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統計學派

社會統計學派是用統計學方法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向及其規律的統計學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由德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尼斯創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恩格爾、德國統計學家梅爾等人。融合了國勢學派與政治算術學派的觀點,認為統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變動原因和規律性的實質性科學,同數理統計學派的通用方法論相對立;統計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而不是個別的社會現象;由於社會現象的複雜性和整體性,必須對總體進行大量觀察和分析,研究其內在聯繫,才能揭示社會現象的規律。該學派以德國為中心,在國際統計學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對日本等國的統計學界都有一定影響。主要代表作有《作為獨立科學的統計學》、《社會生活中的規律》、《比利時工人家庭的生活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統計學派
  • 創立者:德國統計學
  • 影響者:英國政治算術學派
  • 研究內容: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規律性
  • 方法:統計學方法
  • 先驅者:K.G.A.克尼斯
概述,

概述

該學派的先驅者K.G.A.克尼斯把統計學的性質規定為“具有政治算術內容的社會科學”。他在《作為獨立科學的統計學》(1850)一書中,提出了“國家論”與“統計學”科學分工的主張。認為國家論是用文字記述的國勢學的科學命名,統計學則是用數值研究社會經濟規律的政治算術的科學命名。社會統計學的提出標誌著國勢學派與政治算術學派長期爭論的結束,預示了德國統計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學派的創始人G.V.邁爾在《社會生活中的規律性》(1877)一書中提出,統計學是根據數量的大量觀察,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狀態及其產生的規律作有系統的說明與研究。他明確指出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的規律,認為脫離規律性的研究就不能獲得科學的認識,統計學不僅要確定事實數量的記述,還必須研究其規律性。他強調統計學是一門具有特殊研究方法的實質性;統計方法與統計科學是有區別的,主張將二者結合起來。另一位代表人物德國統計學家E.恩格爾提出了統計調查、整理和分析三階段的統計方法。他通過對英、法、德和比利時等國的工人家庭調查,撰寫了《比利時工人家庭的生活費》(1895)一書,提出著名的恩格爾定律,即:一個家庭(或個人)的收入愈低,其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愈高;反之,其比例就愈低。恩格爾係數等於(食品支出總額/收入)×100%。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社會統計學派在歐洲大陸占有優勢,並在世界各國傳播,對於美國、蘇聯、日本、中國等國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882年起,社會統計學派與數理統計學派展開了關於實質科學的爭論。受數理統計學派的影響,社會統計學派的性質逐漸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實質科學向方法論科學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