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鎮(貴州省務川縣硯山鎮)

硯山鎮(貴州省務川縣硯山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硯山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境內,全鎮地域面積89.9平方公里,轄5個村,49個村民組,其中:硯山村12個村民組;大橋村9個村民組;毛田村8個村民組;回龍村6個村民組;石朝村14個村民組。全鎮共有耕地資源面積25962.3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4715畝,水田7320畝,臨時性耕地面積1124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硯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面積:89.9平方公里
  • 人口:17090人
歷史變革,歷史文化,經濟概況,產業發展,交通狀況,民生事業,社會事業,特色產業,食用菌產業,大蒜產業,地圖信息,

歷史變革

硯山鎮唐宋時屬古都濡縣地,宋嘉佑二十四年(1063年)縣廢,屬黔州彭水縣都濡鎮。元初劃入思州務川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屬在城圖第三甲。清乾隆年間,硯山坡闢為鄉場。民國5年(1916年)地屬北區。民國15年地屬第四區。民國20年4月成立硯山鎮,屬第六區。民國27年改為硯山聯保。民國31年改為硯山鄉。解放後,設硯山區和硯山鄉人民政府,駐硯山坡。1953年劃為硯山小鄉,1958年改為硯山管理區,屬鎮南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硯山人民公社,屬硯山區。1984年改為硯山鄉,1992年“撤併建”擴大為鎮。

歷史文化

硯山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毛田天主教堂是貴州省天主教發源地,這裡自然資源獨特,板石資源豐富,有風景如畫的馬頸河風光和月亮壩萬畝林場,烤菸大蒜香菇產業發展資源稟賦優勢明顯。我鎮加工的板材質地優良,生產的大蒜產品享譽國內,香菇產品暢銷周邊市場。
硯山鎮唐宋時屬古都濡縣地,宋嘉佑二十四年(1063年)縣廢,屬黔州彭水縣都濡鎮。元初劃入思州務川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屬在城圖第三甲。清乾隆年間,硯山坡闢為鄉場。民國5年(1916年)地屬北區。民國15年地屬第四區。民國20年4月成立硯山鎮,屬第六區。民國27年改為硯山聯保。民國31年改為硯山鄉。解放後,設硯山區和硯山鄉人民政府,駐硯山坡。1953年劃為硯山小鄉,1958年改為硯山管理區,屬鎮南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硯山人民公社,屬硯山區。1984年改為硯山鄉,1992年“撤併建”擴大為鎮。
硯山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毛田天主教堂是貴州省天主教發源地,大橋村煙墩古烽火台猶存。這裡自然資源獨特,板石資源豐富,有風景如畫的馬頸河風光和月亮壩萬畝林場,烤菸、大蒜、香菇產業發展資源稟賦優勢明顯。我鎮加工的板材質地優良,生產的大蒜產品享譽國內,香菇產品暢銷周邊市場。
硯山鎮是新階段扶貧開發二類重點鄉鎮,全鎮以玉米、水稻、豆類等傳統農作物生產為主,農民收入主要為糧食、烤菸、畜牧和外出務工收入。硯山鎮礦產資源匱乏,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低,環境艱苦。

經濟概況

總人口17090人,其中農業人口15903人,現有外出務工人員5000人。耕地面積22845畝,其中水田7320畝,旱地7395畝。全年糧食總產量5998.3噸,人均381公斤。全鎮轄5個行政村49個村民組。
“十一五”期間,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00萬元,比“十五”時期翻一番。截止2010年底,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000萬元,財稅收入完成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67元,分別比“十五”期末淨增2200萬元、82.4萬元、1197元,年均增長9.5%、11.2%、12.6%。
“十二五”期間,硯山鎮黨委、政府將按照圍繞“優環境、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的基本思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減貧摘帽”和實現全面翻番為目標,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提升鎮域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壯大支柱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普及惠民工程,促進城鎮建設上水平,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到“十二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財稅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分別達到1.2億元、400萬元、5330元,力爭達到1.5億元、420萬元、600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確保每年完成3000萬元,力爭達到3500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貧困發生率控制在5%以內。
2012年末全鎮共有耕地資源面積1731.16公頃,其中:常用耕地981公頃,臨時性耕地面積750.16公頃。常住人口總戶數4272戶,總人口17016人,鄉村從業人員11015人,外出務工人員6435人(其中出省務工5293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元。財政總收入63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0.2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015萬元。

產業發展

以糧食、烤菸、畜牧為主導產業,有大蒜特色產業。全鎮栽植金銀花12700多畝,有白朮、柴胡中藥材基地近100畝,有紅葉樹、桂花樹等苗木基地100畝左右。有農民自主創業開辦的小型石材加工廠5個。全年糧食總產量6360噸,肉類總產量759.2噸,菸葉總產量556噸。

交通狀況

鎮南—硯山、硯山—分水油路和回龍至硯山水泥路硬化全面完工,已實現村村通油路。2012年修建煙區公路2條共24公里 ,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硬化4條入組公路8公里。2012年11月18日硯山鎮至栗園公路開工修建。現尚有芭蕉坨、譚家、和平、打鐵岩等村民組不通公路。

民生事業

鎮內有中學1所,中學生438人,中學教師32人;國小6所,小學生783人,國小教師65人;有衛生院一所,職業(助理)醫生6人,床位數19張。敬老院1所,收容13名五保老人。地面衛星接收站2387個。使用沼氣池1166口。農村用電4235戶,全年用電量147萬千瓦時。參加新型農村醫療保險15072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018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778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5人。

社會事業

硯山鎮大橋村位於硯山鎮南面,據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國土面積12.379平方公里,現有土地資源面積253.4公頃,現有居民住戶758戶3009人。
大橋村是新階段扶貧開發一類重點村,村域內基礎設施落後,民眾日常生產條件艱苦,人民生活水平較低。
硯山鎮大橋村是十一五期間全省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村。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大橋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深入全面的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工作。從修路、解決人飲、人居環境、產業發展入手,逐漸延伸到村級陣地建設、民眾文化、休閒娛樂等方面。通組公路達到100%,安全飲水率達到90%,新建了村級活動陣地,建設了籃球場、農家書屋,新建(改建)了黔北民居10間,環境衛生得到全面政治,村容村貌發生較大變化。產業發展更是讓當地民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積極扶持壯大石材加工業5家,發展辣椒等蔬菜、紅高粱、花生等作物2000餘畝,全面推廣良種良法,新建核桃產業基地2500畝。通過產業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十五期末的1350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2600元。貧困人口由十五期末的1700人減少的十一五期末的850人。扶貧成效明顯。

特色產業

硯山鎮的支柱產業,每年產量均在100萬斤左右,硯山屬於高山半高山地區,獨特的氣候和土壤等條件最適合烤菸生產,其生產的烤菸品質較高。

食用菌產業

硯山食用菌產業發展始於2009初,由外出返鄉青年謝永剛在福建引進技術和生產工藝,帶動當地能人和大戶種植。生產的品種主要有香菇、大腳菇、滑菇、雞腿菇、茶樹菇等品種,產品暢銷遵義、重慶等周邊市場,供不應求。

大蒜產業

硯山鎮素有種植紅皮大蒜的傳統,其生產的硯山紅皮大蒜,以其個大、均勻、味香、辛辣而暢銷市場。硯山紅皮大蒜知名度較高,市場需求旺盛。
硯山鎮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適合硯山紅皮大蒜的生產。硯山鎮地處東經107°53′—107°54′,北緯28°47′—28°48′之間,海拔970米,年平均氣溫為17℃,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土質疏鬆,是最適宜紅皮大蒜的生長環境。每年均有150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其中基地面積500畝)。
硯山鎮生產的紅皮大蒜在貴陽、重慶等周邊市場的知名度高,全縣已有大蒜加工企業3家,產品容易進入市場,價格競爭優勢明顯。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硯山鎮政府(025鄉道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