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祖林

石祖林

2008年7月22日,在昌樂縣編著《昌樂骨刻文》的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應昌樂縣政協王泳亮副主席的邀請,前往距縣城40公里的崇山觀看被當地民眾稱之為“石吊”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祖林
  • 所在地:崇山
  • 形成方式:雕刻
  • 意義:體現對男性生殖器崇拜
  • 別稱:石吊
劉教授來到崇山頂,看到原放置在山頂的10多根圓形石柱多以殘破,僅有一根保存較完整,高出地面約3米,頂部略殘,根部還已被鑿進深約30厘米的炮眼。劉鳳君教授經過反覆觀察分析,認為崇山是古代的一處祭台遺址。這些圓形石柱不是風化而成的,也不是從地下自然冒出來的,而是遠古人類的大型雕刻藝術,是對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審美創作,是龍山文化時期的遺物,是東夷文化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盛期的作品,也是巨石文化崇拜時期留下的奇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昌樂骨刻文的年代大體接近。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的大型遠古石祖林。
這些石祖的雕刻技術非常特殊,沒有任何的一點金屬工具刀刻斧鑿痕跡。所以,長期以來使許多人認為是地下冒出來的,是自然形成的,沒有引起重視。劉教授仔細分析這些石祖的造型和製作工藝,特別是對保存較好的一根石祖詳細觀察後,他發現石祖的雕刻技術非常古典高遠,是遠古時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雕刻工藝的代表作。特別是現存較好的一根石祖自上而
石祖林
下突起的輸精管和輸精管中間自上而下的裂縫線。這種線在其它殘石祖上亦有發現 。劉教授認為這應是這批遠古石雕藝術最精湛、藝術成就最高的雕刻技術,是人工巧妙鑿槽沁木膨脹而成。和同時期蛋殼陶的高超製作工藝一樣,同樣是一個不解之謎。所以,崇山石祖林是遠古人類文化奇蹟。
崇山,又名叢山,海拔177米,據舊志載:“隋書原稱從角山,金史誤以為聚角山。今曰崇山,上有廟,貌巍然。”位於昌樂阿陀東北兩公里許,孝婦河以南三公里,相隔古營丘遺址約10公里,西北與孝文化源頭之一的王裒院相隔5公里,與西南朝陽山同脈,北與姑母山遙相對望。一條由營丘鎮通往濰坊市的公路恰好從它身邊通過。
佇立山下,放眼望去,崇山給人的第一印象,與其說是一座山,還不如稱它為一道嶺。因它實在沒有山的嶙峋峭拔之狀,無陡峭之坡,無崎嶇之路,更無險峻之峰。愈走近愈覺它是那么平緩、舒展,像少女的身姿,呈現著一種曲線美。
石祖林就位於崇山山頂,在面積大約900平方米的範圍內,殘存有大大小小石祖近百個,小的兩三千公斤,大的有七八千公斤。石祖雕刻十分精細,雖然經過了4000年的風雨侵蝕血管脈絡仍清晰可見。
昌樂崇山石祖雖然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依舊不失它的歷史神奇性,方圓百里前來求子的人們從來都沒停止過。每年的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香火特別旺盛,現在山上依然能看到滿地一堆堆的紙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