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龍山

磷龍山

磷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懷柔縣九渡河鎮二道關村,距北京市區60公里,距懷柔縣城35公里。磷龍山峰崖高聳,花崗岩石林挺拔壯觀,堪稱華北一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磷龍山
  • 外文名:Linlong mountain
  • 地理位置:北京市懷柔縣九渡河鎮二道關村 
景點特色,二道關,旅遊信息,交通狀況,旅遊小貼士,

景點特色

自古就是長城軍事重鎮,這裡關山重重、敵樓幢幢、峰高林密。而巍峨峭峻的鱗龍山,位於群山之首。也是攀岩活動的最佳場所。 磷龍山山口的磷龍石雕是山的藝術象徵物,漢闕石門繼承了漢代建築風格,創造了“瓊閣雲檐藏神域,童話奇景入夢鄉”的美感。
旋升的天梯上邊有《山鬼》的岩畫,是依詩人屈原的作品創作的,渲染著山林的神秘氣氛。 景區內不但有天生的將軍峰、神鷂九子峰、神馬石、駱駝峰等各具形態、惟妙惟肖,而且各存神話傳說,聽來趣味盎然。即使是慧眼通神之客,對其如何造化成形,也大惑難解。
景區內又有中天潭、臥虎潭等,猶似深山寶鑑,襯天映日,清淨生輝。還有獅頭瀑落差66米,觀之如銀河天落,聞之似珠玉落盤。
磷龍山勝景迭出,山口的磷龍石雕,堪稱此山的藝術象徵;“將軍峰”、“達摩石”等石景,皆舉世無雙奇觀;“神符崖”上的獸畫神高舉雙手,頭上有飛鷹舞動;“獅頭瀑”、“中天潭”等水景,則呈現著“瀑雨墜灑響幽谷,銀河天流滿玉池”的詩情畫意;石雕園中的動物景石千姿百態、別開生面;還有瀑流落差高達66米的“獅頭瀑”,無不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

二道關

在北京市北部,懷柔縣城關鎮西北28公里,二道關村。南距黃花城2.5公里。黃花城南拱京師,西護明十三陵,位置險要,故設重關。黃花城本鎮口為頭道關,此為第二道關,故名。為長城重要關口。海拔297米。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兩側皆為高山,河西岸有鎮河營1座,關門南面有城堡1座。關口周圍制高點建有敵台。現關口因修建懷四公路,已廢,基址尚存。堡城內外均已成民宅。懷四公路經關口外。 黃花城歷史曾稱為黃花鎮,黃花城關被稱為頭道關,它是外省通往京師的要衝, 也是拱衛明皇陵的門戶。在黃花城關遺址北側的岩石上,至今還保留著明萬曆年間刻寫的“金湯”兩個大字,足以顯示出當年關口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皇城的軍事防禦,黃花城北面又延修了一段長城,這段長城被稱為外長城。距頭道關北約二公里處,建置一關,稱二道關。如今,二道關隘口已不復存在,而當地村落卻因此而得名。
歷史文物
二道關村現有村民400餘戶,全村房屋沿山腳下建成,林木環抱,環境幽雅。村前面山上有連綿起伏的古長城,村內還有多處文物古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鷂子峪城堡。
鷂子峪為二道關所轄,古時該地曾有猛禽鷂鷹出沒,故名。鷂子內峪建隘口一座,據《四鎮三關志》和《西關志》載:“鷂子峪口,正關一道,城樓一間,水道二空,擋牆二道,敵台二座,明嘉靖二十三年(1595年)建,寬漫,通眾騎,極沖”。現在,隘口西南烽火台尚存,隘口已毀。
鷂子峪隘口東側北坡處建有一城堡,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磚石結構,南牆長102米,北牆長91米,東西牆各長78米。南向開一城門,門洞上鑲嵌一漢白玉門額,上書“鷂子峪堡”四個字,城堡保存完好。
關於鷂子峪城堡的作用有兩種說法,一是屯兵,二是養馬,但都缺乏確切的依據。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年修建城堡確為軍事防禦所需,《四鎮三關志》上就有關於夷部入犯鷂子峪的記載,古老的城堡曾經歷過刀光劍影的浴血廝殺。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明朝滅亡,清朝取而代之。隨著疆土的鞏固,戰事逐年平息,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也日漸削弱,駐防的軍隊也撤離了長城,黎民百姓開始在長城腳下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鷂子峪城堡內最多時居住40餘戶人家,130多口人,現僅剩十五、六戶,許多人家蓋了新房。城堡內的一棵古槐樹已有幾百年的樹齡,仍枝繁葉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1984年,鷂子峪城堡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莊現狀
如今,二道關村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文物古蹟,開發建設了旅遊區,並開展了民俗旅遊接待,古老的山村煥發了新的生機。

旅遊信息

交通狀況

磷龍山西南與昌平交界,西北與延慶相接。
自駕車:京昌高速西關出口—-十三陵長陵——沙嶺—黑山寨—九渡河—黃花鎮—黃花城—二道關村村北小橋右側。
公車:東直門乘916公車直達懷柔縣城(空調8元/人普通6元左右/人),會議中心換乘直達二道關或杏樹台的中巴在二道關的海雲農家院下車。

旅遊小貼士

吃:五色油糕、發糕、淋槳糕、餷子粥、水糰子、酸菜白肉 、白片肉、煸白肉、砂鍋白肉、白肉血腸、火鍋豬手
住:北京紅螺園飯店、 中影酒店、北京紅螺鐘磬山莊、北京團圓假日飯店、北京棲湖飯店
行:東直門乘916公車直達懷柔縣城(空調8元/人 普通6元左右/人),會議中心換乘直達二道關或杏樹台的中巴在二道關的海雲農家院下車
娛:登山,攀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