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珊瑚目

石珊瑚目

石珊瑚目 Scleractinia 六放珊瑚亞綱的1目,通稱石珊瑚。在生態上分為兩個類群:一類分布在熱帶淺海區,以群體為主,而且有一種單細胞雙鞭毛藻與其共生,通常是構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分,所以稱造礁石珊瑚。最適水溫25~29℃,13℃以下就會死亡。適宜鹽度27~40‰。生活條件要求潔淨的海水,水中陸源物質多而混濁的河口區不宜生長;要求堅硬的基底,否則不能生存。另一類分布在深海冷水,以單體為主,沒有雙鞭毛藻共生,不成礁,所以稱深水石珊瑚或非造礁石珊瑚。最大棲息深度可達6000米。北冰洋和南極的海底都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珊瑚目
  • 別稱:Scleractinia
  • :動物界
  • :腔腸動物門
  • :珊瑚蟲綱
  • 亞綱:六放珊瑚亞綱
分類,生態,生長,演化歷史,

分類

石珊瑚的分類主要依據外骨骼的外部形態和骨骼的附屬結構。古珊瑚(六射珊瑚)的分類依據骨骼磨片的微細結構(見六射珊瑚(化石))。淺水造礁石珊瑚在印度-太平洋區約有86屬1000餘種,其中8~9個是地方屬,16個屬只有1~2種,餘下的屬在整個印度-太平洋區普遍分布。鹿角珊瑚屬已知325種,薔薇珊瑚屬約100種,濱珊瑚屬和陀螺珊瑚屬各約50種,杯形珊瑚屬和石芝珊瑚屬各25種(圖1)。大西洋-加勒比海區只有26屬68種。深水石珊瑚在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上部種類很多,估計其種、屬數不會小於淺水石珊瑚。大西洋-加勒比海區掌狀鹿角珊瑚是大西洋珊瑚礁的骨架生物;印度-太平洋區的美麗鹿角珊瑚是優勢種(圖2)。石珊瑚除可作石灰的原料和充作建築材料外,還可作為經濟藻類(麒麟菜和凹頂藻)的養殖基石。此外,石珊瑚中還含有甾醇類、萜類和多肽等,可作藥用的天然化合物。

生態

石珊瑚目可以是含有蟲黃藻或不含蟲黃藻的。在含有蟲黃藻的珊瑚中,其內皮層細胞充滿了共生藻類。這類共生可以將接近95%蟲黃藻所產生有機物轉化為珊瑚蟲的食物。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及蟲黃藻所製造多餘的能量可以幫助石珊瑚生長快達3倍之多。這類石珊瑚目被限制在淺水(約60米水深)、有光、溫暖、適度至快速流動、充滿氧氣的地方,較喜歡堅實及非泥濘的表面。
不含蟲黃藻的珊瑚一般都不是形成礁的,大量分布在約水深500米的地方。它們可以生活在更寒冷及完全黑暗的地方,以吃浮游生物及懸浮有機粒子來產生能量。大部份不含蟲黃藻的珊瑚的生長率都較為慢,而典型的結構都是含較少鈣質的,故較易受到機械性破壞。

生長

石珊瑚目可以分芽及相對生長率來控制群體的形狀。分芽可以再分為內觸手芽及外觸手芽。珊瑚蟲在口道簡單的分裂,每一顆芽則保有部份原有的口道,並重新發展餘下的部份,這稱為內觸手芽。外觸手芽則是在主體的觸手環以外發生,分芽不會享有主體的功能

演化歷史

有關石珊瑚目的起源,現時有兩個不同的假說。第一個是指古生代不同的四射珊瑚科直接(可能是多系群)演化出不同的石珊瑚目亞目;第二個則指石珊瑚目與四射珊瑚的相似性是源自古生代初期沒有骨骼的共同祖先。近年發現古生代的珊瑚化石卻擁有石珊瑚目的兩個重要特徵:霰石骨骼及隔壁的成形,故此增強了石珊瑚目是獨自演化的假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