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而出的四年級

破繭而出的四年級

《薛瑞萍班級日誌:破繭而出的四年級》內容簡介:同聽一首歌,同看一本書,同誦一首詩。一班人同時沉浸於美好事物的感覺,是一群小魚游成海洋里最大的大魚的感覺。對於兒童來說,如果這種感覺足夠充沛,足夠有力,如果這種感覺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今天在教室聽到看到享受到的,都將作為飽滿的種子、優質的煤炭埋藏於兒童生命的深處。

基本介紹

  • 書名:破繭而出的四年級
  • 出版社:長春
  • 頁數:271頁
  • 開本:16
  • 品牌:長春出版社
  • 作者:薛瑞萍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513814, 754451381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薛瑞萍班級日誌:破繭而出的四年級》:
靈動的生命之流
自然的教學現場
國內第一部
母語教學及班級成長記錄

作者簡介

薛瑞萍,網名看雲。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學國小部語文教師、班主任。酷愛讀書和寫作,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堅持帶領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高品位的閱讀。領銜主編《日有所誦》,出版了《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我們班的閱讀日誌》《薛瑞萍讀教育理論》《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等作品。

媒體推薦

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輝,有穿透力,你讀她的文字會被點燃,被喚醒,明白真正的語言之美。在教育文字牛,好看好讀的文字實在不多。她的幾本書廣為流傳。並不是商業推廣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親近母語·徐冬梅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上學期
九月:在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
八八六十四
就在這薄陰的初秋的下午
朗誦·傾訴·春天的原野——《老師,您好》教學實錄
過濾——關於《老師,您好!》的思考
感性是血肉,理性是骨架——關於《秋天》的教學及思考
我們的節日,我們的艾瑪
四年級就是四年級
生活原本如此,世界原本如此
在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
誰說弱者的憤怒是渺小無力的?——《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朗讀實錄
也是破繭而出
雲刀——《九寨溝》教學實錄
十月:水到渠成的事情
水到渠成的事情
為什麼是《昆蟲記》
“他看見了人!”——《開天闢地》教學實錄
是普羅米修斯自己,是人類自己——《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片段
找到愛,才算找到自己——《我是誰?我的愛》朗讀實錄
十一月;這就是我的作文指導
12字口訣
自然地引導
誰來做監工?——兼說《破繭而出》
朗讀帶來的是震動——《一件小事的震動》朗讀實錄
不知不覺
這就是我的作文指導
震動激起行動
靜默
鴨塘問答——《珍珠烏》教學後記
十二月:一旦飛翔,永遠飛翔
編輯童話
男孩就是男孩
人一開心話就多
浸潤——《一片葉子落下來》朗讀實錄
更可靠的寫作引導
分層再分層——《霧凇》教學後記
一旦飛翔,永遠飛翔——《達文西想飛》朗讀實錄
考試真的好難啊
陽光多么美好
一月:不是我相信,而是我知道
我們首先應當看重的
“老師,我借書!”
艱難的成長——《鼴鼠與小鳥》朗讀後記
賽詩會
貓眼看世界
不是我相信,而是我知道
為了忘卻的哀痛

第二部分 下學期
二月:“當然是豬!”
“當然是豬!”
一對同桌,兩篇筆記
因為是在教室,一切便不同了——《第一朵杏花》教學後記
三月:語言的紀律
難言的感動不會白白氤氳心頭——《小棕熊的夢》朗讀後記
雞蛋累了——關於“薄殼結構”的實驗記錄
溫柔的衝突
水雲·湖月
第三件事,第三代人——《花婆婆》朗讀後記
關於《拖沓的孩子》
我發現
語言的紀律
朗讀擂台
四月:另一種海鷗
懷抱、掌聲及其他——由《第一次抱母親》想到的
英雄之路或美的救贖——《小黑魚》朗讀後記
胡蘿蔔加大棒
我也要昏過去了!——《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後記
多么漂亮的一束禮花
另一種海鷗——家長會上的發言
一次完美的野餐需要什麼?——《艾特熊與賽娜鼠:一起去野餐》
講述後記
圓滿
五月:默哀的課
學生持續的閱讀熱情從哪裡來?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生命橋》教學後記
私愛是必須的——《艾特熊與賽娜鼠:雪地里的聖誕樹》
朗讀後記
默哀的課
回歸之旅:從天鵝到天鵝——關於竇桂梅的名篇導讀《醜小鴨》
無題
也是看雲的意義——從校訊通說起
第一次爬樹
積極的教育學
六月:“破殼而出”
“破殼而出”
“老師,讓我想想,讓我想一想!”——關於《皇帝的新裝》
捨不得討論——《小妖魔要上學》朗讀後記
在興園的日子裡
破繭而出

文摘

八八六十四
開講座、聽講座、備課、評課、挪動教室、填寫各種表格……上班,馬不停蹄地忙碌——其實已經一周了。
學生28日報到。對面的柏堰村小終於關閉,全校最後二十幾個學生,不得不轉學來到62中。四(2)班再度成為全校人數最多的班級。
4年以來,從上屆到這屆,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設計容量為50人的教室,實際容納學生人數依次為30人,55人,58人,60人,64人。
既是借讀,從理論上說,四個新生也可以轉到幾十公里以外的興園國小、夢園國小。如果那樣,教室就不像這樣挨挨擠擠、密不透風,讓人有奪門而逃的衝動了。
班額達到60人就分班,這是學校早就規定了的。現在的二年級,就是因此而有了三個班,每班人數40許。可那三個班是一入學就分開的。四年級了,兩班混合了重分,這勢必要在學生和家長的中間引起極大的動盪。
我和嚴老師找到校長,希望他能規勸兩班各4名新生轉到興園國小和夢園國小去,校長答應盡力而為。
回到家裡,心中忐忑。我對先生說:“張婉君、魏鵬、宋世君、羅照偉——如果沒有看見也就算了。可是現在,我已經看見他們了,怯生生的,個頭和我的學生差不離。如果校長努力成功,這4個孩子就會因為我的拒絕而車來車回地每日奔波。剛剛四年級啊,我是不是太殘忍了?我是不是在造孽?”
“那就留下他們吧。”
“可是那樣一來,教室就成緊箍箍的大蒜頭了!為了秩序,班上總得有一兩個坐不住的孩子單獨坐的。64人,密不透風啊,相比於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壓力要增加更多。而這些壓力,最終都要集中到班主任身上。壓死毛驢的,是最後一棵草。這回倒好,一下來了四棵草!”
“那就堅決不收!收一個就分班!”
“分班不現實,不收於心不忍。”
“那你怎么辦?”
“聽天由命吧。”
最終結果,照單全收。我對唐老師說:“這下我是全校最踏實的人了,這下我們班再也不會進人了。再來一個,就只能坐講台了。”
在我的班級,到三年級為止,最調皮、成績最差的,從來都不是陸續後來的“新生”,而是那些個“老同志”。新生的到來,對於班級的秩序和教學多少都會帶來一些衝擊——教師自信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儘快融入集體、儘快跟上節奏。現在,不知道他們具體的學習和表現情況,不宜也不該為他們設定目標,一切盡力而為就是。對於這4個孩子來說,來到62中,無論如何,也比在村小好——更不要說是去離家幾十公里的興園、夢園了。
兩個月的暑假過去,孩子們都長高了,座位做了較大調整。我估計過去幾日,很有幾個媽媽日煎夜熬,憂心如焚!我知道很多平時不來論壇的家長,這幾日必定天天來看《四(2)班的故事》是否開張。
新學年的第一帖,等於是個小範圍的網上家長會,希望讀到的家長把我的意思廣而言之——下面教師接著說。
座位是家長的敏感點,更是班主任的頭疼事。家長對於座位過分敏感的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孩子多動,容易干擾別人,害怕孩子被發配到“被遺忘的角落”;其二,孩子性躁,易受干擾,聽課格外依賴同座位的安靜。殊不知,潛伏在敏感背後的,是家長對於孩子乃至對於教師的不信任;殊不知,過分優越的座位環境恰恰斷絕了孩子於磨鍊中漸漸獲得自控能力的可能性。在過去的3年裡,這種敏感,既加深了孩子對於“我不行”的負面認同,也加深了教師對於孩子及其父母的負面印象。
新學年新在哪裡?就是程度不同的,人人精神都有新氣象,人人心中都有新期待。教師對班級充滿信心,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一路走來的家長啊,也該對教師、對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學生的課堂表現,總是班主任與任課教師日常交流的重點;每次的座位調動,都是班主任與任課教師斟酌協商的結果。家長所關注的,也在教師的關注之內。所以啊,作為父母,能做和該做的,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後把信任給予教師、把信心給予孩子。只能如此,你別無選擇。否則你的焦慮,只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躁動,更加孱弱——更加不能自控,更加缺乏自我教育能力。這種對於環境過分依賴的劣根性,必將成為孩子一生致命的缺陷。
28日我讓孩子轉告家長:關於座位,只能反映情況,不可要求調動。對於表現不好的同座,該教育還是該調動,教師會在調查之後,慎重處理。決定座位的權力,在對全班負責的教師,而不是在心中只有一個孩子的家長。
多年經驗告訴我:後排穩則班級穩,後排優則班級優。所以本班成績最好,自控力最強的孩子,恰恰集中在後排。每次講繪本的時候,教師總是問:“最後的同學能看清嗎?”每次提問的時候,教師期待的目光總是首先投向後排。
今後,這種傾斜將更加明顯,更加有意。
多年經驗還告訴我:四年級是班級成長的轉折點。所謂“123,爬上山”,一至三年級確實是國小階段最艱難的時期,不少班主任就因為四年級大意了,使得班級一不小心陷入混亂與鬆懈。所以在四年級,我會更加著力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熱愛,更加關注孩子各科的課堂表現。
因為即將加重的工作負擔,我向數學老師致歉。李老師哈哈大笑:“你放心吧!學前班撤銷了,我的負擔輕多了。這一年,我會集中精力抓好四(2)班的數學;同時,我還可以協助你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搭檔同心,全班有幸啊。這讓我十分感動。

序言

季祥珍老師是揚州人,也帶四年級。《心隨我動——我的教育和生活》是她的主題帖,是我常去瀏覽的地方。眼睛壞得幾乎瞎了,故而對於朋友的帖子,我總是看的多,跟的少,只是默默感動於大家的奮進與勞苦。我有一個習慣,讀帖之前,總要先瞄一眼發帖時間,而我看見的時刻,又多在夜間——甚至深夜。就在下意識的一瞥中,一線疼痛拉過心尖。於是我更少跟帖,怕的是那些喜歡我的年輕人因此受了鼓勵,越發不知珍重地熬夜去閱讀、思考、寫作。忘記了自己一直在透支,一直在過度付出。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躺在床上,想著學生。”這話真實道出了如今中國小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生活狀態。教師是專門提供精神幫助與成長支持的行業,這類行業一方面需要從業者具有高度自覺的奉獻意識,一方面需要從業者自身擁有充沛的力量——真真切切感覺到自己有尊嚴、有自由、有智慧、有力量。一個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當他身心疲憊卻動輒得咎的時候,當他被要求奉獻再奉獻,卻絕少得到關愛、寬容與呵護的時候——如何可以品嘗到職業榮耀的滋味,又如何可以給人以幫助、輸人以力量?
殘忍且不露聲色地,黴菌一樣的職業倦怠正廣泛而深入地侵蝕著教師的身心健康。在很多優秀教師那裡,支撐他們強打精神“興致勃勃”的,是無處不在的客觀壓力,更是於不知不覺間內化到骨髓深處的職業道德。可是,當權利被剝奪,留下的只有義務和苛責的時候,所謂職業道德,其實是社會強加於教師的單向剝奪與榨取的超道德——反道德。
“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據說這是魯迅說的。可是,我們知道的事實是,先生在白色恐怖的當年,生活其實相當滋潤。當然,魯迅是在大學教書的。可是,能夠讀到的信史又告訴我們:就是同一時代的國小教師,也遠比今天的我輩活得寬鬆自在。決無我們似的職業焦慮、職業煎熬、職業枯竭。
這當然不僅僅是教師的不幸。有多少個備受壓抑的教師,就有多少個班的備受壓抑的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