世代聯婚,從不斷絕,並說,從這時起,換親就在民間流行了。又據左昭二十八年載:“晉祁勝與鄔臧通室”(即古代晉國一個叫祁勝的人與一個叫鄔臧的人兩家相互換親)則又是另一種換親的例子。直到劉宋,孝武帝之姑嫁給王偃,生了一子一女,子名王藻,女名王憲源,長大成人後,女兒成為孝武帝的皇后,兒子則又娶了孝武帝的姊妹臨川公主,這顯然也是一個換親的實例。據歷史記載,自劉宋起到唐朝止,歷朝統治階級在婚姻問題上非常講究門第。門閥相隔,從不結親,高門大姓,世代互相換親聯婚,則是常有之事,以後遼、金、元三朝,此種事例更是不勝枚舉。直至辛亥革命以後在相當一段時期里,蘇北如阜等地,甲娶乙之姊或妹,乙又娶甲之姊或妹,這種現象仍頗為普通。當然,從性質上講,門第人家搞換親是為了鞏固發展他們的封建勢力;窮苦人家則往往出於娶不起媳婦,不得已而採取這種辦法。

現狀

現今,在我國某些農村,這種換親婚姻仍然在一些勞動人民中間沿用。他們這樣做多數是為了免除高額聘金減輕經濟負擔,當然,有的人也是為了親上加親,代代相傳。我們認為,這種出發點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男女雙方確實情投意合,宜於婚配,對這種換親是不應該反對的。但是應該指出,也有極少數人,他們只是利用換親作為拉關係,找靠山,擴大勢力的手段,以及為了其他自私的目的,根本不顧自己的子女與對方結為夫妻是否適當,子女本人是否同意;而是由父母之命,一意孤行,強行拉配,這種對子女終身大事極不嚴肅的態度,理所必然的應該受到子女的堅決反對和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

神話傳說

從前,有一個叫王成的男子,相貌俊秀,忠厚老實。他十六、七歲的時候,父母都死了,只得變賣田產安葬了雙親。只剩下草房三間,薄地二畝,青黃不接時,有時不得不乞討度日。王成雖家境貧寒,卻從來不偷不拿,一個人安分守己的勤勞度日。

一年夏天

一年夏天,大雨連下了數日,三間草房漏得一踏糊塗,王成無處安身,只好挾著一條破被子到村頭老母廟裡棲身,王成半倚半臥兩手扣著後腦勺斜歪在牆跟,兩眼呆呆地望著老母像前婷婷玉立的侍女神像,只見她兩鬢攏髻,肩搭汗巾,腰系短裙,容顏聰慧,動人心弦。王成看著看著便聯想起自己的身世,倘若她是個真人,能與我為伴該有多好。王成正想的出神時,只見那神女羞怯的把頭一低,抿嘴笑了。王成心裡一驚,注目一看,仍是站著的神女泥胎像。王成自嘲地說:“嗨!痴心妄想!誰肯嫁給我這窮光蛋做妻子。”

第二天

第二天,天晴了。王成抱著被子返回草房,一推門,只聽有人“餵”了一聲,把王成嚇了一跳。王成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似曾相識的姑娘,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面。王成問姑娘:“你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字?來我家乾什麼?”那姑娘笑著說:“我是劉莊人,叫大秀,是來配你做妻子的。”王成對這從天而降的好事,竟無言以對。姑娘看王成面帶疑色,就一本正經地對王成說:“我說的是真話,難道你不願意?”王成以為自己在做夢,傻傻地說:“哪裡,哪裡,我只怕這窮日子你受不了。”姑娘爽朗地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窮自然有窮的過法。”王成無話可說,心裡美滋滋的,當晚就拜了天地,小夫妻恩恩愛愛,如膠似漆。

一天夜裡

一天夜裡,大秀忽然嘆聲不止,王成忙問:“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嗎?”大秀說:“沒什麼,只是咱倆的夫妻情份到頭了,我不得不對你說實情,其實我並非凡人,而是老母廟裡的侍女神,因感激你對我一片摯愛之心,便趁老母外出雲遊之際,來此與你結為夫妻,了卻你我的夙願,要知道人神是不能通婚的,況且老母即日將歸,我不能久戀此地,今夜是最後一宿恩愛了……。”王成一聽大吃一驚,抱住大秀泣不成聲。大秀只有好話安慰:“你不要傷心,我不會讓你再過孤苦日子,明天咱倆去走親戚,我給你換一個大姑娘,你信得過我就行了。”王成無奈,只得聽她的。

第二天

第二天,王成借了一套馬車,帶上禮物,便趕著車和大秀去走親戚了。天將中午,到了一個村莊,路左有一個富戶人家,樓房林立,清堂瓦舍,大秀讓王成把車趕進富戶的大門內,大秀在前王成在後,提著禮物,一直向上房走去,院子裡的丫環仆女也不知道是哪門親戚,都小心侍候著。大秀進了上房便喊:“爹——娘——我來了。”一個老太太聞聲從裡面出來,見這個不相識的閨女喊娘,自己也不好推辭,只得讓他倆坐下歇息喝茶。這時老漢進來了,大秀便親切地喊:“爹,快去招待您女婿。”老漢也沒弄清是哪門親戚,只好和王成打招乎,分主賓坐下。這時大秀則攙著老太太到裡屋去了。老漢好像被裝在葫蘆里,正想瞅機會問清老太太,這是哪裡的客人。忽然聽老太太驚慌失措地喊道:“唉呀,不好了!快來人呀!”老漢忙進房間一看,只見那閨女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死了。天哪!這可怎么辦!活生生的一個人,無緣無故死在咱家裡,這可怎么交待呀,倘若一經官府,定判個“圖財害命”,到那時,必會弄的家破人亡。老兩口這下為難了,但事以至此,不得不把實情告訴王成,王成一聽大秀死了,痛不欲生,老漢兩口也心酸得淚水不止。
這老漢碰巧也姓王,人稱王善人。家有良田數頃,樓房百間,只有一個獨女, 也叫大秀,年方十八,尚未擇婿出門,如今家中出了天降大禍,老兩口也無計可施,又見那王成大秀長,大秀短的哭個不停,可見是個痴情的男子,就觸動了老太太一樁心事,有這樣一個知冷知熱的女婿,也算對得起大秀了。老太太與老伴商議:“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看這小伙子人品也不錯,又很鐘情,倒不如不聲不響“以桑換李”,招王成當個養老女婿定能化禍為福,一則可免一場官司,二則女兒婚事有靠,三則王家家產有托。一舉三得,逢凶化吉,豈不是萬全之策。”老漢再三思酌,覺得這樣辦最穩妥。於是老兩口好言好語勸慰王成,當面講出二老的心事,王成早已心中有數,這樣正合神女的指點安排,便與大秀成婚入贅了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