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根(原變種)

灌木,高1-2米,稀達3米;莖粗壯,無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長7-15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具明顯的邊緣腺點,兩面無毛,有時背面具極小的鱗片,側脈12-18對,構成不規則的邊緣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硃砂根(原變種)
  • 拉丁學名:Ardisia crenata Sims var. crena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報春花目 Primulales
  •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 亞科:紫金牛亞科 Myrsinoideae
  • 紫金牛屬 Ardisia
  • 亞屬圓齒組 Sect. Crispardisia
  • 硃砂根 Ardisia crenata
  • 中國植物志:58:068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柄長約1厘米。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近頂端常具2-3片葉或更多,或無葉,長4-16厘米;花梗長7-10毫米,幾無毛;花長4-6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圓形或鈍,長1.5毫米或略短,稀達2.5毫米,全緣,兩面無毛,具腺點;花瓣白色,稀略帶粉紅色,盛開時反卷,卵形,頂端急尖,具腺點,外面無毛,裡面有時近基部具乳頭狀突起;雄蕊較花瓣短,花葯三角狀披針形,背面常具腺點;雌蕊與花瓣近等長或略長,子房卵珠形,無毛,具腺點;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6-8毫米,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時2-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2400米的疏、密林下蔭濕的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西藏東南部至台灣,湖北至海南島等地區,印度,緬甸經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至日本均有。

主要價值

為民間常用的中草藥之一,根、葉可祛風除濕,散瘀止痛,通經活絡,用於跌打風濕、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經不調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制肥皂。亦為觀賞植物,在園藝方面的品種亦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