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軟損傷

社會軟損傷

社會軟損傷是一個比擬概念,具體是指把“除了物質條件損失以外的,在公民素質、政治制度、社會輿論方面的損失”比擬為社會有機體的軟損傷,其具體表現為社會管理系統與生產系統以及商業系統的矛盾摩擦,社會穩定的破壞,以及個體與系統之間的互為不信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軟損傷
  • 外文名:shehuiruansunshang
定義,性質,套用,

定義

社會軟損傷是一個比擬概念,具體是指把“除了物質條件損失以外的,在公民素質、政治制度、社會輿論方面的損失”比擬為社會有機體的軟損傷,其具體表現為社會管理系統與生產系統以及商業系統的矛盾摩擦,社會穩定的破壞,以及個體與系統之間的互為不信任。從社會有機體論的角度來看社會軟損傷,社會有機體論是19世紀證實主義社會學的一種重要理論觀點,即一個社會或社會結構被視為一個“活的有機體”。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特徵的關係,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當它們與其他的社會特徵相互作用時,通常會受到檢驗以滿足社會需求。一個社會或社會有機體的所有元素,它們具有維護有機體的穩定和團結的功能。當群體性事件發生以後,由於人的主觀性,必然會導致這種維護有機體的穩定和團結的功能受到損傷,而受損傷的表現通常體現在社會政治組織與商業組織以及生產組織的衝突加重,從而引起整個社會有機體內部穩態的破壞。此外,從社會系統理論來看,任何一種組織本身即為一個社會系統,而社會系統之中又包含許多的小社會系統。任何社會系統都具備四項基本功能: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維持及整合。一般而言,群體性事件所導致的社會軟損傷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社會系統的彈性下降,減輕緊張、摩擦的能力減弱。表現在愈加嚴重的政府與民眾的衝突,民眾不信任政府。民眾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做,出現民眾工作越難做,群體性事件愈加頻繁,群體性事件愈頻繁,民眾工作越難做的惡性循環。二是社會系統界定目標的功能紊亂。導致國家政策的施行遇到的阻力越大,以啟東事件、PX事件為例,一旦第一印象形成便很改變,使得許多項目難以實施。三是成員接受系統的難度加大,這主要體現在兩部分,一部分是民眾對社會的認同感下降,另一方面是社會接納民眾的包容性下降。這會導致民眾反社會心理的形成,引起群體性事件越多,反社會心理越嚴重,反社會心理越嚴重,群體性事件越多的惡性循環。四是維持系統中各部分之間的協調、團結的能力下降,這體現在社會管理組織與商業組織、生產組織越來越不可調節。

性質

1.多樣性。“社會軟損傷”的表現形式不局限於單一方面,而是呈現多樣性。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均有“社會軟損傷”。政治方面,群體性事件本身就是利益矛盾的爆發表現,由其引起的“社會軟損傷”在政治方面的表現則為民眾對政策的施行沒有信心,對政策的內容缺乏信任。使得整個施政環境受到破壞。在文化方面,群體性事件本身是一種極端的暴力的方式,其對文化的破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質上的破壞,在暴亂中,例如砸壞公共設施,破壞文物等都有可能對文化造成破壞。另一方面,對一些文化品牌則是毀滅性的的打擊,例如江蘇省溧陽市的天目湖啤酒在遭遇民工討要工資事件之後便一蹶不振,對該市的啤酒文化無疑是一種打擊。此外城市印象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會遭到群體性事件的破壞。民風民俗也是如此,群體性事件的頻發會導致該地區的民風出現異常,以啟東事件為例,在事件過後留下了許多標誌性的標語,例如打到小日本,擁護共產黨。
2.聯繫性。“社會軟損傷”的聯繫性分為縱向和橫行兩部分,就縱向而言,表現在群體性事件和“社會軟損傷”聯繫上,群體性事件導致了“社會軟損傷”,“社會軟損傷”作為群體性事件的衍生物對群體性事件本身的產生也是有影響的;就橫向而言,表現在“社會軟損傷”的具體表現之間的聯繫,例如政治上的“社會軟損傷”會導致文化上的“社會軟損傷”,文化上的“社會軟損傷”也會導致在經濟上的“社會軟損傷”。“社會軟損傷”之間相互聯結,互為影響。
3.長久性。“社會軟損傷”並不是由單一的群體性事件所導致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及其眾多的群體性事件導致的,就好像環境的破壞並不是單一的行為所導致的,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積少成多的過程,“社會有機體”本身對群體性事件是存在“自愈”力的,但眾多群體性事件的負面影響不斷的對整個“社會有機體”的內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一表現便是“社會軟損傷”的出現。“社會軟損傷”作為群體性事件負面影響的集中表現,會長久存在,其根本原因在於群體性事件不會消亡,只要利益矛盾存在,就必定會導致群體性事件,有群體性事件,就必定會有“社會軟損傷”。
4.發展性。“社會軟損傷”作為群體性事件的負面影響的總和,在其產生初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表現特徵,可能僅僅表現為幹群關係緊張輿論環境惡化的簡單表現。但久病成疾,“社會軟損傷”本身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群體性事件的惡化出現更多的表現特徵,以及更加嚴重的影響。也許有一天,“社會軟損傷”就會變成“社會硬損傷”,其威脅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安危,威脅的是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當然最直接的威脅則是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

套用

群體性事件與社會軟損傷之間的關係
一是群體性事件導致幹群關係緊張。當前,群體性事件多發的情況不斷出現,暴露出黨員幹部與人民民眾的關係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這些問題的出現並不是黨的理論、路線和綱領出現偏差,更不是因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出現了偏移。黨群幹群關係矛盾,主要還是由於個別的黨員幹部不注意對待民眾的工作方法,沒有與民眾進行及時溝通,沒有將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群體性事件導致城市形象受損。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發生在香港的“占中事件”,“占中事件”也算群體性事件,它極大程度上損傷了香港的都市形象。在占中事件中,持有不同意見、反對“占中”的香港市民被示威者侮辱位“愚民”、“奴隸”、“寵物”。反對“占中”的“藍絲帶”活動發起人、香港家長聯合會會長,被示威者惡意進行了醜化,甚至夾雜著侮辱女性的不堪字眼。“占中”示威者用難聽的話語、難看的做法來發聲,而且又不讓持異見者說話,到頭來傷的還是香港原本理性、文明的形象。
三是群體性事件導致政府工程難以實行。以PX為例,曾在廈門、大連、寧波等地引來廣泛爭議的PX項目,又在彭州、昆明掀起輿論波瀾。公眾擔心重化工項目的環境風險,政府和企業則力證其安全。雖然環保部門和化工專家也進行過諸多解釋說明,但仍能看到公眾“散步”抗議不斷重演、仍能看到“一鬧就停”和“遷址復出”的拉鋸不斷上演。公眾激烈的表達背後,實際上是未被尊重的權利、未被滿足的訴求,是沒有被聽見、被看見的情緒和聲音。有利益的表達才有相對的利益平衡,通過有效溝通達成共識,以協商方式解決問題,才可能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如果找不到各種利益訴求的平衡點,不僅是PX項目,類似垃圾焚燒站、移動通訊基站、高壓變電站等,同樣會遭遇民意的狙擊。
四是群體性事件導致社會輿論持續惡化。由於群體性事件在當今中國依舊還算是一個敏感話題,每當群體性事件發生後,一方面是公眾對群體性事件細節的猜測,另一方面是海內外人士對群體性事件的過度解讀,以啟東事件為例,國外媒體有解讀為政治事件的。這樣的歪曲解讀以及謠言的散布,對中國當今輿論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當今中國的輿論,政府處於弱勢地位,或者說是風口浪尖,而群體性事件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極易被有心人利用,用來攻擊黨和政府。更有甚者,把中國當今群體性事件頻發的現象作為中國崩潰論的論據,這樣的唱衰中國,是對中國的發展不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