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生

石象生

石象生又稱石翁仲,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儀物之一,為石雕人物、動物成對立於神道兩側。神道兩旁排列著一群石獸,它們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獸如同一批“衛士”護衛著皇陵。這些石獸又名“石象生”、“石翁仲”或“石獸群”,是陵墓的裝飾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象生
  • 又稱:石翁仲
  • 始於:秦漢
  • 興於:唐宋
  • 盛於:明清
  • 位置:在神道兩側放置的石人、石獸
形態,陵墓前的石人,由來,起源,發展變化,動物寓意,

形態

石像生是指在神道兩側放置的石人、石獸。按規制分別排列著十二對石獸,兩坐兩立,依次為獅子(象徵威武)、獬豸(象徵公正)、駱駝(象徵運輸)、象(象徵吉祥太平)、麒麟(象徵吉祥太平)、馬(象徵征戰),其中駱駝、象、馬又分別為各地運輸工具,故又象徵疆域遼闊;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徵侍衛將軍)、文臣(象徵近身文臣)、勛臣(象徵有功勳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石象生
石象生

陵墓前的石人

陵墓前的石人又稱翁仲,對稱立有兩座,分別為文官和武官形象。關於翁仲的形象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傳說他身長一丈三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後,秦始皇特製翁仲銅像立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見到銅人,竟以為是活著的阮翁仲而逃遁。從此,人們便把宮闕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為翁仲。

由來

陵墓前的石獸也有由來。石獸放置在墓前是從漢代霍去病墓開始的。
依據中國的墓葬制度,在歷代官僚的墓地中,神道兩旁的石像生代表了墓主的等級地位。最早立石像生的墓以霍去病墓為古。《史記·霍去病列傳》載:“冢上有豎石,前有石馬相對,又有石人。”今實地仍可見霍墓當年之石雕。
後來的歷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時也都沿用石人石獸的陵前裝飾,所以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幾乎都在陵墓前陳列儀仗隊式的石人石獸。
石象生

起源

石象生起源於陵墓石刻。中國古代陵墓石刻起源於何時,迄今無定論。李濟先生推測安陽殷墟出土的跪坐人像可能與後世石像生有某種淵源關係。《西京雜記》數處載有相關內容,稱晉靈公冢有石人男女四十餘,五柞宮青梧觀有石麒麟等,但《西京雜記》成書較晚,內容尚需推敲。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翁仲歷史上確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司馬貞的《索隱》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於代;但是沒有實物留存。西漢霍去病墓石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像生實物資料。據《封氏見聞錄》解釋,石象生的作用一是起到裝飾和點綴陵寢,再一是儀仗鑾駕的象徵。石象生制度起源很早,秦漢時期已在陵墓前立石象生。有的陵墓不僅立石獸,還立文武大臣塑像,叫“石翁仲”。山東嘉祥縣東漢時期的“武氏墓”的石象生中,還有石獅存在;陝西省興平茂陵附近的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石象生中,立有石馬、石虎、石牛、石象、怪獸吞羊、人搶熊以及野豬等石象生。
霍去病墓霍去病墓

發展變化

唐宋時期的石象生中又增加了文臣武將、外國使臣、侍女等造象。唐朝對石象生的使平已有等級規定,例如,三品以上官員用石獸六隻,五品以上官員準用四兒,至於皇帝陵當然不受限制,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共有石人、石獸九十六對之多。
北宋末年形成了以軸線為對稱分布的石像生,元明清之際,承襲了北宋這種風格,均是以軸線為中心的墓葬形式。明代不同於前代的風格還表現為:除設石虎、石羊外增設了石馬。《明會典》規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各一對,三品官減去石人一對,四品官為石望柱、石馬、石虎各一對,五品官為石望柱、石馬、石羊各一對,六品以下不準設定石像生。明清時代對石象生的使用制度也有嚴格的規制。例如清代規定,二、三品官員準立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四、五品官員準立石馬、石虎各一對,六品官員以下者則一律禁立石獸。《大清律》規定:三品以上官可用石獸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獸四件,六品以下不準設定石刻。可見,清代基本上是沿襲明代之制。
所以,石象生又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標誌。現存最完整者,有北京的明“十三陵”、遵化的清“東陵”、易縣的清“西陵”。明、清之際的皇親、高官之墓,也有立列石象生者,其規制較小。

動物寓意

石象生:陵寢前神道左右,布置有用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和珍奇走獸組成的“儀仗隊”,這些石雕稱石象生,其目的有兩個,一是顯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地位,二是有驅邪、鎮墓的含義。
石象生
石象生有石獅、石獬豸、石麒麟、石馬、石駱駝、石象等。如昭陵,石獸或立或臥在須彌座上,雕刻著錦袱、石榴、卷草等圖案。石獸雕刻精美,神態逼真。選定它們為陵墓石象生有很深的寓意。
「天祿、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一角者為天祿,二角者為辟邪,可攘除災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於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為升仙之座騎。
天祿天祿
「麒麟」:麒麟也是傳說中的動物,頭如龍,角如鹿,全身鱗甲,尾似牛,足似馬,它與龍、鳳、龜合稱四靈;相傳只有政治清明盛世,才出現的祥瑞之獸,象徵死者生前統治英明,是有作為的黃帝。
獬豸」:(音xièzhì):獬豸是傳說中的一種
動物,是忠誠和正直的化身,相傳它生活在東北的荒野之中,看見有人爭吵,會用獨角去驅逐無理者,用它作為石象生,以表示皇帝的嚴正無私。《異獸志》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石虎」:虎為百獸之長,以虎守墓,可以驅除邪惡,保護墓主人。
石象生
「石馬」:它是古代軍隊作戰必備的工具,在石象生中使用馬的造型,用以象徵國家疆域遼闊,八方來朝。
「石獅」:獅是百獸之王,兇悍無比,瞋目如電,發聲如雷,百獸聞之莫不驚恐萬狀。用它作為石象生,代表威懾邪惡和顯示權勢之象徵。
「駱駝」:駱駝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又稱“沙漠之舟”。用它作為石象生,以表示皇帝性情溫順,能吃苦耐勞,也表示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石象」:形體高大,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盤石,用它作為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穩固。
石象生
石象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