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重證白衣序碑記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長方形。高35、寬44厘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20行,滿行18字。 碑立於“中華民國九年”﹙1920﹚。

石膏山重證白衣序碑記
碑文
且夫石膏山者,昔觀音菩薩化現白衣居士身度化眾生之處也。俗言姓白,名衣者非也。又言白蛇者亦非也。言白衣者,誠心修道為皈佛道之法門依俗修真,心出塵而身從俗,總道理精微而成正果,故曰白衣。如世儒還未蒙皇賜功名之耀,雖博古通今之學,不為紳宦乃曰白人,世出世入其理無二。是觀音慈悲廣大,化現三十二身,普度眾生之故也。未考何代化現至此,故普門品經云:以童男童女得度者,應現童男童女身;以宰官居士得度者,應現宰官居士身;以天龍夜叉鬼神得度者,應現天龍夜叉鬼神身。隨類化現普度眾生,千求千應無願不從。若人志心懇,求進不怠,求福得福,求壽得壽,求子得子。日每如此菩薩像前跪念,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白衣觀世音菩薩,或千聲或五百聲,千日之功大有回響,言不虛也。故題經以證之,辨愚迷以訛傳訛之謬也。是為序。 沙門 波 羅 密述 石匠 方 起 鐫 時在大“中華民國九年”陰曆端陽後五日吉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