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生槐(豆科類的植物)

砂生槐(豆科類的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砂生槐(學名:Sophora moorcroftiana (Benth.) Baker)是豆科,槐屬小灌木,高可達1米。分枝多而密集,羽狀複葉;托葉鑽狀,小葉葉片倒卵形,常具芒尖;兩面被絲質柔毛或絨毛,下面較密。總狀花序生於小枝頂端,花較大;花萼藍色,淺鐘狀,萼齒不等大,花冠藍紫色,柄與瓣片等長,纖細,反折,翼瓣倒卵狀橢圓形,龍骨瓣卵狀鐮形,子房較雄蕊短,被黃褐色柔毛,胚珠多數。莢果呈不明顯串珠狀,稍壓扁,沿縫線開裂,種子淡黃褐色,橢圓狀球形,5-7月開花,7-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西藏。印度、不丹、尼泊爾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0-4500米的山谷河溪邊的林下或石礫灌木叢中。

砂生槐質地柔軟,幼嫩時,羊採食,其豆莢的粗蛋白質含量為莖葉的2倍,可作為高寒地區的蛋白質飼料。砂生槐也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砂生槐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特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約1米。分枝多而密集,小枝密被灰白色茸毛或絨毛,不育枝末端常變成健壯的刺,有時分叉。羽狀複葉;托葉鑽狀,長4-7毫米,初時稍硬,後變成刺,宿存;小葉5-7對,倒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鈍或微缺,常具芒尖;基部楔形或鈍圓形,兩面被絲質柔毛或絨毛,下面較密。
總狀花序生於小枝頂端,長3-5厘米;花較大;花萼藍色,淺鐘狀,萼齒5,不等大,上方2齒近連合,其餘3齒呈銳三角形,長約7毫米,寬3-5毫米,被長柔毛;花冠藍紫色,旗瓣卵狀長圓形,先端微凹,基部驟狹成柄,瓣片長9毫米,寬5毫米,柄與瓣片等長,纖細,反折,翼瓣倒卵狀橢圓形,長16毫米,基部具圓鈍單耳,柄長6毫米,龍骨瓣卵狀鐮形,具鈍三角形單耳,長約18毫米,柄纖細,與瓣片近等長;雄蕊10,不等長,基部不同程度連合,可達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子房較雄蕊短,被黃褐色柔毛,胚珠多數。莢果呈不明顯串珠狀,稍壓扁,長約6厘米,寬約7毫米,沿縫線開裂,在果瓣兩面另出現2條不規則撕裂縫,最終開裂成2瓣,有種子1-4(-5)粒;種子淡黃褐色,橢圓狀球形,長4.5毫米,徑3.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印度、不丹、尼泊爾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0-4500米的山谷河溪邊的林下或石礫灌木叢中。砂生槐喜暖、旱中生灌木。在雅魯藏布江河谷常呈大片群落出現。砂生槐所在的土壤常為固定的風沙土,半固定或流動風沙土,其土體構型常為A-AC型或A-C型。pH值為7.5-8。A層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0.05、0.08、1.89%,速效氮、磷、鉀分別為21、7.5、42ppm,碳酸鈣含量0.5-0.6%。C層全氮、全磷、全鉀分別為0.03、0.07和1.89%;速效氮、磷、鉀分別下降到6、3和24,碳酸鈣含量則為0.32%。
砂生槐砂生槐
砂生槐能耐29℃的高溫和-17.6℃的低溫,在落葉灌叢中,常形成砂生槐群系,覆蓋度為10-35%。平均株高不超過50厘米。在平壩或沙丘上,常和固沙草、中亞狼尾草、三刺草相伴生,在山坡上則與小草薄皮木等相伴生。
砂生槐砂生槐

生長特性

砂生槐有極強的生命力,其地上部分看似死亡,且主根裸露,裸露部分表面乾燥、分裂、變色,可順根挖開土壤,發現根櫱苗從地下主根上分櫱長出,仍能正常生長。
砂生槐根系受沙漠化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優勝劣汰的進程中,促使主根、側根發達粗壯,並最大限度地向土壤下層和水平方向伸展,以充分吸收乾旱地區沙漠底層的營養和水分,穩定植株不至於被大風吹伏。砂生槐主根粗壯,隨其生長年限的增加直徑不斷增大,水平根系很發達。主根扎入土壤後側根開始四散分布。在堅硬的黏質或砂礫石質土壤條件下側根擴展範圍不如沙土或固定沙地中的範圍廣。在半固定沙地上,其水平根系伸展在2米以上,分布深度一般為80厘米左右。中小型植株高38厘米,與根深78厘米之比約為1:2,主根直徑1.3厘米,根幅345厘米×140厘米,遠大於冠幅40厘米×36厘米,根系集中分布層為1550厘米。砂生槐為典型的深根系樹種,主根穿透力極強,平均深入地下3米,而且在一定年齡範圍內,隨著砂生槐年齡的增大,根系呈逐年加深趨勢,側根在主根距地表0.7-1.5米處出現。水平生長明顯,根幅大,水平控制固沙面積達4.4平方米,形成穩定的固沙層,根部土壤的共同特點是,細沙粉沙在根部周圍聚集緊密,距地表30-45厘米砂質層潮濕,含水量高,而45厘米以下土壤乾燥,分層非常明顯。

繁殖方法

砂生槐既行種子繁殖,又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以根櫱型繁殖為主。雨季,在河流沙灘,半固定沙丘上,呈水平狀生長的根櫱形成不定芽,發育成植株。在山地,礫石質山坡,無性繁殖相對減少。
種子播種前進行前處理,用砂紙細細打磨,將種子表面的光澤打掉,可以看到種皮上出現明顯劃痕。再進行消毒處理,用0.5%高錳酸鉀浸種30分鐘,然後將種子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溫水進行浸種,將浸泡吸脹的種子撿出,與濕沙混合進行催芽。每天輕輕翻動沙子,保持沙土濕潤,待種子萌發露白後播種。種子出苗後採用常規田間栽培管理即可。

栽培技術

春季將砂生槐一年生幼苗分別移栽到土壤為沙壤土,通透性好,灌水容易,移栽後灌了2次定植水,砂生槐移栽成活率高達90%。砂生槐屬於西藏高寒地區特有樹種,具有極強的生態適應性,在惡劣環境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很強的抗寒能力,在中國寧夏地區生長良好,能夠安全的渡過冬季的嚴寒。

主要價值

飼用:砂生槐質地柔軟,略有苦味,幼嫩時,羊採食,利用高峰期在6-7月。8-9月莢果成熟,可採收做家畜的精料,其豆莢的粗蛋白質含量為莖葉的2倍,作為高寒地區的蛋白質飼料,有開發利用的價值。
生態:砂生槐也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更是生物圍欄的良好材料。
藥用:砂生槐還可入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觀賞:花期長,花色美,既是觀賞植物也是蜜源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