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銘:北魏王遠

石門銘:北魏王遠

基本介紹

  • 書名:石門銘:北魏王遠
  •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84頁
  • 開本:16
  • 品牌: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鐘明善 馬國良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535518, 978756053551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石門銘:北魏王遠(楷)》為你開啟書法藝術之門,幫你打下學習書法的堅實基礎,給你解讀書法藝術的妙諦,帶你步入中國書法藝術的殿堂,與你共同守望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盼你成為中國書壇的精英,與你共同創造中華文明今日的輝煌。

圖書目錄

總序 (鐘明善)
一、《石門銘》賞析
二、《石門銘》原拓選頁
三、基本筆畫寫法
(一)點
(二)橫
(三)豎
1.懸針豎
2.垂露豎
3.短豎
(四)撇
1.短撇
2.長撇
(五)捺
1.斜捺
2.平捺
3.反捺
(六)鉤
1.豎鈞
2.斜鉤
3.橫鉤
4.挑鉤、彎鉤和臥鉤
(七)折
1.橫折
2.豎折
四、結構分析(間架結構)
1.緊收中宮,四周發射
2.中虛外滿,團抱含蓄
3.上緊下松(促上縱下)
4.上松下緊(促下縱上)
5.左緊右松(促左縱右)
6.左松右緊(促右縱左)
7.其他
(1)疏密
(2)欹斜
(3)誇張
(4)穿插避讓
(5)因字生形
(6)特殊筆畫
(7)篆、隸、行筆意
篆書筆意
隸書筆意
行書筆意
(8)同字比較
五、《石門銘》集句
六、《石門銘》影格

序言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這樣一個文化現象: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期,向傳統文化回歸,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從傳統文化藝術中汲取蘊含民族精神元素的藝術,打造賦予時代精神的藝術,構建新的精神文明家園,是當代眾多藝術家共同的藝術追求。
在世界各民族中,把套用文字的書寫演化為獨立觀賞藝術的,首先是我們中華民族。今天,這一獨特的藝術早已衝破漢字文化圈而走向世界。這一藝術,以套用漢字作為它唯一的載體;這一藝術,有著實用與觀賞兩重屬性。這一藝術與中國畫、音樂、舞蹈、雕刻、文學等姊妹藝術並列,獨立存在,自成體系,成了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有最廣泛民眾基礎的藝術門類。
書法藝術是以中國人特製的毛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它以點畫、字形、章法為可視形象,表達著無限豐富的意蘊。清代大藝術評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意象”,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也是中國書法最深邃而又最簡易的內涵。
人們常說漢字是象形字。在“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漢字萌芽、發展階段,絕大部分漢字的確如此。雖然這種形象不是具象,而是以部分代全體,以簡筆輪廓勾畫去表示字義詞義的意象圖畫,但它畢竟有形示象,我們仍然可以稱這類漢字為象形字。這類字就是從遠古到秦代所套用的古文、大篆、小篆。但到了秦漢之際,漢字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隸變”之後,成了幾千年來廣泛套用的方塊漢字,這時的漢字連最後在小篆中殘留的一點點“隨體詰曲”的象形意味也消失了。漢字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純符號化的漢字——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實用的同時,它的審美意義究竟何在呢?它又遵循著一種什麼樣的規律在發展呢?它的形式美又是受什麼樣的觀念在支配呢?它又為什麼能伴隨中華民族從昨天走向今天呢?它是那樣古老,六千年前我們的先民已創造並套用著它。新石器時代西安半坡人、山東大汶口人的符號就是實證。它又是那樣年輕,今日中外書壇各種文化層次的人們都還在如痴如醉地“求工於一筆之內”,寄情於點畫之間,研究它、學習它,尋找自己時代的書法風貌,也尋找書法中的自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