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水(廣東省東莞市厚街河田旅遊景點)

神仙水(廣東省東莞市厚街河田旅遊景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仙水是東莞名勝,因一對祖孫因口渴難耐,老婦為孫兒尋找水源而幸得一位長須老人蹬腳現泉眼,泉眼的泉水涌涌而流,長須老人便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人們就把這泉眼的水稱為神仙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仙水
位於河田村內的神仙水,乃東莞名勝之一。因山上有花崗岩石罅,不斷流出清泉,俗稱為“神仙水”。
神仙水“滴翠崖”神仙水“滴翠崖”
在很久很久以前,神仙水原為一荒山,沒樹沒水,只有一些稀稀落落的草地和幾棵枯黃的老竹。相傳,有兩婆孫非常幸運地遇見過神仙。那兩婆孫是河田村人,當時正在山坡上放牛。時值中午,烈日當頭,婆孫倆非常口渴。老婦還能強忍,孫兒卻哭哭啼啼。老婦在附近遍尋清水,卻尋不到點滴。孫兒渴極而泣的聲音使老婦心煩意亂。正在無奈之時,忽然見到個老人站在岩石之上,長眉善目,五綹長須,手執仙拂,樣貌慈祥。他關心地詢問老婦人,為什麼小孩子啼哭不止?老婦人如實相告。長須老人頓生惻隱之心,只見他用腳一蹬,岩石上立現一個腳印。再用拂柄在腳印旁一插,腳印上立即出現一個泉眼,一股清泉從泉眼內汩汩流出。兩婆孫見此奇蹟,欣喜若狂,正要道謝,誰知長須老人已不知所終。老婦捧水入口,一股清涼沁入肺腑,口渴立消。孫兒飲了泉水以後,又在山坡上蹦蹦跳跳,追逐蝴蝶去了。老婦認定這位長須老人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她朝天跪拜感激萬分。老婦巧遇神仙,神仙恩賜泉水的訊息不脛而走。人們把這座山稱為神仙水山,從泉口流出的水稱為神仙水。人們還在山上遍植樹木,由於有神仙水澆灌,枝葉特別茂盛。
於是,有村民在山上建仙泉觀,供奉純陽祖師;築白玉亭,供遊人駐足休憩;修群襟閣,讓清修的人在這裡隱居;在泉口上方,刻下“蓬萊寄跡”四字。此外,前人還留下“雲封帳底”、“滴翠岩”、“消夏延秋”等石刻,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據史料記載,公元228年東莞屬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此地仍屬增城縣管轄。
時至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從增城縣公出,隸屬寶安縣,初名“寶安第一泉”。到了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從寶安縣分出,隸屬東莞縣,此地依舊稱“寶安第一泉”。
歷史的長河流到了約1328年,後人為紀念仙翁功德,以表人們的敬仰,因此地隸屬河田村,“寶安第一泉”改稱為“河田神仙水”。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得東莞名儒何鯤、簡仕良、何仁山等募捐,建成“仙泉觀”、“神仙水廟”。廟中供奉著呂洞賓及七姐仙娘神像。由於此水聞名於世,又有神廟,常年遊人不絕,香火鼎盛。
當時只有羊腸小道,交通不便,1936年有幸得當時駐軍國民黨29軍93師修築一條五公里長的公路,直達神仙水廟,交通因而便利。河田村民為了感恩,豎碑紀念。石碑用花崗石做成,碑上刻著:“民國二十六年四月,河田站至仙泉觀公路,蒙陸軍九十三師甘師長勵初、五五八團陳團長金城、全團官兵建築完成,永留紀念。河田鄉全體民眾謹志。”這塊碑於今失存。在破四舊的衝擊下神仙水廟被拆,結果此處被夷為平地。
改革春風吹馥神州大地。智士仁人倡議重建神仙水廟,熱心人土踴躍解囊,得東頭坊大力支持,於1999年重建成“純陽寶殿”、“神仙水廟”,塑成神像。山中石壁上有“滴水岩”、“臥雲”、“去封帳底”、“消夏延秋”、“蓬萊寄跡”等摩岩石刻,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河田神仙水於公元1993年6月23日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由河田村拔款和民眾捐款,在原仙泉觀的舊址上,建了一座雄偉的純陽寶殿。殿頂蓋著黃瓦,屋脊和瓦翼裝有陶瓷飾物,在陽光綠樹的映襯下,分外壯觀。殿前有一寬闊的廣場,廣場用一式的白石鋪砌而成,使整個神仙水山面貌煥然一新。現經常有人來此求神拜佛;或遊覽;或盛水,每逢節日遊人不斷。
此為神仙水具體方位
現在神仙水山已被規劃為神仙水公園,是厚街鎮整治生態環境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現園區前有科技路,園區內鋪設有行車道和步行登山徑等,交通方便,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休憩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