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雨雲

雨層雲底部,雲體小而破碎的低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碎雨雲
  • 外文名:fracto- nimbus,Fn
  • 相關術語:雲的分類、低雲
  • 學科分支:天氣學
描述,觀測與意義,

描述

降水雲層下由於雨滴蒸發,使雲下濕度增大,經擾動凝結而形成的碎雲,雲低且破碎,灰色或暗灰色。不斷滋生,形狀多變,移動快。最初是各自孤立分離的,後來可漸合併。常出現在降雨時或降雨前後的降水雲層之下。

觀測與意義

從雲的生成原理上判斷。碎雨雲多生成於降水雲層之下,由於降水使低空水汽含量多, 容易飽和, 加上氣流的動力擾動作用, 很易生成支離破碎的碎雨雲。隨著空氣中濕度的增大, 碎雨雲不斷滋生、合併乃至布滿全天, 雲塊間隙減小, 雲體移動減慢, 在天邊附近的雲塊顯得互相重疊呈波浪狀, 貌似積雨雲, 但當雲層移到天頂時, 只要仔細辨認, 其雲體破碎, 若明若暗, 結構不穩定, 則應記為碎雨雲。
從連續觀測來判斷。連續觀測雲的來龍去脈, 能確定雲的成因。夜間觀測時, 應先在黑暗處停留一段時間, 待眼睛適應環境後再進行觀測;同時, 還要了解當天傍晚雲的變化規律, 並根據當時的天氣現象、星光的有無與模糊程度及天空明亮程度, 做出正確判斷。
碎雨雲的降水機制:碎雨雲是降水雲層下經擾動凝結而形成的碎雲,當它逐漸聚合,移動到溫度低、水汽含量大的地區時,如遇強烈的上升運動使水汽因降溫而飽和,在雲中出現許多小水滴,它們受到凝結和沖並作用,有些變成了大雨滴;此外當空氣中常有大的吸濕性的凝結核存在,水汽在它們的表面凝結也可產生大水滴。但上升氣流強度減弱時,大雨滴則因受重力作用便從雲中降落而形成降雨,特別大的雨滴降落時會被氣流衝散成許多小水滴,又隨上升氣流而上升,再凝結、沖並增長,發生連鎖反應。這樣便產生了碎雨雲過頂時,降水突然增大或開始下雨,當它移出上空時又恢復原來狀態的原因。所以從遠處移動過來的碎雨雲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是可以加強降水強度,但其本身是不會產生降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