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防風(中藥)

石防風(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防風,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石防風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Fisch. ex Turcz.的根。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具有散風清熱,降氣祛痰之功效。用於感冒,咳嗽,痰喘,頭風眩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防風
  • 別稱:前胡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傘形目
  • :傘形科
  • :前胡屬
  • :石防風
  • 分布區域: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
  • 採集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散風清熱,降氣祛痰。

主治

用於感冒,咳嗽,痰喘,頭風眩痛。

相關配伍

1、治感冒,咳嗽,氣喘:石防風、苦杏仁各9g,紫蘇子、桔梗各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手冊》)
2、治風熱痰壅咳嗽:前胡9g,桑白皮15g,杏仁3g,貝母9g。水煎服。
3、治氣喘:麻黃絨9g,杏仁3g,蘇子12g,白前9g,前胡9g。水煎服。
(2-3方出自《甘肅中草藥手冊》)
4、治肺結核:紫菀、百合、百部、前胡各15g。水煎服。(《陝西寧青中草藥選》)
5、治孕婦咳嗽:石防風、當歸各9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根,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石防風又名珊瑚菜、山葖、射香草、山胡蘿蔔、山芹、山胡芹、小芹菜、山香菜。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頸稍粗,其上存留棕色葉鞘纖維,徑0.5-1.5厘米;根長圓錐形,直生,老株常多根,堅硬,木質化,表皮灰褐色。通常為單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稍突起,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有時有極短柔毛,從基部開始分枝。基生葉有長柄,葉柄長8-20厘米;葉片輪廓為橢圓形至三角狀卵形,長6-18厘米,寬5-15厘米,二回羽狀全裂,第一回羽片3-5對,下部羽片具短柄,上部羽片無柄,末回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淺裂或具2-3鋸齒,長0.8-3厘米,寬0.5-1.2厘米,通常兩面無毛,有時僅葉脈基部有糙毛;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較小,無葉柄,僅有寬闊葉鞘抱莖,邊緣膜質。復傘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頂端有短絨毛或糙毛,花序直徑3-10厘米,傘輻8-20,不等長,帶稜角近方形,內側多有糙毛;總苞片無或有1-2,線狀披針形,先端尾尖狀;小總苞片6-10,線形,比花柄長或稍短;花瓣白色,具淡黃色中脈,倒心形;萼齒細長錐形,很顯著;花柱基圓錐形,花柱向下彎曲,比花柱基長。分生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背部扁壓,長3.5-4毫米,寬2.5-3.5毫米,背棱和中稜線形突起,側棱翅狀,厚實;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林緣及山地草叢中。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狀或類紡錘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黃色或黑褐色,接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以下具縱紋及橫裂皮孔;頂部有莖基殘留。斷面類白色,纖維性強,有放射狀的輪層。氣味微香。以乾燥、質實、氣香者為佳。

相關論述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治肺結核,小兒傷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