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

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

《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是2008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巫達。本書共十章,內容包括:歷史背景與彝族的內部分別、人類學族群理論視角下的彝族、族群互動與彝族社會文化變遷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
  • 作者:巫達
  • ISBN:9787807306757
  • 類別:區域社會與文化類型叢書
  • 頁數:264頁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涼山彝族的個案研究》是關於研究“涼山彝族自治州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人類學族群理論視角下的彝族、長期自我封閉與被封閉的涼山彝區、族群互動推動彝族社會文化變遷、彝族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情況拾零等內容。

作者簡介

巫達,彝族,彝名瓦爾巫達,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縣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9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學位,獲人類學哲學碩士學位(2000年)和人類學哲學博士學位(2004年)。2005年至2007年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是人類學族群研究、文化認同研究、語言人類學以及民族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歷史背景與彝族的內部分別
一、分布
二、人口
三、族源概說
四、族稱的演變
五、彝族的內部分別
六、甘洛縣彝族概況
第三章 人類學族群理論視角下的彝族
一、引言
二、人類學的族群理論和文獻回顧
三、中國的族群認同研究情況
四、涼山彝族文化研究文獻回顧
五、彝族——一個隱形的組織
六、彝族——族群內外之邊界劃分
七、彝族——一個想像的共同體
八、誰是彝族?
第四章 族群互動與彝族社會文化變遷
一、引言
二、長期自我封閉與被封閉的涼山彝區
三、推動涼山彝族社會變遷之因素
(一)鴉片的內地嚴禁與彝區馳禁促進彝漢族群互動
(二)人口販賣勾當與漢人融入彝族
四、族群互動推動彝族社會文化變遷
(一)甘洛縣的族群結構
(二)民國時期甘洛各族群的矛盾與衝突
(三)爾蘇人視角的族群互動與社會文化變遷
五、彝族社會變遷與文化認同情況拾零
六、結語
第五章 彝漢族群關係的理論闡釋
一、引言
二、真實的衝突理論
三、社會認同理論
四、公平理論
五、相對剝奪理論
六、族群關係五階段論
七、結語
第六章 彝族的等級邊界與族群邊界
一、引言
二、等級、顏色、象徵與國家權力
(一)“黑”、“白”與彝族的自稱
(二)“黑”、“白”與彝族的亞族群
(三)“黑”、“白”與彝族族稱的象徵意義
(四)“黑”、“白”——彝族地方勢力與國家權力(土司)分界
三、涼山彝族等級源自不同族群
四、等級邊界的重新劃分
(一)原來劃分的五個等級實為五個社會階層
(二)彝族社會只有兩個血緣等級:諾伙和節伙
五、涼山彝族等級的實質
六、結語
第七章 從“爾普”(份子錢)看彝族社會文化的變遷
一、引言
二、何謂“爾普”
三、“爾普”的類別
(一)近親“爾普”
(二)遠親“爾普”
(三)宗族“爾普”
四、“爾普”的變遷
(一)跨宗族的“爾普”
(二)跨族群的“爾普”
五、結語
第八章 彝族風味餐廳與文化認同的創造
一、引言
二、新市壩鎮飲食業的發展
三、甘洛縣彝族風味餐廳的產生
四、彝族風味菜式的創造
五、結語
第九章 語言文字與彝族的文化認同
一、引言
二、語言文字與族群內心情感
三、語言文字作為“工具”的彝族文化認同
(一)政治環境對彝族語言文字選擇的影響
(二)經濟環境與彝族語言文化認同
(三)社會生活與彝族文化認同
四、結語
第十章 傳統宗教與彝族的文化認同
一、引言
二、彝族傳統宗教體系及其文化認同
(一)相信有一個“神鬼世界”
(二)對神靈的認同
(三)相信鬼的世界及“鬼都”德布洛莫
(四)深信靈魂世界
(五)信任溝通人與神鬼關係的神職人員畢摩
三、《指路經》——彝族宗教文化認同的精粹
四、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涼山彝語注音系統與國際音標對照表
一、聲母(43個)
二、韻母(10個)
三、聲調(4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