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的研究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大部分: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理論框架和補償費用的計征模式。在構建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理論框架中,首先從界定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破壞的根源及分類出發,在介紹廣義生態補償的概念、性質、管理方式的基礎上。深入探討礦產資源生態補償的維度空間,其中包括補償客體和主體的界定問題、補償方式和相關政策手段、新開發礦山和廢棄礦山的區別化補償機制設計。在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標準和計費模式研究中,《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補償金的核算模型,並在對25個國家現行補償金徵收方法的歸納分析基礎上,探討我國補償金的徵收辦法。

基本介紹

  • 書名: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
  • 作者:宋蕾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607810
  • 外文名:The Research of Eco-compensation for Mining Exploration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經濟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研究》以礦產資源生態環境為研究對象,借鑑國內外資源開發補償的實踐經驗,運用公共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工具,研究我國礦產資源生態補償體系的建設,從而為礦產資源開發補償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簡介

宋蕾(1979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2007-2008年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做訪問學者。現為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博士後在讀。主要從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生態補償、氣候變化的減緩與適應、城市環境治理、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長三角研究課題、世界自然基金會低碳治理項目等,並參與國合會生態補償項目、長三角城市氣候適應的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在《中國土地科學》《經濟問題與探索》《生產力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理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礦產資源消耗總量的增長趨勢
1.1.2 礦產資源消耗的增速呈上升趨勢
1.1.3 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壓力增加迅速
1.1.4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治理困境
1.2 研究意義
1.2.1 解決我國目前資源開發產生的嚴重污染問題
1.2.2 提供可操作的決策依據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進展
l.3.2 國內研究進展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內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的機理分析
2.1 生態補償的內涵
2.1.1 國外生態補償內涵
2.1.2 國內生態補償內涵
2.1.3 礦產資源生態補償內涵
2.2 生態補償的類型
2.2.1 按利益相關分類
2.2.2 按空間尺度分類
2.2.3 按管理方式分類
2.2.4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特質
2.3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的範式
2.3.1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的目的
2.3.2 礦產資源生態補償的性質
2.4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基礎
2.4.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2.4.2 福利經濟學
2.4.3 生態資本
2.4.4 公共產品
2.5 小結
第三章 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分析
3.1 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破壞分類
3.2 礦產資源開採對大氣環境污染
3.3 礦產資源開採對生物圈環境污染
3.4 礦產資源開採對水環境破壞
3.5 小結
第四章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維度
4.1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原則
4.1.1 破壞者負擔原則
4.1.2 “新賬”與“舊賬”分治原則
4.1.3 以恢復治理礦山環境為補償的主要目的
4.1.4 以生態環境修復的成本為依據確定補償標準
4.2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維度
4.2.1 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客體
4.2.2 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主體
4.2.3 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形式
4.3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費用構建框架
4.3.1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費用構成
4.3.2 廢棄礦山生態環境費用構成
4.3.3 新建和正在開採礦山的生態補償費用構成
4.4 小結
第五章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5.1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
5.1.1 復墾計畫書
5.1.2 保證金制度
5.1.3 礦產資源稅費的生態補償使用
5.1.4 保證金的返還
5.2 美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
5.2.1 土地復墾基金制度
5.2.2 礦區復墾許可證制度
5.2.3 保證金制度
5.3 德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
5.4 中國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
5.4.1 礦產資源稅費制度
5.4.2 生態補償費徵收情況
5.4.3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
5.5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案例
5.5.1 山西省礦產資源生態補償
5.5.2 浙江省礦產資源生態補償
5.5.3 安徽省礦產資源生態補償
5.6 小結

第二部分 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費計征模式
第六章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標準的核算
6.1 最小補償金標準
6.1.1 最小補償金核算原理
6.1.2 核算方法驗證
6.1.3 單位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標準
6.2 最大補償費用標準
6.3 小結
第七章 礦產資源開發保證金的徵收模式
7.1 保證金的徵收類別
7.1.1 一次性保證金和階段性保證金
7.1.2 軟性保證金和硬性保證金
7.2 保證金徵收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7.2.1 礦業公司經營規模
7.2.2 礦業公司的環境責任信用
7.2.3 新建礦山和正在開採礦山
7.2.4 礦業公司的資金狀況和復墾時間
7.3 保證金徵收模式發展
7.3.1 不可撤銷信用證
7.3.2 履約保證
7.3.3 信託基金
7.4 小結
第八章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利益相關者博弈
8.1 生態補償的保障與調控機制博弈分析
8.2 聯營保證金制度
8.3 生態補償約束機制
8.3.1 開採許可證制度
8.3.2 預防性生態補償制度
8.3.3 環境修復認證制度
8.4 生態補償激勵機制
8.4.1 發展環保產業
8.4.2 生態稅收優惠
8.5 小結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
9.1 研究結論
9.2 本書的創新點
9.3 需要進一步研究及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