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雞

石龍雞,主要產於福建省上杭縣湖洋鄉元豐村和寨背村,還分布於舊縣、才溪、通賢、南陽和太拔、蘭溪、稔田、廬豐等鄉鎮。它又被稱為石蘭雞或石潭雞。石龍雞的特點是體型清秀、緊湊、結實,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是肉蛋兼用型的優良地方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龍雞
  • 別名:石蘭雞或石潭雞
  • 類別:雞
  • 類型:肉蛋兼用型
  • 產地:福建省上杭縣湖洋鄉
外形特徵,品種特性,

外形特徵

成年公雞頸羽呈黃色,無鐮羽,主翼羽黃褐色,局部帶有黑色,背羽、鞍羽均為黃褐色,腹羽淺黃色;成年母雞頸羽呈金黃色,局部有黑點,其他部位羽毛呈黃褐色或淺黃色,尾羽短似佛手型。公雛羽毛呈淡黃色,隨著日齡的增長羽毛顏色從淡黃色逐漸變為黃褐色;母雛羽毛呈黃色,隨著年齡增長顏色由黃色變為淡黃色。雞肉呈白色,皮膚、脛、喙均呈黃色。公雞體型矮小,屬慢羽型,冠型道埋勸鍵為角冠,單冠直立,冠體後端分裂為兩片,每片有個冠齒,冠色鮮紅;肉髯中等大小呈紅色;耳葉呈橢圓形,顏色鮮紅;眼虹膜為橘紅色,瞳仁檔紙檔為棕黑色。母雞外形與公雞相似,但屬快羽型,體型渾圓,冠與公雞相似,稍小。

品種特性

石龍雞耐粗飼、容易管理,覓食能力比較強,抗逆性、抗寒性較強,公雞45日齡~50日齡時開啼,體表無毛,皮膚紅艷光亮,3月齡時性成熟,成年公雞體重1.5公斤~1.7公斤,成年母雞體重1.1公斤~1.3公斤,石龍雞是早熟、慢羽型雞種。
成年公雞屠宰率半淨膛為81.82%,全淨膛為75.61%;成年母雞屠宰率半淨膛為83.21%,全淨堂為79.38%。母雞140日齡開產,年產蛋110枚~150枚,蛋重40克~45克,蛋殼乳白色。
石龍雞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且體型清秀,體重適中偏小,很適合現代小家庭消費。可以預見,石龍雞將來一定能重葛尋在較大範圍內成為消費市場的主要雞種。
石龍雞又名石蘭雞或石潭雞,是福建省上杭縣的肉蛋兼用型地方特色土雞良種,主要產於該縣湖洋鎮元豐村和寨背村,還分布於舊縣、才溪、通賢、南陽和太拔、蘭溪、稔田、下都、廬豐等鄉鎮。
石員勸刪龍雞的特點是個體矮小清秀、脛細、羽黃、腳黃、皮黃、肉垂小、三叉冠,鐮羽不發達,主翼羽和尾羽間有黑羽。石龍雞耐粗飼、容易管理,覓食能力比較強,抗逆性、抗寒性較強。公雞45~50日齡時開員愉啼,體表無毛,皮膚紅艷光亮,3月齡時性成熟,成年公雞體重1.5~1.7公斤,成年母雞體重1.1~1.3公斤。石龍雞是早熟、慢羽型雞種,母雞140日齡開產,年產蛋110~150枚,蛋重40~45克,蛋殼虹盛翻乳白色。石龍雞肉質緊湊、結實、鮮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體重適中偏小,很適合現代小家庭消費,可以預見,石龍雞將來一定能在較大範圍內成為消費市場的主要雞種。
石龍雞由於分布區域較小,據報導90年代以前全縣存欄5萬羽左右,90年代後由於盲目發展經濟雜交種, 到墊艱故酷2002年前後預計存欄不到0.3萬羽。由於放養1~2年也就1.5~1.7公斤,養殖時間長、沒利潤,與其現在養殖雞種易養快長相比不合算,石龍雞養殖人越來越少,上世紀末期市場上幾乎找不著石龍雞。2003年開始上杭縣下都鎮三益村人薛德添跑了許多鄉鎮圩市場後發現,上世紀70~80年代的石龍雞市場上不見了,決定繁殖、培育石龍雞,2004年他從10多隻石龍雞開始養起,通過自繁自養,養殖規模擴大、銷售渠道增加,於2011年10月17日在龍巖上杭中都工商所登記註冊掛牌成立“上杭縣家有福石龍雞專業合作社”,2012年註冊了“添福石龍雞”商標,全部採用在山上、荒地上原生態散養,至今發展到700餘頭種雞,年產3萬多頭雞苗,成了當地有名的“石龍雞”養殖大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