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古道

碼頭古道

大溪地區擁有十幾條歷史古道,其中,位於和平老街底的「石板古道」,又稱碼頭古道, 是最容易親近的一條古道,它也是最短的一條古道,全長只有幾十公尺而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碼頭古道
古道介紹,尋訪手記,

古道介紹

大溪地區擁有十幾條歷史古道,其中,位於和平老街底的「石板古道」,又稱碼頭古道, 是最容易親近的一條古道,它也是最短的一條古道,全長只有幾十公尺而已。
彭坊隸屬於長汀縣童坊鎮,位於汀州東北部,是一個雖小卻很精緻的傳統古村落,有古街一條,古道一條,古橋2座,古井2處和古樹3棵。
彭坊村一面靠山,兩面臨水(龍溪、童坊河),屬河谷盆地,匯山之韻,聚水之靈。彭坊的美,美在溪,在橋,在那條街,還有村後那一撮風水林。風水林里有一棵奇特的“菩薩樹”,學名為南紫薇,樹齡約600年,樹兜的外形有如一棵洋蘿蔔,樹兜巨大中空,有菩薩端坐於樹洞。
走進彭坊村,讓人想到《水滸傳》“楊志賣刀”的某個片段:紅壤石的古橋,密集的橋欄,橋頭那端是一路懸在河岸的吊腳樓,樓為木構,窗臨小溪,酒肆悠然,屋檐吊著燈籠,古香四溢。吊腳樓之下,石板階梯,是村民下河浣洗之處,原是一處古碼頭。明清時期,這裡曾是貨物起落點,商賈集散地,水路可直通閩江,是古代汀州通往連城、清流、寧化的必經之路,也是抵達南平、福州,連線大海的山海通道。當年,童坊周邊的木柴、土紙和各種竹製品被源源不斷的外運,回程的船隻則帶回外地稀罕產物和文化,比如彭坊的刻紙龍燈,就是外地傳人的,還有許多民居和廟宇、祠堂的建築形式,都隱隱約約帶有沿海一帶的建築元素。
一條長約百米的古街,兩邊林立的商鋪是騎樓式的木板房,不管店面大小皆有內屋,內屋就是倉庫。如有名的“大店哩”,它其實就是一間貨物集散臨時倉庫,沿街是店面,裡屋有方形大天井,四周16個倉庫置放沉重貨物,便於搬運,樓上也相應為16間,用於堆積重量較輕的貨物,四通八達,系客家民居“穿心走馬樓”結構。坐在沿街二樓的美人靠上,既可納涼聊天,又可盡覽樓下景致,也算別有一番情趣。
小小一碼頭,承載歷史重任,造就繁華古村。千百年來,由於水運發達,車馬不斷,挑夫如織,客棧連綿,酒肆成排,客商雲集,縫衣的、剃頭的、釀豆腐的、賣小吃的,人聲鼎沸……儼然是汀州府的微型縮影。許多人因此而發跡,建起了大屋、宗祠,直至現在,還存留著大店哩、彭氏宗祠、魏氏宗祠、
彭坊西山公祠、松樹山遺址等,還有養榮堂宅院、殿儀公祠、張氏宗祠、慕東、天倫、旭生、志榮公祠、祖師廟和四郎公開基祖祠……
彭坊村風景優美,風情獨特,有被譽為“先有廣福院後有汀州府”的千年古剎廣福禪院,目前依然香火不息。寺院對面是一處丹霞地貌的礱床寨,那裡也藏有一古寺,還有大小一線天等以石頭為主題的美景。山上各種珍稀藥材和動植物豐富,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古村集中原耕讀文化、龍文化、道教、佛教文化於一體,每年正月的各種醮事、刻紙龍燈、踩船燈、抬菩薩、打錢棍、送瘟神等民間傳統習俗,給古村以生生不息的力量。
彭坊村這塊風水寶地人才輩出,小小村落曾湧現出刺史彭履真、大夫彭坤元、彭侍郎明遠、大商賈彭景周、太學士彭元矩、風水師彭殿奎和貢生彭唯然,還有近代的少將彭勝標、彭發基和原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童小鵬。
彭坊,這棵古老的生命之樹,千百年來綻放著燦爛的花朵,延續著客家先人的智慧和奮鬥精神,又好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遠古的光芒。

尋訪手記

古建築、古村落保護的熱潮在各地才剛剛興起,“呵護家園,保護古建”的理念在彭坊村早已深入人心。大到居住環境,小到一石一木,對於老祖宗留下的歷史遺產,當地政府和村民從很早起就開始倍加珍惜,才讓我們今天能有幸看到魅力無窮的彭坊古韻。
保護古建和保護環境一樣,越早越好,不要等到古村落被“洋房子”糟蹋得面目全非時,才想起要保護。修復的東西總不完美。古建築壞了,換一根樑柱就多了一根新木;老民居坍塌了,要想恢復就難上加難;古物丟失了,留給後人是永遠的遺憾……彭坊的古村保護,政府重視早,措施落實早,村民參與早,效果也就比許多地方好得多。如果大家都能像彭坊那樣,在呵護好祖宗寶貴遺產的同時,不忘傳承客家先人的寶貴精神,該有多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