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研究》是2015年5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運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 作者:張運書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 頁數:285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87962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中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從法學的視角嘗試構建碳金融監管的理論框架。本書由六章構成,遵循著“本體論→價值論→規制論”這種由一般到具體的層層遞進式的邏輯思路。不管是本體論部分還是價值論、規制論部分,都遵循著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相結合的論證範式。第二章和第三章屬於本體論部分,重點分析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碳減排的市場機制、碳金融的法學內涵、碳金融與碳排放權交易的關係和碳金融監管的法理基礎等。第四章屬於價值論部分,在分析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屬性的基礎上,探討碳金融監管的理念追求與價值選擇。第五章和第六章屬於規制論部分,在明晰一般理論的基礎上,具體探討碳金融監管權配置的模式選擇與法律規制的制度建構。總之,全書遵循“碳金融和碳金融監管是什麼→碳金融為什麼要被監管→怎么監管碳金融”的研究進路。

作者簡介

張運書,1973年10月出生,男,漢族,中共黨員,安徽靈璧人,法學博士(經濟法學)。現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從事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金融法、社會保障法。近年來,先後主持省部級社科項目五項,參與國家社科項目三項,在CSSCI等核心刊物發表法學文章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選題背景與研究價值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價值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評析
(二)國內研究現狀評析
三、研究思路、研究範式、主要創新與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範式
(三)本書的貢獻與需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碳金融的內涵界定與現實發展
一、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及其交易的金融屬性
(一)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
(二)碳排放權交易模式及作用機理
(三)碳排放權交易的金融屬性
二、碳金融的內涵與淵源
(一)碳金融的內涵界定
(二)碳金融交易的理論淵源
(三)碳金融交易的法律溯源
三、碳金融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國際碳金融發展現狀
(二)國際碳金融發展趨勢
(三)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
第三章碳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分析
一、碳金融監管制度內涵的法學分析
(一)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內涵
(二)碳金融監管法律關係的構成要素
二、碳金融監管的現實必要性分析
(一)碳金融風險生成的巨觀經濟環境
(二)CDM市場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碳金融工具過度創新隱匿和傳導風險
(四)操縱和投機風險難以避免
三、碳金融監管的理論正當性分析
(一)公共利益論
(二)管制俘獲論
(三)法律不完備理論
(四)幾種理論的評析
第四章碳金融監管的理念追求與價值取向
一、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本質屬性
(一)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社會法屬性
(二)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經濟法屬性
二、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理念追求
(一)社會本位理念
(二)人本主義理念
(三)實質正義理念
(四)國家適度干預理念
三、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價值取向
(一)法律理念與法律價值的辯證關係
(二)碳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價值取向
第五章碳金融監管權的法律本質及其配置的模式選擇
一、碳金融監管權本質的法學界說
(一)從權力的本源看碳金融監管權的本質
(二)從權利的本源看碳金融監管權的本質
二、金融監管權配置模式的歷史演變
(一)金融監管權配置模式的類型化分析
(二)金融監管權配置模式的歷史變遷
(三)金融監管權配置模式歷史變遷的規律探尋
三、碳金融市場監管權配置的模式選擇
(一)碳金融監管權配置的決定因素
(二)我國碳金融監管權配置的模式選擇
(三)實施碳金融市場監管權統一配置模式的法律進路
第六章我國碳金融監管重要法律制度構建
一、碳金融信息披露監管法律制度
(一)碳金融市場信息披露監管的理論探源
(二)碳金融市場信息披露監管的法律價值
(三)碳金融市場信息披露監管的制度建構
二、信用評級監管法律制度
(一)碳金融市場中信用評級監管的法律特質
(二)美國信用評級監管立法狀況及特點
(三)我國碳金融市場中信用評級監管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場外碳金融衍生工具監管法律制度
(一)場外碳金融衍生工具與系統性風險
(二)場外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三)金融危機後美國場外衍生工具監管制度改革
(四)我國場外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監管的特別制度建構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