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線上實踐

《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線上實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項目組發布的一份智庫報告。

2019年1月23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項目組發布智庫報告《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線上實踐》,提出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向“一次都不用跑”的改革巔峰,為當事人帶來諸多改革紅利。
浙江省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在全國率先創建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ODR),雲南省等不少地方也在大力推廣這項工作。本次發布的《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線上實踐》一書以詳實的數據分析了各地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的運行狀況、存在問題和未來前景,為線上調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以及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國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建議。
浙江的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秉持讓“數據多跑路,民眾少跑腿”的理念,集線上諮詢、線上評估、線上調解、線上仲裁、線上訴訟五大功能模組於一體,平台目前有PC端、手機移動端和微信小程式端,三端版本的頁面布局統一,並實現各用戶角色的功能統一。不論是管理員、調解員還是當事人,均可通過一台電腦或者一部手機線上開展工作、解決糾紛。根據實際情況,還可運用“線上+線下”結合模式解決糾紛,不再局限於傳統線下“面對面”的糾紛解決模式。平台通過“諮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的順序將矛盾糾紛逐層消化分流,構建科學、系統的“社會解紛新模型”,提供“一站式”的解紛流程。這個樣本,“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目標追求,也正符合當前推廣的“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讓數據多跑路,民眾少跑路”的理念。
杭州法院推進多元解紛機制調研報告顯示,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率先建立並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推廣的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台,由於有效引入保險行業前置調解機制,餘杭法院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量減少近50%,被最高人民法院評價為網際網路時代對“楓橋經驗”的豐富和發展。目前這一模式已在杭州兩級法院全面推開,並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套用。
2018年以來,杭州全市法院共委託(委派)行業調解案件8690件,調解成功3853件,調解成功率44.34%。報告提出,“楓橋經驗”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必將極大地推動糾紛解決方式的突破性發展,也將極大地促進多元解紛組織間的開放、合作與共享,跨越時間與地域的鴻溝,將“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向“一次都不用跑”的改革巔峰,為當事人帶來諸多改革紅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呂艷濱研究員認為,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時期,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難度日益加大,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推進全社會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國家將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納入法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建立了各類型糾紛多元化解平台。不少地區引入線上多元解紛機制,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新興技術,不僅整合最佳化社會資源,實現資源與需求的合理匹配與對接,而且為公眾提供多元解紛選擇,為社會綜合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撐與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研究員指出,新時代法治化語境下的“楓橋經驗”是歷史經驗與現實法治的統一、個別治理與普遍規則的統一、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的統一,是在黨的領導下探索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生動典型和實踐縮影。
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指出,“楓橋經驗”是我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寶貴財富,本次發布的成果恰恰是學術界和實務界探討發揚“楓橋經驗”的一次嘗試,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田禾研究員指出,新時代發揚“楓橋經驗”、構建多元化線上糾紛化解機制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嘗試,有必要針對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研究、做好保障。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社會矛盾的新變化要求我們必須適應糾紛的多元屬性,及時轉變解紛觀念,綜合運用訴訟與非訴訟等多種方式與手段,形成功能互補、程式銜接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陳甦研究員表示,希望未來理論界和實務界專家共同深耕法治社會與社會治理的沃壤,努力推出更多相關成果,助力法治中國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